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一章 文会(二)(1 / 2)品涩居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当今圣上爱好文学,“时时作为歌诗,皆出入风骚”,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经常与其宠臣如韩熙载、冯延巳等饮宴赋诗,算是宫中文会。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朝中君臣唱和相得,民间文人自也效仿魏晋风流。

但清谈是没了,时下的文会亦不拘限于文人墨客雅聚,多有名伎花魁助阵添彩,更有才女名媛争姿夺艳。

上元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每逢佳节多文会,其中以金陵文会最为闻名,秦淮河畔,柳丝垂水,画舫彩灯,丝竹声声,人影朦朦,端的是风流韵事。

泰州这边相较金陵、苏杭等地虽有不如,却也是花团锦簇的风雅之地,江南风情,吴侬软语,令游者流恋忘返也。

衣冠南渡,北方士子纷纷南下,让原本物美人丰的江南愈发的风雅,很是出了些天下闻名的学者儒士。

泰州虽少雅士,但亦好雅事,这些年来文会之风渐兴,每有藉机扬名者,乃至于诸多学子文士云集适会,只期一朝成名。

西山并不雄峻,临高可望海,景致秀美,别有一番风味。

自万寿寺侧门而出,便有一条竹柏相夹的石径迤逦盘旋,山风中幽香缕缕,虫鸟声声,薄雾遇人即散,仿若人间仙境也。

一路往上慢慢走着,石径两旁每隔百来步便建有竹亭供路人小憩,亭内或三、五人或七、八人指指点点,高谈阔论,多为文士装束。更有甚者,在亭内摆开几案,一盘盘菜肴摆开,喝着酒,听伎者拨弄弦乐,好不逍遥放荡。

李惟笑道:“咱们上来的晚了,似他们这般却也自得其乐。”

“倒是不迟的……”杜静姝难得接了李惟的话,解释道:“先前已让人去上面占了一处亭子,可以歇息。”

李惟“哦”了声,心道:“倒是挺心细的。”

他们这一伙人,男女老少皆有,挺奇怪的组合,引得路人频频侧目。

行不多时,快至山顶,游客愈发多了,熙熙攘攘的好不热闹。

李恒脸蛋通红,额头沁着层细汗,显然是累了。

李惟看在眼里,对这个便宜弟弟的观感愈发好了,小小年龄倒是够硬气,身上无有娇骄二气,实在难得。

另几个同伴表现的也是不错,尤其是两位小娘子,硬是自己一步步的登了顶。至于常夫子,毕竟上了岁数,自由仆从用藤轿抬着早早的上来。

这不,老常同志正坐在距山顶十数步的亭子里,惬意的喝着茶吃着瓜果,悠哉悠哉。

李惟等人正待过去,便有一道让人听之难忘的声音响了起来:“杜家小娘子,今日风和日丽、秋高气爽,正所谓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嗯,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竟在这西山邂逅小娘子,这真的缘分哪。”

这声音堪比破锣,又神似被卡住了脖子的鸭叫,实在太有特色太有个性了,令人过耳不忘。

真是冤家路窄呀,衙内,又见衙内,还是那个方衙内,又称伟哥,妙的是,穿的还是一身绿裳。哦,不,是更绿了。

“这哥们还真是嗜绿成性、无绿不欢,绿出了深度,绿出了天际……”李惟心下愕然,想着这时空对“绿”大概是不感冒的,并无特别含义,亦无任何感情色彩指向。

哦,绿裳伟哥此趟倒是低调出行,身旁并无一众打手仆从跟随,只有一锦衣青年。

这锦衣青年的五官轮廓与方伟依稀有些相似,貌甚英俊,唇角含笑,予人亲和感。

但李惟注意到锦衣青年的目光掠过杜静姝时有片刻的凝滞,就像是……贪吃猫嗅到了腥味。

呃,这比喻不太恰当,但李惟就是有这感觉,或者说是直觉。这让他很不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