夜色已深,皓月当空,汴州官家驿舍的一个房间内,崔宗之、卫伯玉、颜真卿、公孙玥璐分坐在李瑱的周围,大家在商议汴州的灾情。
颜真卿说道:“下官与公孙姑娘分别在田野巡查了两日,发现灾情的确如汴州奏报上所述,大批农户损失惨重。但从官员到百姓,除了烧香祷告外,基本别无他法。个别地方有采用一些简单办法驱赶蝗虫,但收效甚微。下官曾问一些官员百姓,飞蝗既然屡屡来犯,为何不想想捕杀的办法?他们一个个都摇头。不是说使不得就是说没有啥办法。”
公孙玥璐也说:“我这的情况与颜大人所言差不多,这两日每日都碰见漫天的飞蝗到田地里吃食庄稼。而大家都是把希望寄托于上天,希望通过烧香祷告感动天神收走蝗虫,无奈上天丝毫不为所动。”
崔宗之接着说:“下官曾私下试探过倪刺史,他极力反对捕杀蝗虫,认为这是不吉祥的举动,会招致上天惩罚。”
公孙玥璐插话道:“难道倪刺史认为现在不是上天在惩罚吗?”
崔宗之停顿了一下,若有所思地看了公孙一眼,接着说:“倪刺史本人不同意捕杀蝗虫,汴州的其他官员像别驾、司马以及一干县令等也都受他影响,不愿意设法捕杀蝗虫。”
卫伯玉冷笑一声,说道:“怪不得这些人只知道在刺史衙门垂头叹息,束手无措,任由飞蝗肆虐,坑害百姓。一帮不作为的官吏!”
崔宗之解释说:“我了解倪若水大人,他其实是个忠厚正直之人,一心为朝廷,只是为人过于因循守旧,古板僵化。不过,我看长史仆固怀仁倒是比较开明,他与下官也提到应该采用捕杀飞蝗之法,只是碍于刺史之意,未能有所举措。”
李瑱听着几个人的说话,出声说:“各位说的不错,明日我们去刺史府见倪若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务必得让他明白只有采用捕杀飞蝗之法,才能解除蝗灾。只有说服了他,其他官员才能纷纷效仿。”李瑱顿了一下,继续说:“现在的问题是,该用什么捕蝗之法?你们说说。”
颜真卿回答:“殿下,下官仔细地阅读了您从京城带来的几本书,上面有记载着一种捕蝗之法:蝗虫如飞蛾一般,夜间见火就扑。可组织民力在田边燃起尽可能多的火堆,同时在每个火堆旁挖一大坑,飞蝗扑火被烧死后就地埋在坑里,两三日便可除尽蝗虫。”
公孙玥露说:“我今日在和一个老农户攀谈时,他也提到过祖上传下来的一个灭蝗方法,和方才颜大人说的相仿。但要多处配合,同时燃火挖坑,才能烧尽数量巨大的飞蝗。”
崔宗之也说:“下官昨日听一位老农说,东面的大海边生有一种白鸟,善扑食飞蝗,数千只白鸟就能吞食数十万只飞蝗。只是此鸟可遇不可求,而且只在东方的州县出现,极少飞到汴州这边来。”
李瑱见大家都说的差不多了,于是道:“好,在汴州就用堆火埋坑法,明日先说服倪刺史,再使他的属下信服,然后大家方得齐心协力一起行动。倪若水生性固执,我等说服他需要采取一些策略。”
次日清晨,李瑱与随行十数人全数来到刺史衙门,倪若水、仆固怀仁以及多位州县官吏也正在衙门大堂等候。李瑱让侍从们在外候着,自己和崔、卫、颜、公孙五人随倪若水等官员进入大堂。
众人寒暄落座后,李瑱对倪若水说:“倪刺史,我等已经在农田勘察两日,对汴州灾情基本了解,昨夜已经拟好捕蝗方略。”
倪若水喜道:“愿洗耳恭听,请殿下明示。”
李瑱转向崔宗之:“烦请崔大人讲与刺史及诸位听。”
崔宗之欠身回了一声:“遵命。”然后一五一十把昨夜李瑱与四人商定的“堆火埋坑”方案仔细叙述了一遍。
倪若水与汴州众位州县官吏听完,面面相觑,愣了半天。
倪若水表情尴尬,干咳了一声,然后说:“蝗虫是天灾,不是靠人力能够制服的。如果采用捕杀之法,杀虫太少,无以解除灾情;杀虫太多,必然有伤天地之和气。请殿下及诸位钦差大人三思。”
颜真卿当即反驳说:“倪大人,昔日楚王吞食水蛭治愈了疾病,孙叔敖斩杀蛇而福份降临。即使是孔圣人也不会因为爱惜自己的羊而舍不得给挨饿之人充饥。人为万物之本,只要能安定百姓,这些都不算有伤礼仪的事情。”
在场的州县官员们闻听此言,若有所悟,倪若水沉吟不语。
公孙玥璐继续说:“如今蝗虫肆虐,百姓遭殃。以往的办法都没有效果,只有驱除捕杀,才能免除灾难。如果任由蝗虫侵食,庄稼迟早会被吃空,你们难道就眼睁睁看着汴州十万户百姓被饿死?”
听到这里,州县官吏大多都暗自点头。
倪若水仍然固执地说:“蝗虫是天灾,自然要靠广修德行来祛除。过去十六国时期的皇帝刘聪*曾经就贸然捕杀过蝗虫,但不仅没有成功,反而让灾情更严重。”
李瑱听到此言,正声说道:“刘聪是杀害太子自立的伪皇帝,他的德行如何能胜过妖邪。如今父皇是圣明君主,自然邪不压德。古代州县有贤德官员,蝗虫避而远之。如果说修德可以免除灾害的话,那现在汴州闹蝗灾岂不是因为你刺史大人无德招致的?你心何安?若再迟疑不决,必将悔之晚矣!”
这一番犀利的话直指人心,听得倪若水和在场的州县官员们满头大汗,惶恐不已。倪若水站起身来,对恒王行了个大礼,然后颤声地说:“下官愚钝,殿下之言如醍醐灌顶。下官谨遵恒王殿下之命。”
汴州长史仆固怀仁及众位州县官也忙站起身来,一起说道:“下官等谨遵钦差御史之钧命。”
李瑱与崔宗之等人见已经说服倪若水及州县官员,心下松了口气。李瑱起身走到倪若水面前,握着他的手道:“甚好,那就请倪大人按照崔大人刚才说的堆火埋坑法,尽快布置下去。我带来的十几位侍从也担任捕蝗使,随你们分到各个县,协助你们一起捕杀蝗虫。”
“遵命!”
倪若水当即给手下的州县官吏训示,传令各地立即采用堆火埋坑法捕杀蝗虫,不得延误,不得抗拒,违者重惩。各县迅速组织民众,在下次蝗虫飞来之前在农田附近准备好火堆干柴、挖好坑。同时安抚好民众,调拨好粮食救济灾民。
众人纷纷领令,李瑱见倪若水干脆利落地一切布置妥当,微笑着说:“有劳倪大人了,本王这就回驿馆,等候大人的好消息。崔大人,你暂且留下来安排门外等候的侍从们作为捕蝗使分拨随地方官员一道离开。”
倪若水说:“仆固大人,你就留在此陪同崔大人一起分拨捕蝗使,本官送恒王殿下出门。”
李瑱起身往门外走去,倪若水趋步跟上,卫伯玉、颜真卿、公孙玥璐也紧跟其后,五人走出大堂,刚走到院子中央,李瑱似乎想起一事,忽然停下脚步对倪若水言道:“倪大人,你在汴州多年,可曾见过有一种捕食飞蝗的白鸟?”
倪若水想了想摇摇头:“下官未曾听说过。”
李瑱“嗯”了一声,若有所思,停顿一会后正准备继续走向门口,猛地眼角余光瞥见右侧偏屋顶上一道人影如风一般闪过,如鬼魅一般。心中警觉:何人光天化日之下竟敢在刺史府屋顶撒野?身法不是一般的快。
此时只听身后的卫伯玉一声断喝:“有刺客。”话音未落,人已经拔出刀一个跃身上了屋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