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幸的是,修禅人李仲借薛爷爷之手,给了他这一部佛经。
而另一卷经文,却是一部无字佛经。
姬夏微微蹙眉,他慧心识佛,自是能够瞧出这本白卷黄皮书上隐隐有佛韵流转,很是不俗。
“薛爷爷,这一部经文,是何人给你的?”
“哎呀。”老人一拍额头,故作气恼道,“都怪你,老夫差些就要窥见天数了。”
然而,姬夏并没有搭话。
薛老叟侧过身,瞧见少年一脸肃穆,也不再做戏,笑道:“两部经文,一是李家长生佛给的,一是大商长生佛给的,至于这本是谁给的,那老夫就不晓得了。”
“您再细想想?”
“多想也是无用。”老人将玉盘揣入怀里,言道,“此地距西漠甚远,东西隔了一整个中州,百年也遇不上一个秃驴。你也晓得,经卷不是金银,老夫又怎会费心思去多瞧上一眼。”
“您贪财拜金,遇上长生佛给的物什,怕是恨不能抱着一起过夜吧?”
老人嘿嘿一笑,面有尴尬。
姬夏见此,也看出老人这是不想说与他听,有或是有难言之隐,也就不再勉强了。
不过,他也猜到了这一卷无字经文出自何人之手。
以师兄李仲的为人,若是想给他经文,大可在青山之下给,不必多此一举。
至于那一部《妙法莲华经》,多半是修禅人添给薛爷爷借舟出海的报酬,只是老人无心禅道,这才将两卷经文一起丢给了他。
而这一卷无字佛经,是青王所著。
姬夏抬起左手,瞧着手腕上的佛珠,又想起了十八地狱之行,似是明悟了什么。
地狱不空尽,吾不成佛。
大商青王,身兼帝王之术与大乘佛法,可终究还是凭借着佛门术法入了天门。
他紧紧握住佛经,而后抬头望天,叹息道:“此一去,怕是要很多年见不到这般好看的云海了。”
……
良久之后,赤楼帛兰船停靠在临近大渔村的海面上,百余“听泉”客来到姬夏身前,躬身行礼。
“公子。”
夫子颜幸和蓝袍人苍禾近上前来,向着薛老叟作揖行礼之后,又言道:“此去庸城,途经一十二城疆土,吾等需多做谋划,方能万无一失。”
“老渔翁呢?他为何不在?”姬夏颇为慵懒地直起身。
“老先生说大周十二城有太多认得他的老友。”苍禾言道。
姬夏闻言,微微颔首。
老祖去东海,是为了寻求延寿之法,也是为了岐山安然度过千年之劫而尽些心力。
而今,老祖身上有一颗佛果,待到来日虎狼拜山之时,食果再入天门,便能为诸多姬姓子弟添一分底气。
这一分底气,藏的越久,对姬家就越有利。
“先生。”姬夏自大石块上跃下,问道,“西边有八百南越骑阻路,可有法子避开?”
“为何要避开?”夫子颜幸自袖里抽出碧蓝长剑,浅笑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