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你比李小龙还能打?(1 / 2)世间行乐亦如此
话音刚落,整个书房也安静下来。
韩三坪看着自己的小老弟,不知道他想要说什么,邵逸夫也看着陈屿,倒是有种猜不透的感觉。
最开始,当这个年轻人称自己六叔的时候,老实说邵逸夫是不太乐意的,这个称呼所有人都可以称,但他唯独不愿意大陆人这样叫他。
毕竟香港和大陆还是不同,两地隔阂这么多年,无论环境习惯都不太一样,总觉得对方是另外一个物种。
既然是不同物种,那大概也说不到一起去,除非不得不接触。
可是一番谈论下来,他惊讶地发现,眼前这小家伙也不是无理取闹之辈,作风上虽然轻狂了点,但说话做事却滴水不漏。
至少自己在他这个年纪的时候,可是远远比不上他。
他不置可否地笑了笑:“怎么,你觉得邵氏还能重回辉煌么?”
他还真没想到陈屿会这么说,因为在整个香港,也从来没有人这么想过。就算在邵氏内部,大家也只是看破不说破,就像狄龙。
“外面的人早就猜到,我之所以将邵氏电影交给夫人打理,就是因为不看好电影这条路。”话到此处,邵逸夫缓缓站起身,拄着拐杖走到床前,眼前是一望无尽的香港城市景色,不由得唏嘘起来。
“我早就是过来人了,邵氏五十年前就在香港拍电影,经历了这么多风风雨雨,还有什么看不明白的。小家伙,连李小龙那么能打的人都死了,电影,或者说香港电影.......哪里还有未来?”
陈屿点点头,承认六叔说得对,这确实代表眼下相当一部分人的想法,尤其是那些老派电影人。
李小龙一死,整个港片直接从巅峰到低谷,中间都不带任何缓冲的。
而这件事带给电影人和观众的触动也是极大的,毕竟连这么牛这么能打的人都死了,其他人又能好到哪里去?
也正因为如此,在李小龙去世之后那几年,整个香港电影可谓一片萧条,基本上没什么能拿得出手的片子,观众们也是一脸疲惫,好多连电影院都不想进,至于票房那更是别指望。
或许是受到这个时期的影响,邵逸夫本人也对香港电影的未来感到悲观。
然而所有人都没料到,萧条才是新生的开始,正是因为这几年的萧条和沉寂,之后才能爆发出令人惊叹的新浪潮。
当然,这些都是感性化的,表面的因素,实际上他打算放弃邵氏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不赚钱。
毕竟电影是项目制,一个项目有一个项目的情况,每次拍一部电影,都像一次赌博。需要单独投资、制作、宣传,然后指望观众一次次地买票进场。
一次两次也还好,毕竟新鲜感还在,可是像邵逸夫这种做了几十年电影的人,对这早就麻木了,商人天生厌恶风险。
除此之外,拍电影还有两个弊端不得不重视;
首先是收入不稳定,风险极高。
一部大片可能赚得盆满钵满,但一部失败之作也可能让公司伤筋动骨。
曾经无数公司本在辉煌时期,但就因为拍错了一部电影,直接原地破产的比比皆是。邵逸夫是自从上海滩走过来的人,这样的事他可没少见。
至于一部电影好不好,火不火,也根本不是制片商说了能算的。
有时候时机合适,就算是一部烂片也能让人抢破头,但有时候你小心翼翼,费尽心思拍出来,大家却不乐意买票。
因此在邵逸夫看来,这玩意风险还是很大,自己根本控制不了,所以邵氏一直只拍低成本片子。
当然,还有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收入有天花板。
受限于影院数量、座位和放映场次,一部电影能有个几百万票房就算相当不错了,破千万基本不敢想。事实上直到现在,整个香港除了程龙,好像也没第二个人破千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