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零五章 代表未来(2 / 2)吃西瓜的狐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虽然,我没见过你造的炮车、方向机、高低机、炮规、炮尺,但葵心贤弟给我画了简图,这些新武备定能提高火炮的精准度。所以,对于火炮的精准化,我没有疑问。”

最后,徐光启一脸郑重的道:“大口径、远射程的火炮,重量更大。所以,想要铸造轻型火炮,就必须放弃大口径、大射程甚至连威力也会大大减小,这根本就是两种思路的火炮。你要给我个合理的解释,这关系到朝廷将来的铸炮方略,甚至将来的战争战术。”

怎么想到造摆钟这些领先时代的发明?

柳冲不准备解释这一点,因为徐光启的问题太多,所以,随便找个话题就能把这个略过,尤其是关于轻重火炮的问题。

柳冲略作思考,道:“玄扈公果然目光深远,看问题可谓一针见血啊,晚辈佩服。”

“玄扈公说的轻重火炮之争,其实,在我大明军中一直都存在。轻火炮是佛郎机、虎蹲炮这类,重火炮是如今新造的红夷大炮。”

“不管轻重火炮,其精度、炮手的炮术都不行,所以,要从精度和炮术方面,增加火炮的杀伤效率。这个新式炮车就可以解决,但新式炮车不可能造的太重、太大,否则方向机、高低机根本无法工作,因此,只能造轻炮。”

“二是,拖拽方面,佛郎机、虎蹲炮、百子炮之类的轻炮,一两匹马就能拉走。但红夷大炮得几十匹马拉,因此,红夷大炮只能守城无法野战;而如今野战的佛郎机之类,哪怕用上新式炮车和炮术,也无法提高多少精度。”

“所以说,旧的铸炮技术太落后,成本太高,应该发展新的造炮技术,而轻型火炮就放弃了铸炮技术……”

实际上,在18世纪以前,炮兵就其机动性和制造技术来说,并不比1453年围攻君士坦丁堡的炮兵高到哪里去。

军事革新家们经过无数实验,才在1750年后,于统一火炮口径、加强火炮战场机动性方面做出重大变化。

首先是火炮的零部件更为可靠,炸膛的风险降低,同时原始的高低机引入,火炮射击时可以更容易调整,打得更准和更快,同一时间范围内,尽管火药成分有所改进,改善了弹道性能,但火枪的武器性能没有明显变化。

全世界依旧在使用燧发枪!

说回火炮,在1750年之前,火炮采用铸造法。

工匠将熔化的铁或者铜灌入圆柱形的陶坯中,待金属冷却后,将陶芯去除,露出炮身。但由于陶模井不平滑,所以炮管内整也是“起伏不平”,炮弹和炮管之间的游陳很大。

因此,发射药产生的大量气体,都通过这些缝隙外泄,造成能量的极大浪费,严重影响火炮性能。

拿破仑的将军——格里博瓦尔使用原始钻床对实心金属进行加工,来制造炮管:制造时,用钻头逐步钻出光滑的炮营,而钻头刃的进给,是借助于重物和齿轮。

这样制造出来的炮管,大大减少了炮膛和炮弹之间的游隙,使火药气体能够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因此炮管的厚度和重量均可降低,从而在不减少射程和降低精度的情况下,加强火炮的机动性。

当然,炮兵的革新不仅体现在武器性能上,也体现在战术训练和军事组织方面。例如,骑兵和炮兵协同作战,是旧制度下法国王家军队的信条,自1746年之后在法国炮兵学校中一直教授这门课,这种长期精心训练的结果是,炮兵卸载火炮已经变成机械式的行为,可以像“跳芭蕾舞样”迅迪娴熟地完成整个动作。

因为时常有人员伤亡,所以炮手还要相互交换工作,进行交叉训练。此外,1791年,法国采用改进的马拉炮兵,所有炮兵均实现了黑马化,这支炮兵部队,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机动性强大。

拿破仑之所以能够在1/4世纪的时间里叱咤沙场,和他所受炮兵军官的训练密切相关。

拿破仑充分学习了法国炮兵的新战术和技术,将近一个世己的技术战术积累,注定要由这位被老兵们亲昵地称呼为类型示“小班长”的人物来大放异彩……

详细说明大半天的柳冲,最后总结道:“所以,我坚信,轻型化是野战炮的未来;当然,不必考虑移动和拖拽的舰炮,需要向大口径、大重量方向发展,大炮巨舰同样代表着世界的未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