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11章 织网(1 / 2)中条山的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何雨柱书房里,父子二人对坐。

“爸,您这么急找我回来是有什么大事?”何耀宗问道。

“你自己选的通讯板块,是不是忘了什么地方啊?”何雨柱呷了口茶,不紧不慢地说。

“爸,您说香江吧。”何耀宗立刻反应过来。

“你还记得香江啊。”何雨柱放下茶杯,“我还以为你觉得那边一直该是你大哥负责呢。”

“哪能啊,”何耀宗笑了,“我明白您的意思。之前精力主要放在打开欧洲和北美市场,跟诺基亚他们周旋,国内这边也是刚拿到gsm的准入,重点在跟邮电部门对接实验网。香江市场,确实该动一动了。”

“知道就好,香江地位特殊,是桥头堡,也是试验田。我们的gsm技术在那里站稳脚跟,意义不一般。你打算怎么做?”

“我计划下个月就去香江,成立黄河通讯香江分公司。一方面,利用我们在gsm上的先发优势,拿下一块香江的移动电话运营牌照;另一方面,依托香江的国际地位,建立面向东南亚的销售和技术支持中心。手机终端也可以先在香江上市,树立品牌形象。”

何雨柱点点头:“思路对头,动作要快,摩托罗拉和爱立信不会坐视。需要总部的支持吗?”

“资金和设备方面,需要大哥那边协调。另外,我想从特区公司带一个技术团队过去。”

“可以,你自己去协调。还有一件事,网络业务,该提上日程了。”

“网络?”何耀宗稍一思索,“您是说,计算机之间的互联?像我们给研究所搭建的那种内部网络?”

“不止,那是局域网。我要你看的是更大范围的,城市之间,甚至国家之间的互联。北美那边,一种叫互联网的技术正在从军方和学术机构走向民用。我们的vision系统要长远发展,离不开网络生态。这件事,同样可以从香江开始试点。”

何耀宗神色认真起来:“我明白了,您的意思是,在香江同时成立一家互联网服务公司,尝试提供基础的网络接入服务?”

“对,初期不指望盈利,关键是摸索经验,培养团队,了解用户需求。硬件上,让你大茂叔盯着交换机、路由器的研发;软件上,基于vision系统要做对应的三方应用开发,比如即时通讯、网站等。这件事,你亲自抓,找个得力的人具体负责香江的互联网分公司。”

“网站我能理解,即时通讯是什么?”

何雨柱大概解释了一下,何耀宗道:“这不跟我们手机短信一样么?”

“差不多意思吧,以后功能会更多。”

“好,我回去就物色人选,组建团队。先把框架搭起来,从拨号接入和简单的电子邮件服务开始,至于即时通讯和网站我要先看看。”何耀宗感到肩上的担子又重了几分。

“嗯,大胆去干。移动通讯和网络是未来的血脉,把这两条脉络打通,黄河才真正算是在未来的信息时代立住了脚。”何雨柱看着儿子,眼中带着期许,“记住,香江是黄河的根,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

“我明白,爸。”

几天后,何耀宗便带着初步方案和微电子研究所的软件团队,南下了。

然后何雨柱被老娘和媳妇念叨了一通,根本不给孩子在家里待时间云云,何雨柱很无奈,他们家第三代就这么几个成年的,能咋办。

期间何雨柱还给陈胜打了个电话。

“老板。”

“阿胜,amd和neo-vision那边后面有新任务,接下来几年,计算机之间通过网络连接会是个大趋势。北美那边应该已经有苗头了吧。”

“是的,老板。我们一直在关注相关动向。目前有一些基于电话线拨号的bbs站台,还有一些学术网络。”

“光是关注不够,要主动参与进去。你以投资人的身份,在北美注册一家新公司,名字就叫‘link’吧。业务方向,就是做这种网络接入和服务。先从搭建一个大型的、稳定的bbs站台开始,提供技术讨论区、新闻组、文件下载。同时,开发一套好用的电子邮件系统,尤其是面向企业的邮件服务。neo-vision那边可以配合,把企业邮件服务作为vision系统的一个增值功能来推广。”

“是要我们自己做运营?”

“对,先自己做起来,摸索经验和用户需求。关键是快,要抢在别人没完全反应过来之前,把平台和标准树立起来。技术上如果有短板,可以收购有潜力的小团队或者找大学合作。资金从neo-vision的利润里划拨,单独核算。”

“好的,老板。我会尽快拿出具体方案。”

“记住,眼光放长远。现在可能看不到直接收益,但未来,网络的价值会超乎想象。”

“明白。”

重工那边厂房已经快要完工了,何雨鑫专门回了一趟四九城要设备,那都是大型设备不可能凭空出现,何雨柱只得回了一趟香江。

何雨柱在香江待了半个月,将重工那边需要的设备分批安排妥当,又逐一巡视了各公司。

阿浪、白毅峰、顾元亨、咸兴尧等老兄弟聚在一起吃饭时,难免流露出几分不舍。

“老板,你现在常驻四九城,兄弟们这心里,总觉得空了一块。”阿浪给何雨柱斟满酒。

何雨柱举杯,与众人碰了一下:“香江是咱们的根,我人不在,心也在。现在耀祖在这边主事,你们这些叔叔伯伯要多帮衬。未来终究是年轻人的天下。”

他目光扫过在座的老兄弟们:“你们要是想我了,随时回四九城。或者等过几年,你们想退下来歇歇,也可以去四九城,我在那边还有几个院子,就在家我家边上。”

白毅峰笑道:“那敢情好!到时候咱们也学老方叔和老赵叔,天天凑一起下棋喝茶。”

“就怕你闲不住。”顾元亨打趣道。

气氛重新热络起来。

何雨柱知道,这种过渡需要时间,但他必须放手,让下一代真正成长起来,这些老兄弟也是一样。

离开香江前,何雨柱又去见了奥利安,这老小子也快退了,终究是升不到处长了,不过奥利安也知足了。

至于说邀请奥利安去四九城何雨柱没开口,他身份比较特殊,估计有点难。

十四大召开的新闻通过广播、电视和报纸传遍全国,其中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论述,被反复提及和解读。

会议闭幕后,何雨柱坐在书房里,仔细读完了会议公报的全文,然后将其放在桌上,手指在“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这几个字上轻轻点了点。

他起身走到门口冲外面喊了一嗓子,“小满,来书房一趟。”

不一会儿,小满推门进来:“柱子哥,什么事?”

何雨柱将那份报纸推到她面前:“看看这个。国家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已经很明确了。咱们黄河摊子越来越大,不能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

小满没看报纸,点点头:“确实,以后的发展,得跟国家的步子踩在一个点儿上。”

“我考虑成立一个‘集团战略发展部’。”何雨柱说出他的想法,“这个部门不负责具体业务,只做三件事:研究政策,分析宏观经济,对接国家的中长期规划。确保黄河未来的投资和发展方向,既符合商业利益,也契合国家需要。”

小马上明白了这个部门的重要性:“这个主意好。人选方面有什么想法?”

“负责人需要既懂经济,又懂政治,还得有相当的格局和眼光。内部选拔和外部招聘同时进行。你先牵头筹备,制定部门职责和选拔标准。”何雨柱吩咐道,“首批成员要精干,宁缺毋滥。可以从各公司抽调有潜力的年轻骨干,也可以从高校、研究机构挖一些有真才实学的专家。”

“我明白了。”小满记下要点,“办公地点设在四九城?”

“嗯,放在这边,方便获取信息和沟通。启动资金和预算,你做个方案报给我。”

“好,我尽快落实。”

小满的行动力一向很强。

几天后,一份关于成立“黄河集团战略发展部”的初步方案就放在了何雨柱的案头。

方案详细阐述了部门的定位、职能、组织架构以及初期的人员构成设想。

同时,小满也启动了对内遴选和对外招聘的程序。

这个消息在黄河集团内部高层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何雨鑫第一个来电话表示支持,他是感受最深的,如果踩不上点那是真难受。

“哥,这部门很必要,不过你这是打算撂挑子么?”

“想什么呢,难道什么事都得我去琢磨,你想累死你哥我?”

“那不是,我还以为以后你连大方向都不想管了呢。”

“不会,除非我干不动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