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合围待歼,落子屠龙(月票200加更!(2 / 2)佚名
“留五百骑在此处,护送张镇监与幸存者前往许家庄堡,其余人随我去大同府城,与戚将军汇合!”
安排妥当后,曹文诏翻身上马,带着两千五百骑兵朝着大同府城疾驰。
沿途不时遇到小股流民军和王威的步卒。
这些人是来追击张炜等人的。
见京营骑兵冲来,这些人被吓得魂飞魄散,有的试图反抗,却被马槊刺穿胸膛;有的跪地投降,被曹文诏下令捆缚在马后,待日后处置。
夕阳完全沉入西山时,大同府城的轮廓终于出现在视野里。
城头上火把光芒闪烁,隐约能看到叛军的旗帜在风中飘动,四门紧闭,城墙上还站着不少手持弓箭的叛军。
曹文诏勒住马,远远望去,只见城东方向有一队骑兵正在徘徊,正是戚金所部。
他当即驱马上前,与之会合。
“曹将军!”
戚金见他到来,催马迎了上来,脸上带着几分凝重。
“我已探查过,叛军在四门都布置了守军,城墙上还架了火炮,咱们只有骑兵,缺少攻城器械,硬攻怕是讨不到好处。”
曹文诏点了点头,目光落在紧闭的东城门上:
“没错,骑兵不擅攻城,强行进攻只会徒增伤亡。
不如先在城东十里外扎营休整,派人去通知熊经略,待大军抵达,再制定攻城之策。”
戚金深表赞同。
两人当即下令,在城东十里外的一片开阔地扎营。
骑兵们卸下马鞍,让战马啃食青草;火头军升起篝火,开始煮制干粮。
哨兵则分散在营地四周,警惕地盯着大同府城的方向。
并且探听大同府各处情报。
夜色渐浓,篝火的光映着曹文诏和戚金的脸。
曹文诏擦拭着手中的长刀,刀刃上的血渍被布巾擦去,露出冷冽的寒光。
戚金则站在舆图旁,手指着大同府城的位置,思索着次日的部署。
两人相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战意。
王威的叛乱,对大同百姓是灾难,对他们这些久历沙场的武人而言,却是建功立业的绝佳机会。
“待熊经略大军到来,咱们定要第一个杀进府城,生擒王威!”
曹文诏握紧长刀,话语之中,满是壮志。
戚金笑着点头,拔出腰间的长刀,说道:“好!到时候咱们比比,谁斩的叛军更多!”
翌日。
熊廷弼主力大军抵达此处大同府城东十里处,安营扎寨。
连绵的营帐像一片青色的海洋,旌旗在风中舒展,“熊”字帅旗立于中军帐顶,格外醒目。
中军帐内,地上铺着一张巨大的大同镇舆图。
抚边总兵官陈策、戚金,宣府总兵马世龙,京营参将曹文诏、曹文耀、大同镇守太监张炜、大同府副总兵祖大寿、山西按察使司佥事孙传庭等人,皆在帐中。
帐内的将领们或站或立,神色各异。
熊廷弼端坐于帅案后,一身玄色经略官袍,腰系玉带,面容沉静,眼神锐利。
他刚听完斥候的汇总。
王威占据府城,刘振邦率破虏堡兵马响应,孙镇、马荣两部好似参与叛乱,张天琳的流民军在城内劫掠不休,与王威的嫡系时有冲突……
局势的发展,已经超过了熊廷弼的预料了。
之前他坐视大同局势糜烂,本是想抓王威贪腐、虚报空额的把柄,好借故整顿大同镇,将这颗“钉子”拔掉,让大同像宣府一样听话。
可没料到王威竟破罐子破摔,直接扯旗造反,不仅让局势更乱,连代王的性命都成了未知数。
但反过来想,这件事除了他熊廷弼要背点锅之外,也不是没有好处。
最起码
叛乱倒让事情变得简单了。
只要平定叛乱,大同镇便没了反抗的理由,后续整顿只会比宣府更顺利。
现在唯一的问题,是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剿灭王威的叛军。
“诸位。”
熊廷弼开口,声音不高,却瞬间压下了帐内的低语。
“王威谋逆,大同镇沦陷,此事关乎九边安危,必须尽快平定。”
他目光扫过众将,最后落在祖大寿身上。
“祖协镇久在大同,熟悉此地军情,你先说说,叛军的底细如何?”
祖大寿闻言,往前一步,躬身行礼。
他昨日在北门血战,左臂被砍伤,此刻虽裹着厚厚的绷带,渗出的血迹隐约可见,但精神却很振奋。
能在熊廷弼面前献策,是他展露能力的好机会。
“启禀经略公,王威的嫡系其实不多,除了麾下一两万人,真正死心塌地跟着他的,只有他女婿刘振邦一部,约莫三千人。”
“孙镇、马荣原本是前大同总兵杨肇基的部下,王威上位后一直打压他们,这次叛乱,两人大概率是被裹挟的,麾下兵卒多有怨言,军心涣散得很。”
“至于张天琳的流民军”
祖大寿语气里多了几分不屑。
“不过是些走投无路的百姓,没训练,没纪律,全靠抢粮过日子。
他们跟王威合作,不过是想借王威的名头抢更多东西,一旦没粮可抢,或是咱们给点好处,保管立刻反水。
说到底,叛军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人心根本不齐。”
“所以末将以为,对付叛军,不宜硬攻。
大同府城高池深,硬攻只会徒增伤亡。
不如先从瓦解叛军内部入手,再断其粮道。
大同的粮草全靠朔州供应,流民军又只知劫掠,只要咱们围住府城,断了他们的粮源,用不了多久,叛军自己就会乱起来!”
熊廷弼微微点头,没立刻说话,转而看向张炜:
“张镇监,你在大同多年,祖协镇说的情况,你可认同?”
张炜连忙上前,躬身道:
“经略公,祖将军说的没错!”
见张炜与祖大寿都是这个意思,熊廷弼站起身,走到舆图前,手指在府城周围的隘口、驿站上划过,目光逐渐变得锐利:
“好!既然如此,咱们就按这个思路来!”
他猛地抬手,声音掷地有声:
“第一,先搞舆论攻势!
让人在城外四处喊话,就说朝廷只诛贼首王威、刘振邦、张天琳三人,其余胁从者,只要放下武器投降,一概赦免罪行,既往不咎!
再让俘虏的叛军士兵回去传话,乱他们的军心!”
众将纷纷点头。
这招釜底抽薪,最能瓦解人心。
“第二,断退路,绝粮道!”
熊廷弼看向戚金、
“戚帅,你率三千骑兵,立刻去抢占雁门关北隘口,拆了大同到朔州的驿路桥梁,绝不能让王威向南逃入山西腹地!
你留一千人守隘口,剩下两千人速回师,与大军合围府城!”
“末将领命!”
戚金躬身应下,眼神里满是战意。
“曹文诏!”
熊廷弼又看向曹文诏。
“你带两千骑兵,突袭大同城西的高山堡。
那里是通往延绥镇的要道,断了王威向西逃窜的路!
同样留一千人驻守,另一千人回师合围!”
“末将遵令!”
曹文诏大声应和。
熊廷弼最后看向陈策、马世龙等人:
“其余各部,随本经略即刻出发,围住大同府城,只围不攻,先耗着他们!”
他语气里带着十足的信心、
“王威的人虽多,但人心不齐,战力稀松。
若是他们敢出城野战,正好,咱们这些从辽东过来的弟兄,就让他们见识见识,什么叫真正的边军!什么叫落流水!”
帐内的将领们瞬间振奋起来,齐声喊道:
“我等遵经略公令!”
熊廷弼看着众人士气满满的模样,微微颔首。
一场围绕大同府城的合围之战,已经拉开序幕了。
王威
便等着授首罢!
ps:
求订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