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章 首次贷款 进快车道(2 / 2)江渤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这储蓄所离我这近,她们所长我熟,到别处咱两眼一抹黑,更难办。”

储蓄所的周所长见高婶和李长学来了,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道:“高书记,还是真不错,贷款还真的批下来了,开始我都没信心,这真是开创了好几个从来没有过的第一次呦。”

高婶和李长学闻听贷款批下来了,大喜过望,李长学高兴的差点蹦起来,高婶眼里也湿润了。连声的说:“谢谢,谢谢周所长。”

“这次批下来三十万,你可办手续了,一个月内就能划到你的账上。你要在我这里开户呦,也增加一下我们所的业绩嘛。”周所长又兴奋地朝李长学补充说:“这是我们所第一次贷给个体户款,是开创了历史先河的,也许以后这种贷款就多了。在这个意义上讲,高书记,我还真得谢谢您,是您的韧劲创造了奇迹,也使我们多了一条增加业绩的路。”

李长学一听只批下来三十万,心里有点别扭,但并没有言语流露,他知道这对老百姓来说,已经是一笔巨款了,现在谁要是能混上个万元户那就是王子了,如没有高婶的担保与不辞辛苦不怕风险的鼎力相助,这款是绝对贷不出来的。我是为了给自己挣钱,那高婶又图的是什么呢?

从银行出来,李长学问道:“高婶,这街道工作又累又不挣钱,有高薪企业聘您,您怎么不去呢?”

“长学呀,党中央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大家响应号召,冲上了致富的赛场,总得有人将跑道上的小石子捡一捡,将障碍搬一搬,好让选手跑得快一些,跑得稳一些啊。你说是不是。你看看街道里有多少返城的,有多少下岗的,有多少因残因病致贫的,这些人都牵着我的心啊,我哪能走啊。”高婶缓缓地说,那目光里饱含着牵挂。

高婶轻轻的几句话,让李长学感到一种震撼,暗思,自己成年以来,身边的党员总是给自己带来感动。

“长学呀,我有一事还想让你帮帮忙。”

“好的,高婶,您就是让我上刀山,我也上。”

“不用你上刀山,裕记胡同的大三,你认识吧,他腿有残疾,他父亲又病了,家里实在困难,你的公司有没有大三能干的活,能不能把大三招到你们公司去。”高婶望着李长学轻轻说。

“有他能干的话,他腿有残疾,脑子没问题,我那的活他干的了。还有8号院的小红,也是腿有毛病。您就通知他们俩到我那上班吧。”李长学爽快地答应。

“还是你亲自去跟他们说吧,他们会感谢你的。”

“还是您通知吧,他们会感谢政府的,他们的心里更踏实。”

“好吧,我通知他们到你那里去面试,后面的事情你自己定。”

……

李长学回到单位,情绪大好,道:“贷款下来了,就是三十万少了点,要是再多点就好了。”

“哥,识举吧,三十万也差不多呀,月初你给球厂25万,咱卖近一个月,月底再凑25万,这五十万的任务不就凑上了呀。再说就是少点,我看也没事,下月再补上嘛。”李长英望着李长学的眼睛,细细地说。

这话从李长英的嘴里说出来,李长学听着有些惊呀,抬头看了她一眼,发现她将长辨子优雅地盘在头上,人又长高了似的更显苗条秀丽,仔细一看,她穿了一双厚底鞋,调笑的话便到了嘴边。李长学一想哥调笑妹子不合适,话到嘴边变成,“长英,行呀,学会资金运用了。”

“哦,这就叫资金运用呀,没问题,这我会。谢谢哥表扬,哥这一表扬,我感觉我脑子开窍了,变聪明了。”李长英的一番话引得大家一阵轻松的笑。

任兄,王连弟咱出发去球厂把合同先签了,免得夜长梦多。

……

从天利体育用品厂出来,李长学感到一身的轻松。销售协议签好了,李长学预感到公司就要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通道,他难抑心中的激动。

路过望海楼,李长学提议,走,咱上去看看,这熟悉的望海楼,好久没有上去了。几人来到三楼极目远眺,宽阔的沽水河面泛着碎银,帆影点点,游轮穿梭,在建的高楼比比皆是,预示滨海更加繁盛的明天。

李长学心潮澎湃,道:“任兄,要是李天宇在就好了,他看着此景定会赋诗一首,以舒豪情。我看着此景,有情道不出呀。”

“做诗耗力,高歌一曲焉。

抬头看山不算高,

健步来到半山腰。

……”

一曲《三建建设者之歌》任翰林唱的慷慨激扬,很快就变成了三个人的合唱。李长学正唱着,突然发现一男一女仰着脖子往上看。李长学定睛一看,是郭鸿儒和张淑娟。李长学大喜过望往楼下跑,郭鸿儒也看出了是他,急登楼。俩人在楼梯上就拥抱到了一起,任翰林赶到更是抱到了一块。

张淑娟在一旁擦了一下眼角的泪花,道:“哥仨悠着点,先别激动,到楼上坐下来再聊。”

一行人复又来到三楼,刚坐下,李长学问道:“你们夫妇也回来了。”

“还没有,这是回来探亲。”

“现在006是什么情况,怎么样。”

“不太好。”

“李天宇和王婉诗是什么情况。”

“李天宇从三峡市副市长的任上调到楚江市任市长,王婉诗在市政府政策调研室工作。”

“以李天宇的才干当总理都没问题,马锁山俩口子呢?”

“他们两口子彻底改行了,加盟向前看歌舞团了,现在大红可发了,早就住着别墅开着豪车了。”

“他们两口子多才多艺,这是早晚的事。廉钰琪有消息吗?”

“她在英国剑桥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了。”

“几位,我提议,咱别在这干聊了,我请客,咱们喜来登边吃边聊去。”李长学的提议自然得到了一致的响应,这几位饱经苍桑的共和国同龄人很快融进了滨海市繁华的夜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