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甩包袱(不分章了,万字大章)(2 / 2)中条山的狼
然后又打电话告知顾、杨二人,以后不要只盯着整机,或许零部件才是未来的重点。
二人了然,黄河很多厂子就是这么做的,比如汽车厂的发动机。
几乎在同一时间,特区的何耀宗也带来了好消息。
经过长达数月的拉锯战,部委最终决定,以“资产置换加专项资金”的方式,正式收购黄河通讯投资建设的根服务器组及其配套机房设施。
收购价格虽然比何耀宗最初报的成本价低了一些,但也在可接受范围内,并且承诺未来在国家级互联网项目招标中,黄河通讯将享有优先权。
“爸,协议签了。”何耀宗在电话里汇报,声音带着完成一件大事后的轻松,“资金预计下个月到账。部里要求,交接工作要在三个月内全部完成。”
“嗯,配合好他们,善始善终。”何雨柱叮嘱道,“另外,把这笔资金划拨一部分给网络安全实验室,后续的研究不能停。未来的竞争,不仅在硬件,更在软件和标准。”
“明白。”
根服务器顺利出手,意味着黄河通讯卸下了一个沉重的政治包袱,同时获得了一笔可观的现金流,可以更专注于通讯设备制造和市场开拓。
何凝雪出了月子,正式回归地产公司,不过她被圈在了四九城,因为还要喂孩子。
至于之前交出去的正好也拿来考验一下下面的人,看看能不能做好。
何家的私人博物馆的筹建工作悄然推进。
那处五进四合院经顾知行团队精心修缮改造,既保留了原有格局与风骨,又巧妙融入了恒温恒湿、安防监控等现代博物馆必备设施。
何家将藏古斋历年珍藏、以及何雨柱陆续拿出的部分器物整理造册,择其精品入馆。
何雨柱拿出的瓷器、玉器、字画等,鉴定的专家们大为震惊。
那里面可是有不少文献里写着丢失或者损毁的东西,虽非惊世骇俗的国宝,但也属上品中的上品,至于何雨柱如何得来,没人敢深究。
开馆未举行盛大仪式,只邀请了少数亲朋故旧、文博界人士内部观摩。
何大清、老方、老赵拄在何雨柱陪同下细细观看,对建筑的修缮和展陈设计赞誉有加。
顾知行低调地跟在何凝雪身边,听着专业人士的讨论,眼中闪着满足的光。
博物馆交由专业团队运营,对公众预约开放,很快成为四九城文化圈一个静谧而高雅的去处。
何雨柱空间里那些真正的重器,他暂时不会让它们现世,等待更合适的时机。
顾知行的工作室因博物馆项目和几个成功的旧改案例声名鹊起,找他设计的人越来越多。
陆书怡在辅助何雨柱处理事务中展现出敏锐的商业头脑,何雨柱开始让她接触更核心的集团战略分析,准备当做小满的接班人培养,对此小满无异议,她也是这么想的。
哈市那边,与哈飞的合作最终敲定。
黄河直升机以部分技术授权和联合研发为条件,换取了哈飞一批通用直升机的采购订单,以及长期零部件供应协议。
杨涛按照何雨柱的指示,开始着力构建直升机零部件供应链体系,不仅满足自身和哈飞需求,也开始尝试向其他航空制造单位渗透。
精工与重工接连拿下西飞、船厂等多个特殊单位的零部件订单,在高端精密加工领域站稳了脚跟。
同时,集团加大了对微电子研究所和精工、重工的研发投入,目标是更高端的制造设备和精密仪器。
根据前世的记忆,何雨柱记得一九九六有大事发生,一次跟老方闲谈中。
何雨柱状似无意地提起:“方叔,最近听耀宗说,外面有些针对咱们网络的试探越来越刁钻。我在想,咱们内部的技术规范、流程管控,是不是也得跟着升级?就怕百密一疏,哪个环节没盯紧,让人钻了空子。”
老方执子的手顿了顿,抬眼看他:“你听到什么风声了?”
“那倒没有。”何雨柱摆摆手,“就是觉得,树大招风。有些口子,得从一开始就扎紧。好比盖房子,地基里的钢筋要是标号不对,或者被人动了手脚,楼盖得再漂亮也悬。”
老方沉默地落下一子,良久才道:“地基不牢,地动山摇。这个道理,到哪里都一样。”
“是这么个理儿。”何雨柱点头,“所以得常看看,建材合不合格,施工按没按标准。尤其是关键位置,不能有一点含糊。”
这话说得云淡风轻,老方的眼神却锐利了几分。
他没再继续这个话题,转而聊起了家常。
不久后,集团内部进行了一次针对研发和数据管理流程的专项审计,范围覆盖了几个核心部门。
审计结果并未大规模公开,但几位涉密岗位的人员被调离,部分流程得到了强化。
老方跟何雨柱谈过那次话后消失了几天,不用说何雨柱也知道这老头干嘛去了。
回来后老方还参与了,集团内部的一些东西,尤其是制定安全防范方面的,这个是他的本行。
香江,产业北迁后的调整基本完成。
空置的厂房部分转型为高端电子产品生产线和手机生产线以应对黄河内部的需求,没办法手机销量激增,传呼机也在那几个地区卖的很好。
至于那改造为物流仓储中心的,基本上也是为了满足电子产品和手机的。
年后,何耀祖接到父亲关于涉足半导体进口业务的指示后,立刻嗅到了其中的份量。
他没有大张旗鼓,而是先通过香江现有的贸易公司渠道,低调接触了几家国际知名的半导体设备及材料供应商。
起初并不顺利。
那些老牌欧美代理商根基深厚,渠道成熟,对新冒出来的黄河系公司抱有疑虑,更担心得罪原有的合作伙伴。几次接触下来,对方要么态度冷淡,要么给出的条件极为苛刻。
“爸,情况不乐观。”何耀祖在电话里汇报,“几家大欧美供应商都跟我们打官腔,说产能排期已满,或者需要更高级别的资质认证。”
何雨柱在电话那头沉默片刻,问道:“我们的优势在哪里?”
“资金充足,付款条件可以非常优厚。而且,我们有国内市场的终端需求,虽然目前量不大,但潜力他们应该看得到。”
“那就换个思路。不从生产商直接下手,去找区域代理商,或者有库存压力的分销商。价格可以适当让步,首要目标是打通渠道,建立关系。另外,看看能不能从东欧或者那些代理商顾及不到的地方想想办法。”
“明白了,我立刻调整方向。”
何耀祖转变策略,不再紧盯源头,转而搜寻二级、三级代理商,特别是那些在亚洲金融风波后库存积压、资金周转困难的贸易商。
同时,他也暗中联系了白毅峰麾下那些游走在灰色地带的人员,看看能否找到非传统的货源。
这番努力很快见到了成效。
一家在新加坡的元器件分销商,因上一轮扩张过于激进,囤积了大量通用型芯片和部分专用半导体材料,正苦于找不到大买家消化库存。
黄河集团雄厚的资金实力和爽快的付款方式,对他们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
几轮秘密磋商后,黄河集团以略高于市场价但远低于对方原始成本的价格,吃下了这批数量可观的存货。
合同签署后,资金迅速到位,解了那家分销商的燃眉之急。
消息很快在圈内传开。
其他一些面临类似困境,或者不满足于原有代理商苛刻条款的中小分销商,开始主动接触黄河。何耀祖趁机组建起一支精干的采购团队,专门负责筛选、评估这些机会。
同时,白毅峰那边也传来消息,通过某些特殊渠道弄到了一些受限的半导体制造设备的二手货和部分技术手册,直接被送往国内交给了许大茂。
黄河在香江的半导体元器件进口业务,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撕开了一道口子。
虽然暂时还无法与那些巨头级别的代理商正面抗衡,但已经初步建立起自己的采购网络和仓储物流体系。
何耀祖清楚,这不仅仅是生意,更是战略布局。
何耀祖并未满足于此,他开始尝试投资一些有潜力的半导体设计公司和设备服务公司,试图向产业链上游延伸。
同时也开始了执行何雨柱的囤货计划,以应对未可知的情况。
何雨柱让国内电子厂变更为电子科技公司,许大茂出任总经理,并成了一个采购分公司,专门承接香江转口过来的半导体产品,还做了一个产品展示网站,开创了先河。
随着集团产业版图不断扩大,下属公司、工厂、研究所遍布各地,员工总数早已突破十万。
管理层级增多,信息传递效率下降,部门墙开始出现,一些需要跨部门协作的项目推进变得缓慢。
何雨柱在书房里看着战略发展部送来的一份关于集团运营效率的分析报告,手指在“沟通成本上升”、“项目审批周期延长”等字眼上轻轻敲击。
小满端了杯参茶进来,见他凝神思索,便问:“遇到难题了?”
何雨柱将报告推过去:“摊子大了,毛病也来了。你看这里,津门电子厂申请升级一条生产线,报告在集团内部转了快两个月,还没批下来。特区通讯公司和四九城研究院合作一个项目,为了一点资源分配,扯皮了半个多月。”
小满翻看着报告,眉头也蹙了起来:“是有点不像话。以前厂子少、人少的时候,没这么多弯弯绕。现在下面报上来的文件,我看着都头疼,层层加签,个个都不敢做主。”
“得改改了。”何雨柱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我打算上马一套内部管理系统,把流程标准化、信息化。”
“管理系统?用电脑管?”小满有些疑惑。
“对。从订单、生产、库存,到财务、人事、审批,都放到一个系统里。该谁批、多长时间批完,都规定清楚,全程留痕。减少不必要的环节,也能防止推诿扯皮。”
“这能行吗?下面很多人连电脑都不太会用。”
“不会就学。这是大势所趋。”何雨柱语气坚定,“先从总部和几个主要分公司试点。你跟财务、人事这边先统一思想。”
何雨柱把这个想法在高层会议上提了出来。
反应不一。
何耀宗、何耀宗等年轻一辈表示支持,他们认为借助计算机提升管理效率是必然选择。
一些跟随集团多年的老臣则面露难色,觉得现有的办法虽然慢点,但稳妥,搞电脑系统太虚,而且投入巨大。
许大茂在特区,通过电话参会,他嚷嚷道:“哥,这系统好是好,可下面工厂的老师傅们,你让他们摆弄机器行,摆弄电脑,怕是难。”
何雨柱沉声道:“难也要做。难道因为难,就看着集团变得臃肿低效?外面竞争对手可不会等我们。这件事,我亲自抓。”
何雨柱力排众议,决定在集团内部推行信息化管理系统。
他亲自挂帅信息化领导小组,抽调精干力量组成项目团队,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
项目团队调研了集团内部的主要业务流程,又考察了国外几家大型企业的管理软件,最终决定,不直接购买国外的成品软件,而是结合黄河自身的业务特点,基于new-vison自研的关系型数据库,自主开发一套集成化的erp系统。
消息传开,集团内部议论纷纷。
支持者认为这是提升效率的必由之路,质疑者则觉得投入巨大且前景未卜。
一些老员工更是对学习使用电脑感到畏难。
何雨柱指示项目团队,先从财务、供应链和生产管理等核心模块入手,在总部和特区、津门的几个试点单位先行先试。
系统开发并不顺利。
集团的业务链条长,业态复杂,标准化流程设计遇到很多实际阻力。
项目团队不得不反复与业务部门沟通,梳理、优化甚至重构现有流程。
对此开发团队怨声载道,很多人更是质疑为什么不买一个现成的回来用,毕竟现在国际上已经有不少比较成熟的管理软件了。
管理软件项目负责人张明远带着密密麻麻的调研笔记向何雨柱汇报,面露难色:“董事长,业务差异性太大,完全标准化恐怕.”
何雨柱翻看着笔记:“告诉他们,erp不是把现有流程原样照搬进电脑。先做减法,把共性的、核心的流程固化下来。”
“可是.行业也不一样啊。“
“我没有要求一套系统就覆盖所有行业那是不现实的。”
“那我们怎么做?”
“先做通用型的,把财务、仓库、采购、销售这些管理起来,至于生产部分以后再说。”
“好,那他们提的特殊化需求?您看!”
“先不管,你基本的都做不出来,还谈什么特殊化,等你们把基础的做出来了再说。”
“明白了。”
六月底,何雨柱接到宋厂长从成都打来的电话,语气兴奋。
“老何,咱们合作的那个项目,成功了!上面很满意,特意提到你们提供的部件质量过硬。”
“那就好。”何雨柱微笑,“后续还有什么需求?”
“正要说这个。我们有个新项目,需要一批特种铝合金板材,性能要求很高。你们精工能不能做?”
“把技术要求发过来,我让那边评估。”
“还有个事,”宋厂长又问,“听说你们在和哈飞合作搞直升机?”
“消息很灵通啊。”
“嘿嘿,都是圈里的。跟你说实话,我们这边也有意思想跟你们深化合作,不只是零部件供应。”
何雨柱心中一动:“你的意思是?”
“联合研发,就像你们和哈飞那样。不过我们这边项目更大,当然,回报也更丰厚。”
“我需要看到具体的合作方案。”
“没问题,我尽快准备。”
挂了电话,何雨柱沉思良久。
西飞跟哈飞可不一样,这代表了一种突破,他让陆书怡通知精工和重工的负责人,做好迎接大项目的准备。
与此同时,香江的何耀祖也传来好消息。
经过数月努力,黄河的半导体进口业务逐渐走上正轨,与三家国际知名的芯片制造商建立了直接供货关系。
“爸,虽然拿到的还不是最先进的制程,但已经能满足我们大部分需求。下一步,我打算跟大茂叔商量投资一条封装测试线。”
“可以,这个我支持,不过你的精力不要都放在这个上面,交给你大茂叔就是了。”
“我明白,我就是提个建议,帮着统筹统筹。”
“那就好,不然就本末倒置了。”
“爸,你放心,香江的产业我会帮家里守好的。”
“只是守好?”
“黄河只会更强。”何耀祖道。
“行了,放手去做,相信自己。”
“好的。”
老方这几个月都是神神秘秘的,动不动就出去了,有一次他回来问:“柱子,听说你在搞什么管理系统?”
“方叔这也不是秘密吧,集团不都知道,对了,您老怎么关心起这个了?”
“我这段不是忙么,这个也不是我要关心,是有人托我问你,如果开发成功了,愿不愿意把那套系统推广到其他企业?”
“推广?他们放心?”
“总比国外的放心吧。”
“这个再说吧,系统还没开发出来,我还不知道到时候是什么样。”
“那就祝你们开发出来一套好系统,现在很多企业都面临管理跟不上的问题,你们既然走在了前面,那就带个好头。”
“这还是您的意思?”
“呵呵,你自己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