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四章 咏雪(1 / 2)品涩居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久闻李爱莲之名,今日一见,风采过人,果然是名下无虚士……我等静候大作,不过,可别又是一片两片三四片哦……”

说话这人四旬上下,面白无须,样貌甚是儒雅,话语风趣戏谑,惹得满堂笑声。

先前周聪曾与李惟说起过,“踏雪阁”守关的乃是江都府学学正李昭李德明。

李学正博览群书,未入仕前便是扬州鼎鼎有名的大文士,被召入朝中后历任礼部主事、兵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前年调任江都府学学正。

诸部各司郎中皆是从五品上,而各州学正则是正六品中,李昭由礼部郎中改任江都府学学正,貌似是降级使用,其实不然。

烈祖李昪建“唐”以来,两位皇帝皆兴建学校,鼓励私学,倡导学风和推行儒学教育;倡导文学和艺术;搜集、整理文献图籍和编撰典籍;实行科举取士,大力招揽人才,重用文士;设太学,兴科举,广建书院、画院……凡此种种,莫不证明唐国之重视教育。

其间,为了鼓励更多的名士去地方官学任教,保大帝拔高助教品级,并增设县学教谕、府(州)学学正等官职,专司地方教育。

江都府,地位超然,李昭这个江都府府学学正,却并非是正六品中,而是与诸司郎中一般,同为从五品下,更因其位矜贵特殊,甚至不逊诸部副官。

事实上,有传闻称,李学正克日便要迁任理学院学士。这理学院可是仅次于翰林院的超然所在,足见李德明在皇帝心中的位置了。

一府学正官,自然是饱学多才名儒,倒是这李德明脾性幽默恢谐,在文坛风评极佳。

“踏雪阁”分上下二层,装饰素雅明净,极具书香气息。

人在二楼四眺,但见雪花片片,盘旋飘落。园内黛瓦染霜、松竹着素,梅树点缀其间,将整个梅园装点的分外妖娆。而园外青山,白茫茫一片,叫人分不清天地山川。映入眼帘的这山、这水、这雪、这松竹梅……构成了江南雪天的异样景致,尤其是那湖水浩淼如烟,雾气萦绕不散,恍若仙境。

与一楼相较,二楼的人少了许多。原本,文会到了第四关,能到“踏雪阁”的只剩十余人,再加上梅园发出的一等请柬,真正进入阁楼的也就三、四十人。除了大部分留在一楼,上楼的只有参赛者及评判。

此关评审虽然只有李德明一人,但以李学正的名望,却也足以震慑全场了。

先前李惟有心“调皮”一番,从“一”到“万”普及了学前数学……好吧,也算是装逼啦。

八百年后,在这片土地,甚或就在此处,“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便是狠狠地打脸,顺便提升逼格。

于李惟而言,这样的一首诗实在是妙趣横生的,简明生动,颇得自然之趣。

但在李德明看来,李惟先前那首诗,以数字入诗,固然别出心裁,也算是立意颇佳,但也谈不上有多高明,与李惟“文曲星”之名不符。

李学正以治学著称,四书五经莫有不通,博学强识,于诗词歌赋却不怎么精擅,但鉴赏的能力自是有的,恰逢值守“踏雪阁”,当然希望能见证传世名篇的诞生。毕竟,李惟可是写了《爱莲说》及《水调歌头.中秋月》的,值得期待。

李惟摸了摸鼻子,先前喝了十余盏温过的黄酒,仍处于微醺状态。

二楼倒是有几个熟人,嗯,“泰州三子”悉数在场。

张子益在这等场合仍是显得云淡风轻,也不与旁人攀谈,颇符其倨傲本色。

吕子坚及胡子安一个冷一个木,坐在不起眼的角落,见到上楼的李惟,神色各异。

前夜在“归月舫”,一番莫名其妙的变故后,众人分道扬镳。

志不同道不合不相为谋,不是一路人自然谈不上什么交情,李惟也懒得去理会。

方氏兄弟却是不在此处。不学无术的方伟自不用说,那方倡倒是有几分才华的,花费一番心思说不定能到这第四关……

不过也好,这兄弟二人都不是什么好鸟,尤其是方倡,阴鸷乖戾,绝对是背后插刀的那类人。虽然没有证据,但直觉告诉李惟,海陵县的那场当街刺杀与方倡必有干系。这种人谨需提防,暗箭难防哪。

至于余者,李惟依稀认得二人,似乎是徐家的徐景明、灏明兄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