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北伐时期,常凯申对李任潮从来都没有用过命令口气,也是李任潮后来几次反对常凯申的原因两人前期的资历相仿啊!而且李任潮对于常凯申担任黄埔军校校长也不是那么服气的。
再比如北伐军第二军谭延闿字祖庵,资历更是高出同济,他是1912年新华夏政府正式任命的湖南都督,1926年第二次东征胜利后,还担任了广州国民政府的主席,而最值得称道的是谭祖庵慧眼识珠,把自己的女儿谭祥嫁给了常凯申的爱将陈辞修虽然两人结婚是在谭祖庵脑溢血去世后,但早在1927年常凯申和宋家三小姐结婚后,就开始撮合陈辞修与谭祥了。
而陈辞修与谭祥结婚,更是有宋美龄和常凯申把关,宋美龄甚至还收了谭祥做干女儿!可见谭祖庵和宋家的关系是很等密切就连常凯申与宋美龄的联姻,都是谭祖庵一手操办的!
所以,常凯申对于谭祖庵更是只有尊敬,而不会有命令了。
而其他三位军长朱培德朱益之是滇军名将,程潜更是资历高于常凯申的民党元老,所以唯一一个常凯申使唤得动的就是第五军李福林部。
李福林虽然也算是民党元老,但此人没有什么政治背景,是河南绿林出身,为人还是绿林豪杰的那一套,重义气轻利益,对常凯申都是非常的服从,不过常凯申不敢用他,倒不是担心李福林会不会背叛自己,而是此人的确不是指挥千军万马的那块料!
对于第七军李白黄三位,在广州革命政府初建的时候,李白黄确实很尊敬常凯申,但是渐渐就开始和常凯申离心了,倒不是别的,李白黄三人除了黄季宽野心不大,是个老好人之外,李德邻和白健生可都有问鼎之心,在广州一看常凯申也就自己的嫡系第一军指挥的动,而且自从“整理党务案”将红党党员从第一军送走,其部下的战斗力就已经开始被削弱了。
于是对于李德邻和白健生来说,常凯申也不过就是一路更强壮一些的军阀而已,桂军那么团结,也一样有机会问鼎天下啊!所以,在北伐后,看到长沙会议上,唐孟潇对常凯申的劝诫无动于衷,甚至开口讽刺,也开始动了扩军的心思。
自此之后,除了第一军外,其他部队也学着唐孟潇的第八军开始扩军,目标就是被击溃的赵恒锡部湘军和吴军,有时候甚至还发生过友军之间为了俘虏打架的事件。
到了武昌战役结束,第一军开始转战江西,就连第一军的嫡系部队也坐不住了,不能招兵,部队扩充就慢,自己升官就慢克复武昌之后的北伐军各部开始逐渐变质,原来的黄埔宗旨“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已经被唐孟潇带歪了!
虽然这么说,有点儿让唐孟潇背黑锅的味道,但这却是北伐军向传统军阀部队转变的开始换句话说,民党军队的腐朽从常凯申将红党党员逐出第一军的时候就开始了,但是真正开始追逐利益还是北伐成功以后的事情,这期间,北伐军第一军还是更多的保持了黄埔时期的信仰,为了一个伟大的理想在奋斗。
军人没有不希望“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的”的,对于扩充部队,领导更多的士兵作战,是每一个黄埔生的向往。所以,从第一军进军江西开始,从第一军下级一直传导到上层的扩军要求,让常凯申也不得不同意这个要求即使他不同意,下边的师团级部队也已经自主地开始进行了,不过是以补充团、后备营什么的乱七八糟名义进行的。
常凯申就算不知道迅速扩军会带来战斗力的下降,他身边的美国顾问还能不知道吗?但是大势所趋,就凭几个美国顾问的话,就能停止下边部队的行为吗?就连常凯申都不行啊!这是军心问题!
常凯申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让广东那边抽调更多的接受过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的新兵来稀释被俘老兵转化的比例,同时将原有第一军的部队进行分割,建设新的番号。
在长沙会议的时候,常凯申就知道无法阻止唐孟潇的扩军,因为当唐孟潇扩军后,其他几个军一样有这样的要求,众怒难犯,也就只好增加番号了。
由于袁祖铭退出四川,也加入了北伐军,于是就出现了两个新的编制番号,第九军和第十军后在北伐军进攻武汉三镇时,湖北暂编第二师反正,与其他湖北部队一起,被整编为第十五军后进攻江西时,由赣军独立第一师扩编而成第十四军军长赖世璜福建周荫人部第二军曹万顺、杜起云两个旅起义,改编为第十七军孙馨远地第一军陈仪部趁其战败,宣布起义,后改编为第十九军,周凤岐部改编为第二十六军以后又编成贺祖耀第四十军、夏斗寅第二十七军、金汉鼎第三十一军、陈调元第三十七军、阮玄武第三十四军、鲍刚第四十一军、高贵滋第四十七军以及余念慈的独立骑兵师。
以上都是从北伐军体系给出的编制,然后还有同样加入民党中央政府的西北军和晋军、川军、滇军等部队,番号就不一一列举了。
这些军队加入国民革命政府,虽然是加快了民党统一华夏的进度,但是对于实质上的财、军行政权力的统一并没有任何作用,依旧是各大军阀各自控制自己的地盘,只不过北伐过后,华夏南方遭受的战火烧了一些,尤其是精华地带的江浙、湖北、广东、广西、云南和四川还能保持基本和平,工商业还可以比较稳定的发展,军工生产也开始了爆发前的积累。
长沙会议之后,北伐军开始向湖北进军。由于常凯申刚到长沙就召开了军事会议,比原时空早了一个月,所以,此时的吴子玉还在河北和冯焕章的国民军纠缠,形式急转直下,让吴子玉提前和奉军张雨亭达成了合作协议。奉军大举出关,配合直系吴军主力击破国民军主力与南口。
而国民军因其真正的领导人冯焕章还在国外,所以没有形成合力,结果被直奉联军轻松击败,部队也是一时星散,无法对吴子玉构成威胁。于是吴子玉迅速调中央陆军南下,即使如此,也没有来得及给通往武汉的几道重要节点增加兵力,汀泗桥、贺胜桥均在独立团的奋勇攻击下被突破,北伐军直接就扑到了武昌城下。
就在北伐军抵达武昌的时候,吴子玉也刚刚将中央陆军第三师和第八师部署到武昌城内。不过因为北伐军先锋部队兵力不足、体力消耗过大,给了吴子玉从容部署武昌城防御的机会。
汀泗桥和贺胜桥是从湖南通向湖北省会武汉最近的道路,均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军事要地,吴子玉身为北洋军事大家,非常清楚这两处要地的关键,守住了这两地,就可以为直系军队主力的到达拖延时间,如果丢掉了,直系援军就可能没有机会全军到达了。所以,吴子玉给前线总指挥叶开鑫下了死命令,必须死守汀泗桥和贺胜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