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大王,別丟分,精神点,好样的!
陈王宫中,儘管在骆俊的劝諫下,刘宠努力摆出礼贤下士的姿態,甚至以“学生”自称,向许攸虚心求教,但他眼底深处那抹难以完全掩饰的芥蒂,还是被许攸敏锐地捕捉到了。
寒暄了一阵后,刘宠便將难题直接拋了过来,道:“先生,如今情势危急,孤与两位国相商议的方略是,固守待变,以期天时,不知先生可有良策教我?”
许攸心中冷笑,刘宠的举动,看似请教,实则带著考较的意味。
这位“贤王”的“贤”,更多是表演给外人看的权术,而非真正的胸襟与智慧。
明明有求於他,摆出了礼贤下士的態度將他请来,却又不肯託付信任,未曾將谦恭演到底,偏要如此试探考较。
连做戏都不会做全套,就这半套弄得人不上不下的,心中平添火气。
既然如此,许攸也懒得虚与委蛇,索性摆出平日倨傲的模样,反问道:“臣斗胆,敢问大王,这固守待变,所待之变』为何?”
刘宠面色微变,嘴唇动了动,却未能给出明確答案。
许攸嘴角勾起一抹讥誚的弧度,目光转向一旁的骆俊与许瑒,语带嘲讽,字字如刀,道:“某早已有言,此二人寡谋少智,而今看来,果然如此。胡言乱语,误国误民,更是误了大王!”
“一派胡言!”许瑒的脾气远比骆俊暴躁,见许攸不仅否定他们的方略,还如此出言不逊,本就素来与许攸不睦,当即按捺不住,厉声驳斥,道,“不固守待变,难道要主动出击,以卵击石吗吗?这数年来,老夫亲自监督各城加固修葺,陈国坚城林立,阳夏被皇甫嵩猛攻月余,至今仍旧固若金汤!即便朝廷大军兵临宛丘城下,又能奈我何?”
许瑒越说越激动,向前逼近许攸几步,手指几乎要戳到许攸脸上,道:“宛丘城经扩建加固,城內粮草军械充足,守上一年半载亦不成问题!你说老夫误国误民?某看你是暗通那朝廷的细作!”
许瑒的话语颇有些诛心。
殿內气氛瞬间紧张起来,眾人屏息凝神,目光在许攸和许瑒之间来回移动。
许攸面对指责,却只是冷笑一声,反击道:“右相所言,陈腐不堪,似陈仓烂谷,不足一哂。试问扶乐、项县、寧平、武平、苦县、赭丘,哪一座不是坚城,何以速破?”
“那是城內有细作里应外合,赚开城门!”许瑒怒声驳斥,额上青筋凸起。
许攸盯著急眼的许瑒,缓缓道出了一个所有人心知肚明却无人敢轻易点破的问题,道:“既然如此,右相又凭什么敢保证,这偌大的宛丘城內,就没有朝廷的细作?凭那些如今连军议都託故不来的世家豪门吗?”
许攸顿了顿,声音愈发冰寒,道:“到了此时此刻,右相依旧因私怨而出言,罔顾大局,这难道不荒唐吗?究竟谁才是细作?”
而隨著许攸点破了这个无人愿意揭穿的血淋淋的真相,殿內顿时陷入一片死寂,落针可闻。
许攸转向刘宠,躬身一礼,嘆了口气,道:“大王,非是臣有意扰乱军心,离间同僚,臣实不忍见大王被庸人所误,必须让大王明白,眼下局势已危急到了何等地步,绝非几句宽慰之语所能掩盖!”
刘宠闻言,目光闪烁,惊疑、恼怒、还有一丝被说中心事的惶恐交织在一起,死死盯著许攸。
良久,刘宠深吸一口气,缓缓站起身,一步步走下台阶,亲手扶起许攸,沉声道:“卿所言……虽逆耳,却是忠言,令孤深有所感,不必有所顾虑。”
“谢大王宽宥。”许攸頷首,直起身子道,“但请容臣说几句或许长他人志气的话。如今,拖不起的是我们,而非朝廷的官军。朝廷粮草充足,后勤无忧,即便耗上三年五载亦不在乎。”
“若我们只是固守宛丘,静待朝廷大军兵临城下,不过是把力量分散於各城,拖延覆亡的时间,等著被朝廷逐个击破。最终在士气跌入谷底时困守孤城,不过是死路一条。”
见刘宠听得专注,许攸便加重了语气,道:“况且,城池並非越广阔便越坚固,相反隨著城池的规模增大,需防备的区域增加,破绽自然也隨之增多。若有朝一日朝廷的军队兵临城下,臣恐……那些摇摆不定的世家大族,非但不会协力守城,反而会里应外合,打开城门,並將大王与臣等的头颅也一併献上!”
刘宠面色愈发铁青,许攸知道这番话已然说进了刘宠的心坎,於是再添了一把火,道:“凭什么大王承担风险,而那些首鼠两端之辈却能坐观成败,甚至最后还能拿著大王和臣等的头颅,去换取他们的荣华富贵?天下岂有这般不公之理!”
许攸言辞愈发激昂,殿內一眾忠於刘宠的臣子也逐渐被许攸话语里的情绪所感染,面露愤慨之色。
是啊,凭什么呢?
一旁的骆俊目光扫过群情激愤的同僚,心中那股不安感愈发强烈,却一时抓不住源头,只是蹙著眉头开口道:“既如此,大王似乎更不应轻易离开宛丘城与敌军在野外决战。否则若宛丘有失,军心必然大乱,前线將士又如何能安心作战?”
许攸似乎早已料到有此一问,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之色,斩钉截铁道:“搜罗陈国所有世家豪门的罪证!从欺男霸女、隱匿人口、侵占田產、偷漏赋税,到他们如何资助大王起事,所有大小罪状,一桩桩、一件件,全部搜集罗列在案!”
“对於那些已经投降朝廷的世家豪门,將他们的罪证抄录一份,派人送给朝廷!我们倒要看看,那小皇帝会如何处置!但无论他如何决断……严惩,则寒了欲归附者之心;宽宥,则失法度之公信,於我们而言,皆是有利无害!”
“大王!”许攸转向刘宠,目光灼灼,“此计,就是要断了他们的后路,逼得他们,只能与我们同舟共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