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新官三把火(1 / 2)世间行乐亦如此
峨眉电影制片厂的礼堂里,空气仿佛都带着电荷。
全厂职工大会刚结束不久,关于新厂长韩三坪那番就职演讲的讨论还未平息,又一连串的公告像惊雷般炸响在厂区的各个角落。
新官上任的三把火,韩三坪烧得是又猛又急,带着一股子部队里出来的雷厉风行和年轻人特有的锐气,全然不同于袁小平时代那种沉稳甚至略带迟缓的节奏。
第一把火,直接烧向了人事安排。
就在任命宣布后的第三天,一份新鲜出炉的红头文件贴在了厂办大楼最显眼的公告栏上。
“经厂务会议研究决定,任命陈屿同志为峨眉电影制片厂创作部副主任,即日生效。”
“创作部副主任?”工友们围着公告栏,议论纷纷。
“这陈屿才来厂里多久啊?满打满算也没一年吧?”
“啧啧,韩厂长这手笔……真是够敢的!”
“你懂什么?这叫不拘一格降人才!《神刀》的剧本谁改的?香江的合作谁谈下来的?《女儿国》的项目谁提的?人家有这本事!”
“说是副主任,听起来好像是个闲职,可你们想想,咱们制片厂,核心不就是创作吗?剧本立项、影片风格、导演推荐,哪样离得开创作部?陈副主任这一杠子插进来,分量可不轻啊!”
正如众人所料,这个任命确实意味深长。
创作部老主任陈德有资历深,人缘好,但年纪大了,求稳为主。
韩三坪把陈屿这个“鲶鱼”放进去,明显是要搅动创作端的一池春水,打破过去那种按部就班、论资排辈的氛围。
陈屿既有超前的眼光,又有扎实的剧本功底,还有成功的项目经验。
更关键的是,他代表着韩三坪极力推崇的“创新”和“市场”意识。
对于这个任命,厂里自然有暗流涌动。
一些老资历心里难免泛酸,觉得陈屿升得太快,但面上却不敢说什么。
一来,陈屿的成绩摆在那里,硬邦邦的,不服不行;
二来,谁不知道他是新厂长眼前的“红人”,韩三坪的强势和背景大家心知肚明,在这个节骨眼上触霉头,岂不是自找没趣?
就连陈德有主任,也只是在私下叹了口气,对来找他探口风的人摆摆手:“小陈有能力,有闯劲,来帮帮我这老头子,是好事,厂里需要新鲜血液。”
陈屿自己看到任命时,也愣了一下。
他没想到韩三坪动作这么快,力度这么大。
这个位置,看似是副职,却给了他一个极佳的平台和名分,以后他再对厂里的项目“指手画脚”,就名正言顺了许多。
他捏着那份调令,心里明白,这是韩三坪的信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至于工作关系,陈屿还是没留在川大没动。
没过两天,韩三坪又宣布了第二项举措,这就是改革福利。
收入和福利,这涉及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为此众人也十分关心。
没过几天,厂办又下发了新的通知。
这一次,引起的反响更加热烈和直接。
通知明确了几项新的福利政策:
一、提高夏季高温补贴标准,并首次明确发放实物(白糖、绿豆)或等额现金,由职工自行选择。
二、设立“优秀创作奖”和“技术攻关奖”,对在剧本创作、拍摄技术革新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团队给予物质奖励。
三、改善食堂伙食标准,每周至少保证一次荤菜供应,并计划引进一台冰柜,在夏季提供廉价冰棍和酸梅汤。
四、对于家里有困难的双职工家庭,厂里将视情况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
这些政策,条条都戳在了职工们的心坎上。
电影厂听着光鲜,但在这个年代,普通职工的收入和福利水平也就那样,尤其是后勤、行政等非创作岗位,日子过得紧巴巴是常态。
高温补贴、伙食改善,这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韩厂长够意思!”
“听说还要发白糖绿豆呢!这下夏天好过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