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八章 初雪(2 / 2)品涩居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在“明月几时有”唱响开来之际,便有人言其“行文多变,当名之为‘千变郎君李爱莲’”,或名“李千变”。

李惟也是无语了,“千变郎君”也好,“李千变”也罢,听着怎那么武侠呢?更何况,这让数十年后的柳三变情何以堪?

凡此种种,算是扬州城近日热议的话题,但最重要的仍是今日的“寻梅文会”。

往年的“寻梅文会”正是踏雪寻梅的好时节,今岁梅蕊初绽,雪迹未寻,文会却已如约而至。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次文会当中间隔了二日,十月初八“流觞亭”的第三关赛罢,第四关的“踏雪阁”与第五关的“寻梅小筑”却要等到十月十一进行。

这等变故倒也无伤大雅,但私底下的议论声自是有的,其中有一种说法可信度极高:周留守身体抱恙。

周宗周君太,时年六十七,已是高寿了。扬州三大家,周、冯、徐,周君太以一人之威敌冯氏三英及徐氏双杰而不逊分毫。其不仅有从龙之功,参与李昪代吴大计,保大帝更以“叔父”称之,足见其与南唐皇家的亲厚。

在江都府,周宗一人可顶半边天。

据消息人士称,因年迈多病,周留守年初便上书请辞,但保大帝不准,特批其少问政务,安心将养。

“寻梅文会”乃是数年前周留守应长女周蓁蓁之请而发起,因其地位超然,引无数青年居俊彦、文人骚客齐聚“梅园”。决出文魁这日,周留守必会于百忙之中抽空到场。而有上佳表现者,其更不吝举荐,颇有慧眼识珠之誉。

能得周君太举荐入仕,只要自己不作死,再怎样也不会混的太差,这也正是“寻梅文会”令人趋之若鹜的缘由。

当然,文人不为五斗米折腰,“曲线救国”这种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是日,天空阴霾,乌云层层,风吹落叶黄,拂过脸庞,寒意森然,瞬间渗入心脾,让人忍不住寒战,裸露的皮肤尽是鸡皮疙瘩。

突如其来的寒**响了冬天的号角,与北地相比,江南的冬季来的更晚,周期也更短,但那种阴冷潮湿却是北方人无法忍受的。

午时将至,风越来越大了。这时若是恰巧抬头望向天空,便能看见某一朵小云变成了一片白色的浓云,慢慢地升了起来,扩大起来,渐渐遮满了天空。

忽然,在某个你意想不到的时刻,浓云似乎骤然变薄,天空也瞬间明亮起来。

雪花,一片一片缓缓飘落,落在青山上,落在柳叶间,落在雕梁画栋处,落在人的发际、指缝、心坎。

雪势越来越急,大片大片的雪花连绵不绝,天地间竖起了一道白幕,隔断了视线。

这场雪,来得太及时了,非止小孩子欢呼雀跃,大人们也甚是欣慰。瑞雪兆丰年嘛,风灾绝收年,若是来年不风调雨顺,日子怕是更难过了。

午后,雪仍在肆无忌惮的落着,天地间白皑皑一片。云层似就在头顶,压得人心中有些发慌。?

这样的雪天是不适合出行的,镇淮门外的官道上,三五成群的人却在冒雪前行。

其实,若无银装素裹的杨柳以及河边孤零零停靠着的船只,放眼望去一片白茫茫的,又哪里看得出道路的痕迹。

也有乘坐马车的,车轮压在雪上,吱呀吱呀的,像在弹奏雪之歌。

车夫眯着眼,任由雪花落在笠帽上、眉毛上,这样的天气,已是司空见惯了。为了生活,风吹雨淋的,又算得了什么。

嗯,生不易,活不易,生活不容易。

待到雪住,已是申时末。这场雪飘飘洒洒地落了三个多时辰,将远山近水妆点的格作耀眼。

李惟一行用罢晚膳,鹤氅深衣、手套皮靴,一身御寒装束,浩浩荡荡地前往“梅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