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一番解读只是顺势而为。
同时也是想要顺便说明,这几部经典的高深程度,绝非任何人随随便便地,就能学懂的。
李铁如很想继续钻研老庄,而且进度越是缓慢,他反而越来劲。
又推脱说:“我这点能耐你还不知道吗?也就是瞎琢磨,再说找懂古文的还不容易?”
“你们承大没有吗?你不是认识很多人呢吗?”
这话表面看起来是没问题的,实际上却未必。
李亚峰他父亲是校长,他自己比较外向,于是他认识的老师确实不少。
但若认真推敲,学习古文首先必须找“专业人士”,一下子就把范围限定,目标减少了很多。
另外,语文老师也不一定都精通古文啊。
再者,仅仅是懂得古文只是必要条件,还必须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相当造诣,才能足够对此事有些把握。
后者,简直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李亚峰愁眉苦脸地解释了半天,虽则词不达意,李铁如却还是明白了他的意思。
没办法,只好同意,试试看,看自己能不能大概直译。
李亚峰大喜,仍然不放过机会,嘲笑道,你不是号称古文很牛吗?
李铁如并不难为情,回答,那得分什么情况,这几本就不行,很多地方也必须翻看后面的译文。
李亚峰没继续穷追猛打,讥笑对方不过是捎带脚,最重要的是尽快学习。
鬼谷子这部书的第一部分,人们研究后称之为“收放术”。
第一部分第一节,名为“捭阖”。
捭阖第一:
奥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状生之先也。
李铁如开始之前,就再度声明,自己不过是强打鸭子上架,胡乱试试看。
奥若稽古,就当是古往今来的意思吧,反正李铁如自己就是这么想的。
李亚峰回家自己也买到了这本书。现在李铁如看原文胡乱翻译,他则是对照着后面的译文。看译文的话,这句就算解释对了。
然后李铁如继续,“圣人之在天地间也”这句,他觉得没什么好解释的;不就是圣人生活在天地间吗?与大白话还有什么区别?
而“为状生之先也”难住了他。
支支吾吾的,不敢贸然解释。
为大概就是为了的意思,状呢,也许是做出样板的意思?
李亚峰不耐烦地说,这句简单,就是为了做大众的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