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九,入夜。
北镇抚司诏狱,一间完全不像牢房的牢房。
牢门大开。
内里烛火明亮,地面洁净。
里侧放置着两张铺着竹席的床铺,外侧是一张摆放着笔墨纸砚的书桌。
临近牢门的通风处,还有一张临时放置的餐桌。
餐桌上。
四菜一汤,有荤有素,还有一壶酒。
殷正茂与沈念身穿绣着“囚”字的轻薄衣衫,相对而坐,正在心情愉悦地享用他们的晚餐。
若不是二人身穿囚服,就如同住进了客栈。
诏狱,又名皇家私狱。
凌驾于三法司之上,乃是一个完全体现帝王意志的地方。
不用小万历交待。
锦衣卫都指挥佥事兼北镇抚司镇抚使曹威便知如何招待二人。
片刻后。
殷正茂与沈念吃罢晚餐,曹威带着数名锦衣卫走了过来。
“殷阁老、沈侍讲,可还住得惯?缺什么,直接对我讲,夏夜闷热,蚊虫甚多,我为你们带来了冰块与熏香!”
一向不苟言笑的曹威,面带笑容,令锦衣卫将冰盆与熏香搬了进去。
殷正茂轻抚胡须。
“曹指挥,这……这有些过奢了,我与子珩都是戴罪之身,若传到外面,那些科道官岂不弹劾你?”
“只要殷阁老与沈侍讲不言,便无人知,陛下交待了,要让二位能静下心撰写恤民之策,破一破规矩,无妨!无妨!”
经小万历今日常朝发的那顿脾气以及那十余名官员晒太阳晒得脱皮,除非哪个官员没脑子,才敢再找殷正茂与沈念的麻烦。
曹威与殷正茂、沈念寒暄数句后便离开了。
书桌前。
殷正茂与沈念相视一笑。
小万历将他们关进诏狱,乃是为堵官员们的嘴。
一个擅自杀害官员,一个充当帮凶,二人肯定是要被惩的。
但只要二人撰写的恤民之策被朝廷采用,便能将功补过,小万历便有理由轻惩他们。
殷正茂与沈念对这道恤民之策还是很重视的,当即便探讨起来。
……
翌日,近午时。
就在殷正茂与沈念在诏狱讨论恤民之策时,京师各个衙门的官员也将此策当成了眼前的第一要事。
谁的策略若能被朝廷采用,绝对是大功一件!
一些年轻官员想证明自己比沈念强,一些年老官员想证明自己比殷正茂更有入阁的实力,还有一些官员就是纯粹想看殷正茂与沈念能被重惩。
官员们互相讨论,互相出主意,非常有劲头。
近年来,还未曾有过几乎所有京朝官都对同一件事甚是上心的先例。
……
而此刻,内阁值房内。
张居正、吕调阳、马自强三人,正在悠哉悠哉地喝着凉茶。
往昔,所有朝政解决之策都是内阁承担,张居正经常熬到深夜。
但这次。
群臣都在认真思索恤民之策,内阁只需要进行筛选便可。
张居正三人相信殷正茂与沈念一定会想出一道良策,因为沈念还从未令他们失望过。
……
七月十二日,自清晨始。
便有一道道涉及恤民之策的奏疏呈递到通政使司。
通政使司的官员们将重复的奏疏挑选出来,然后进行誊录,一份送往内阁,一份送到文华殿。
这些奏疏,无须票拟,而是要在明日常朝上群议。
……
入夜,内阁值房内。
张居正、吕调阳、马自强三大阁老坐在一起,已将群臣呈递的奏疏全部看完。
除了殷正茂与沈念的奏疏。
二人的奏疏将经由北镇抚司,一份呈递到内阁,一份呈递到禁中。
张居正已得到消息,二人的奏疏即将撰写完毕。
此刻。
张居正三人对桌面上的一些奏疏内容还是较为满意的。
一些恤民政策,完全可行。
不过,这些奏疏基本都在他们的意料之中,并未给他们带来任何惊喜。
与此同时。
小万历也没有立即返回寝殿,而是在文华殿等待殷正茂与沈念的奏疏。
他对二人有一种莫名的信任。
总觉得此事最后还是要靠着二人解决。
约一刻钟后。
沈念与殷正茂的联名奏疏呈递到了小万历的面前。
小万历看后,先是一愣,然后忍不住大笑起来。
“哈哈……哈哈……还是沈侍读,整个大明,唯有他能写出这样的良策!”
说罢,小万历大步朝着寝宫走去。
看罢这份奏疏,他便知明日之局已解,今晚可安心睡个好觉了。
而此刻,内阁值房内。
张居正三人看罢殷正茂与沈念的联名奏疏后,也都是笑容满面。
此奏疏。
正是他们心中期盼的能给他们带来惊喜的奏疏。
张居正轻捋长至腹部的胡须,笑着道:“二位,待明日此策通过,老夫做东,二位作陪,请他们两个吃顿饭。这道策,不仅言恤民,而且言新政,价值大焉!”
“明晚,老夫要敬他们二人一杯!”吕调阳甚是兴奋地说道。
“应该!此策值得咱们三人向他们敬杯酒!”马自强一脸认真地说道。
……
翌日清晨,皇极门下。
文武百官齐聚。
殷正茂与沈念亦在队列中。
待群臣行过跪拜礼后,小万历便令通政使司当值官员开始朗诵官员们的奏疏。
通政使司官员已将奏疏精简,专念主题大义,有内容重复者,只念更好的那份,有胡言乱语、言之无用的奏疏,直接弃而不念。
有官员提出《恤民八策》。
主要阐述漕运劳力们的衣食住行与身后事应如何解决,比如朝廷发放耐磨工服,漕运衙门提供麦饼、蔬菜、腌肉、夏之凉茶、冬之热汤姜茶,工伤而亡,朝廷提供棺材等。
有官员提出《惠工均役策》,即规范漕运劳工们的月钱与作息时间。
他们认为只要月钱透明够数,无人克扣,外加遵从规定的作息时间,运河两畔的民怨自然能够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