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有的,通州是交通要冲,南来北往的人很多,客栈是极多的,好客栈更是遍布全城。”安俊马上接话,滔滔不绝的介绍起来。
“住宿的话,我推荐西海子一代,那里河湖交错,清净优雅,乃是通州八景之一。还有李卓吾之墓,柳公子要是对李卓吾先生的生平感兴趣,可去观瞻一番。”
“对了,西海子北面居住的一位大人,公子你一定感兴趣。他是詹事府少詹事河南道御史、西学名士徐光启大人,如今,他正在西海子北面编练新军。”
“李卓吾,徐光启,”
柳冲兴致盎然的道:“好,那就去西海子吧。”
李贽,号卓吾,被后世称为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一代宗师。
李贽号卓吾,嘉靖三十一年举人,应会试不中。
历共城教谕、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旋弃官,寄寓黄安、麻城芝佛院。
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无数妇女都来听讲。
李贽一生都在跟主流学术唱反调,甚至跟二千年以来的儒家唱反调。
李贽是几千年来唯一著书立说,替秦始皇翻案之人,他称秦始皇为“千古一帝”,最终,这一结论成为秦始皇的盖棺定论,被铭刻于史书之上。
更加厉害的是,李贽以孔孟传统儒学的“异端”而自居,对儒家经典和孔孟之学大肆抨击,对儒家经典的《六经》《论语》《孟子》表示了极大的轻蔑,认为这些不都是圣人之言,是经过后人吹捧拔高形成的,不能当做万年不变的真理。这些著作是当时懵懂弟子,迂阔门徒随笔记录,大半非圣人之言,即使是圣人之言,也只是一时所发之药石,不能成为“万事之言论”。
他以戏谑嘲讽的笔调贬低孔子,这在尊孔子为至圣先师的时代,是极其大逆不道的举动。他认为孔子并非圣人,孔子没什么了不起的,人人都是圣人,没必要一定要去学孔子。
不要以为李贽这种“非主流”的论调,没人理睬。实际上他的影响力无比巨大,因为他是泰州学派的大佬,泰州学派的影响超过了‘阳明心学’的各个学派,门人上自师保公卿、下逮士庶樵陶农吏,人员众多,影响巨大,是晚明时代的显学。
可以说:李贽以一己之力,差点把孔子从至高无上的圣人地位上拉下来。
之所以是差点,是因为:万历三十年礼部给事中张问达秉承首辅沈一贯的旨意上书,攻讦李贽。
最终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在通州逮捕李贽,并焚毁他的著作。
李贽听说朝廷要押他回福建原籍,他感慨道:“我年七十有六,死以归为?”
而后,李贽以剃发为名,夺下剃刀割咙自杀……无法消灭你思想,就消灭你肉|体,大明的道学先生们,手段很高明啊。
李贽死后,弟子马经纶把他葬于通州西海子。
对于李贽这种敢于和整个时代为敌,而且辩才无双的“奇葩”学者,柳冲早就心向往之。
李贽的生平对他改变大明现状,有着巨大的借鉴作用,必定要去其墓地观瞻。
而徐光启这个技术宅,更是不可错过的人物,不说西学、兵学等各方面,单说徐光启培育红薯,这就功德无量。
当然,徐光启培育的红薯之所以未能推广,是遇到些技术难题未曾攻克。
这没关系,柳冲这个技术宅,会替他解决问题的……
“公子不嫌弃的话,不如住我家吧?”
安俊舔着肥脸,用一副要献身的表情,道:“不瞒公子,在下对于公子的四轮马车,颇为疑惑,恳求公子为在下解惑!”
柳冲愕然,道:“啥?你也是技术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