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甩包袱(不分章了,万字大章)(1 / 2)中条山的狼
一九九五年开年,国内的首条国际互联网专线开通了,何耀宗他们摩拳擦掌等待的黑客没有到来。
却接到了部委的通知,有几个国外的技术考察团提出想参观黄河的根服务器机房。
不过那边并没有强制性的要求什么,何耀宗给何雨柱去电话征求意见,何雨柱就回了一句话:“机房重地,闲人免入!”
何耀宗琢磨了一下才琢磨过味来,接着又问道:“爸,我看这是那边在推皮球啊。”
“那就推,还有个事,你去问问他们这个服务器组他们收不收。”
“送啊,我们花了那么大的力气!”
“送什么送,卖,这个本来就应该是国家管,他们慢了那么多,现在也该出点血买回去了。”
何耀宗将父亲的意思转达给了部委联系人。
那边给的回复是,惨考察团的事情先不用管了,至于收购服务器组的事情,要研究才能决定,这还是何耀宗报了个成本价的情况下。
何耀宗也不在意,本来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一口就答应了才不正常。
“我们理解。”何耀宗道,“黄河通讯会全力配合国家的整体规划。”
“那就好,何总等我们消息。”
“不急,你们慢慢研究。”
过年前陈胜给何雨柱带来个不好的消息。
“老板,市面上出现了破解版的‘vision’系统,主要在东南亚和东欧流传。更麻烦的是,我们发现有几款来自那些地方的三方小软件,捆绑了针对‘vision’的病毒,感染后会导致系统运行缓慢、数据泄露,甚至蓝屏崩溃。”
何雨柱眉头微蹙:“影响范围?”
“目前还不算大,主要在个人用户层面,企业客户防护措施强,还没发现大规模感染。但这是个危险的信号,对方手段很下作。”
“系统漏洞堵上没?”
“堵上了。”
“给各地的客服发补丁包,既然对手这么下作,你们也不用留手,你晚点跟耀宗联系一下,他那边应该有你感兴趣的东西。”何雨柱道。
“好。”
陈胜与何耀宗沟通后,很快拿到了网络安全实验室整理出的一份关于常见攻击模式和潜在漏洞的分析报告和相关的一些程序。
陈胜手下的团队根据这份报告,迅速针对“vision”系统推出了一个强化安全补丁包,并通过自有渠道和合作代理商,在受影响区域优先推送。
同时,黄河软件在系统下一次的常规更新中,悄然加入了一个针对已知破解机制的验证程序。安装了破解版的用户,在运行某些特定捆绑软件时,会收到系统不稳定的警告,并被建议进行正版验证和修复。
这些动作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但何雨柱清楚,这远非长久之计。
于是他又给陈胜下达了一个命令:“第一,新签的合作软件,只适配 2.0及以上版本,不再向下兼容。第二,已经上架的老版本软件,兼容时效设为半年,到期自动停用。”
“老板,这个到期的没法处理啊,之前没有预设。”
“现在不是都流行上网么,做一个小的补丁,通过网络植入。”
“这也有难度,我们不能反向监测客户端。”
“那就把这个功能放到下一个大版本去,联网后客户端自动发起。”
“可以,我让软件实验室那边去做这几个功能,还有什么要嘱咐的。”
“软件厂商那边要协调好,尤其是跟我们一样重视版权的工业应用和系统应用厂商,对了现在有游戏厂商找到你们没有?”
“老板你还知道游戏?”
“我还没老到什么都不感兴趣。”
“还真有,单机的、联网的都有。”
“多关注一下他们,他们可以带动我们的市场份额。”
“明白,那我们要不要尝试一下做电脑游戏?”
“你那边就不要做了,专心做操作系统吧。”
“好。”
挂了陈胜的电话,何雨柱想了想拿出纸笔在书房写写画画了半天,之后他打的打了个电话给半岛的泰山公司那边,并传真了一份东西过去。
让他们关注下wemade和webzen两个公司,如果没有成立就算了,传真的内容是关于mmorpg游戏的构想,让泰山公司成了一个游戏分公司尝试制作一下看看。
这么做的目的一是抢人才,二是看看能不能抢下一块市场来,毕竟以后这也是个朝阳产业。
至于国内,还是再等等吧,现在国内的软件人才堪忧。
何家的年过得依旧热热闹闹,不过年夜饭不再在家里吃了,何大清岁数大了操办不过来,直接定在了酒楼。
过了初一何雨柱跟钟楚红和乐惠珍聊了聊黄河文化的事情,现在国内政策放开了,可以尝试进入国内市场了。
黄河文化这几年也制作了几部电影,只能说是没赔钱吧。
何雨柱有想拍的东西,尤其是半岛那一战,不过依据前世的记忆来看,应该是审不过,毕竟还是有顾虑的。
其他倒是可以考虑了,尤其是抗战的,他还根据记忆写了几个故事简介,钟楚红和乐惠珍看过后,都一脸错愕的看着何雨柱,然后那份东西就到了何耀宗手里。
何耀宗苦笑,他现在哪有功夫写剧本啊,不过还是利用过年这几天帮几个故事做了个大纲。
钟楚红和乐惠珍拿着简介和大纲兴奋的回香江了。
根服务器交接的事宜在年后被正式提上日程。部委派出的技术小组进驻了特区黄河通讯的数据中心,带队的是位姓刘的司长,态度很客气,但原则问题寸步不让。
“何总,感谢黄河通讯在前沿领域的探索和贡献。上级决定,在新的根服务器中心建成之前,这里将作为国家根服务器组的临时主节点之一,由我们共同管理、维护。当然,黄河通讯原有的业务访问权限不受影响。”刘司长扶了扶眼镜,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基调。
何耀宗早已得到父亲授意,表现得十分配合:“我们完全理解并支持国家的决定。机房、设备、以及现有的运维团队,都会全力配合交接和工作。需要签署的任何协议、保密条款,我们都可以谈。”
接下来的日子,便是繁琐的资产清点、权限划分、数据迁移和人员备案。
黄河原有的核心运维人员基本都被留用,但增加了政治审查环节,并签署了更为严格的保密协议。
部委的技术人员逐渐接手核心管理权限,黄河方面的人员则更多负责技术支持和日常维护。
何雨柱只叮嘱一点:“核心技术专利的底牌不能交,那是未来的发展根基。”
这一点部委倒是没强求,一接手就是成套的完善设备和先进的技术,这还是人家黄河主动给的,不要吃相太难看,不然以后还有什么公司敢把东西拿出来。
三月,何雨柱接到了西飞宋厂长的电话。
“老何!上次那批结构件,装上去效果非常好!这边项目有了突破性进展!领导特意表扬了,说外面的合作伙伴靠得住!你看,后续还有一批更精密的部件,图纸我让人送过去?”
“你直接联系精工那边不就可以了,怎么还给我打电话。”
“这不是觉得找你最稳妥么,另外还有个事。”
“你说。”
“就是你那边能不能介绍一些靠谱的航电技术人员。”宋厂长道。
“如果只是讲课或者带人,我这边有,如果是入你们厂子,我这没有。”何雨柱道。
“那我们再搞个实验室呢?”宋厂长道。
“也可以,你去找地方。”何雨柱道。
“这么痛快,你不会也想造飞机吧。”宋厂长道。
“我有飞机厂啊,不过是直升机,当然政策允许我也不是不能考虑造一造民用飞机。”何雨柱道。
“行,就这么定了,我去找到地方,不过这个资金。”宋厂长道。
“跟雷达那边一样,行了吧。”何雨柱道。
“好好好,还是跟你谈事情痛快,等你什么时候来成都我请你吃坝坝宴。”宋厂长道。
“快别了,你那点工资还是自己留着吧。”何雨柱道。
“哈哈哈哈。”
宋厂长这边打过电话没几天,何雨柱接到杨涛从哈尔滨打来的电话。
“董事长,哈飞的几位领导来找我了,提出了合作意向。”
“哈飞,合作什么?”
“他们想联合开发新型号的民用直升机。主要是高原运输型和通用型。”
何雨柱沉默。
黄河直升机在通用型号领域已经领先世界了,不做大吨位的是因为在民用市场卖不动,毕竟太贵了。
与哈飞这种老牌国有大厂合作,人家看中的无非就是技术,黄河能得到什么就有待商榷了。
“他们想要怎么合作?”
杨涛在电话那头回答:“他们希望技术共享,联合成立研发团队,共同开发新机型。哈飞方面可以提供生产资质、部分现有技术和厂房设备,也希望借助我们在通用直升机领域的技术积累,特别是高原性能优化和航电系统方面的经验。”
何雨柱轻轻敲着桌面:“技术共享到什么程度?他们准备拿什么来换?”
“初步接触,他们愿意开放部分传统型号的设计资料,也希望我们能提供新型复合材料应用和电传飞控方面的技术支持。具体的股权分配和知识产权归属,还没深入谈。”
“告诉他们,黄河可以合作,但有几个原则:第一,联合研发的新机型,知识产权必须清晰,按投入比例共有;第二,黄河现有的独有技术,特别是电传飞控和复合材料工艺,不在此次合作共享范围内,如需使用,需单独授权并支付费用;第三,合作项目必须市场化运作,有明确的商业计划和盈利目标。”
“明白。董事长,还有一点,哈飞方面暗示,如果能合作成功,有助于我们未来获取国内民用直升机的适航认证和相关政策支持。”
何雨柱撇撇嘴:“这各没必要,既然我们进来了,以后肯定就有我们的市场份额,他们打的什么主意我清楚,未来在民航领域我们跟他们还是竞争对手,你先跟他们保持接触,把我们的原则底线说清楚。具体的合作方案,让他们先拿出来。记住,我们是企业,合作要互利,不是单向输血。”
“好的,我按您的指示去谈。”
挂了电话想了想,何雨柱给顾元亨打了个电话。
“元亨,我之前交给你的那些东西,香江的实验室研究的怎么样了?”
“基本上吃透了,怎么,要拿出来用了么?”顾元亨有点兴奋。
“很多东西我们没法用,我打算卖个好价钱。”何雨柱叹了口气道。
“啊,不能用啊,我们可可是投入了不是人力物力时间。”
“所以要待价而沽啊,你有空去一趟哈市,跟杨涛一起跟哈飞谈谈。”
“哦,好吧。”顾元亨有些失落。
“行了,我们本身就是民营企业,那些东西研究研究就行了,国内政策也不允许我们造,不像北美。”
“那我们就不能.”
“这事就不要再提了,我们的肤色决定我们不能。”
“好,我明白了。”
何凝雪在四月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顾念禾。
小姑娘继承了母亲的眉眼,很是玉雪可爱。
何家上下自是一番欢喜,顾家亦是视若珍宝。
何凝雪产后便听从母亲安排,安心在家休养,地产公司的事务暂时交由副手打理,重要文件则送到家中由她过目。
顾知行的工作室接了几个新的旧改项目,愈发忙碌,但每日归家,第一件事便是去看女儿,抱着不肯撒手。
何凝雪笑他:“以前没看出你这么喜欢孩子。”
顾知行扶着眼镜,看着怀中的女儿,眼神温柔:“像你,怎么都看不够。”
哈市那边,杨涛与顾元亨会同哈飞的谈判进行得并不轻松。
对方对黄河掌握的技术表现出极大兴趣,尤其在了解到那些源自北方的先进设计理念后,热情更是高涨,但在知识产权和合作方式上,双方分歧不小。
几次磋商后,哈飞方面换了位更高级别的领导出面。
会议室里,对方负责人姓李,是一位身材微胖、笑容和蔼的中年人。
“顾总,杨总,咱们敞开天窗说亮话。你们的技术,特别是某些设计思路,对我们很有启发。联合研发,资源共享,是大势所趋,也能帮你们更快地融入国内的航空体系,拿到适航证,这里面的好处,不言而喻。”
顾元亨笑了笑:“李总,黄河看好国内航空市场的未来,也愿意贡献力量。只是商业合作,讲究的是权责对等,互利共赢。我们投入的是真金白银和核心技术,希望得到的是同样清晰、有保障的回报机制,至于入场券,我们已经拿到了。”
“这个.”被掀了底牌李总一口气堵在胸口舒不出来。
杨涛这时道:“关于技术共享的范围,我们之前已经划定了底线。黄河直升机独有的电传飞控和复合材料工艺,是立足之本,不在此次合作范围内。我们可以就新机型的设计进行联合攻关,但核心模块需独立开发,或采用授权使用模式。”
李总点燃一支烟,深深吸了一口,吐出后才道:“我们没钱。”
顾元亨与杨涛对视一眼,这一点他们早就知道了。
“可以用订单换。”顾元亨道。
“民用的?”李总试探道。
“李总就不要揣着明白装糊涂了,你知道我们说的是什么。”
“这个事我做不了主,我要去请示。”
“那李总尽快吧,说实话我们也卖过几批给部队,李总可以去查。”
“好。”
哈飞的动作比预想的要快。
几天后,双方就再次坐到了谈判桌上。
“顾总,杨总,上级同意了‘订单换技术’的合作模式。关于你们提到的那几款通用直升机,我们确实有采购和改装需求,具体数量和型号,需要后续详细洽谈。但前提是,贵方开放技术授权,当然我们不会在民航领域跟贵公司抢订单,外海市场我们现在也顾不上。”
顾元亨与杨涛交换了一个眼神,知道这事成了大半。
“这是自然。”顾元亨点头,“合作共赢,成果共享。具体的联合研发协议、知识产权划分、以及采购框架协议,我们可以同时启动谈判。”
“好!”李总伸出手,“希望我们合作愉快,一起为国家的航空事业出份力。”
“合作愉快。”
送走李总,杨涛长舒一口气,对顾元亨笑道:“亨叔,还是您有办法,直接戳中要害。”
顾元亨摇摇头:“不是我有办法,是老板看得准。他知道我们和对方最需要的是什么,不是眼前那点技术转让费,而是长期稳定的市场和在国内航空领域的立足之地。这笔订单,就是最好的敲门砖和护身符。”
接下来的谈判进入了快车道。
双方组建了联合小组,就新型民用直升机的设计指标、研发分工、知识产权归属、成本分摊和利润分配等细节展开了密集磋商。
黄河方面并没有一次性开放所有核心技术,只在联合研发的新机型上,共享了部分东西,对此哈飞并没有说什么,因为他们都没有,再说了就算黄河一次性都提供了,他们也吃不下来。
协议草案成型时,已是五月。
何雨柱在四九城书房里审阅着顾元亨传真回来的草案摘要,微微颔首。
这个结果,基本符合他的预期。
用一些暂时无法完全转化为民用产品的技术积累,换取进入更广阔市场的通道和一份稳定的军品订单,这买卖不亏。
他拿起笔,在草案上签下了“同意,按此推进”几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