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4章(2 / 2)玄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太监们搬来了凳子,哪怕最小的七阿哥也分到了一个。

七阿哥今年春天才入学,他也是上书房里年纪最小的一个,因为出生时有足疾,哪怕现在治的差不多,走路都很难看出来,他母子俩在宫里还是被忽视的存在。

虽然被忽视,可七阿哥却是少有由生母抚养长大,也不能说不是一种幸运。

宝音看了一眼七阿哥,又看扫了其他阿哥一眼。

“儿臣请弟弟们留下用膳,弟弟们听闻您过来,便一同来请安。”

没有大阿哥在,太子还挺有哥哥的架势。

宝音赞许点头,太子对上她的目光挺胸,似乎有点骄傲。

“既然来了,等会儿一同用膳,我让养心殿也做几道菜送来。”

然后她提起了去园子避暑这件事,轻描淡写道:“皇上在外面最惦记的就是太皇太后的身体,老人家受不了酷暑,正巧园子也建成了,我想着大伙儿不如搬到园子里住,地方大,大家也能住得下。”

“既然搬了那就一起都搬了,宫里趁着这机会好好修缮一下,等回头回宫,你们的住处也能用上电灯。”

一听阿哥所也能用上灯,阿哥们眼神一亮。

他们是见识过乾清宫和养心殿的电灯的,那可比最好的蜡烛都亮,在一片漆黑的宫里,蜡烛哪里比得上电灯?

皇子里也只有住在乾清宫的太子用上了电灯。

“主要还是考虑到防火问题,宫里到处都是木头,防火是重中之重,改用电灯也能省了很多麻烦。”

太子心里有点不情愿,汗阿玛的儿子里可只有他有用电灯的殊荣。

不过听到防火问题,他神色跟着严肃起来,防火在宫里可是一件大事,所有阿哥从小就被叮嘱用火要小心。

这样一想,改用电灯对他来说也是好事,解决了宫里走水问题这也算是他的一项功绩。

“儿臣没有意见。”

宝音打趣道:“皇上不在,宫里现在可是你当家做主,这事你派人告知各宫,还有养在宫里的太妃也别忘记了,园子那边园子多,也不缺地方住,这次将宫里主子都腾空,方便内务府派人修缮。”

阿哥们坐在凳子上,眼观鼻没有插嘴。

宝音说了这事后扫了下面的阿哥们一眼,又说起了另一件事。

“宫里要修,京城也要修。”

她提出给京城来一次大翻修,不说太子,连阿哥们都很惊讶。

宝音喝了一口茶,笑着道:“这两年京城变化不小,修了水渠铺了水泥路,只是没个规划,有些水泥路只修了一段,没人的地方还是泥土路,跟一件旧衣服打了新补丁看着着实难看。”

“京城是我大清的首都,是大清的脸面,我思索着不如趁着这个机会将城里也来个大改造。”

“正好城里要修饮水渠和电线杆,也乱糟糟的,朝廷这边出点钱将没修的土路改成水泥路,再多修几个公共厕所,设几个垃圾桶,京城要是能变得跟宫里一样干净整洁这才叫大清的脸面。”

太子一听让朝廷出钱有些为难,他是监国太子,按理说是有权力使用国库。

可问题是他没法做到让户部出钱,因为前不久他才跟着户部将第二批粮草凑齐送往前线。

户部这会儿钱都紧着前线,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出钱改造京城。

太子也不客气,说了户部的难题,还透了音说户部打起了私库的主意。

宝音了然,与其说私库不如说她的商行。

泰山商行这才几年时间已经成为天下最大的商行,遍及各行各业,直接关系到近百万人,间接关系了上千万家庭。

这样说庞大的漕运在泰山商行也得称弟弟。

泰山商行扩张太快,可以说来者不拒,之前甩卖过一些产业,瘦身过一次。

可甩掉的都是随时能被人替代的轻工业,真正赚钱又垄断性的产业还是牢牢抓在手里。

到了这个程度,哪怕是朝廷也不能轻而易举动泰山商行。

大家都依靠泰山商行获取了利益,砸了泰山商行就是砸了大家的饭碗。

当然最重要的是泰山商行背后牵涉的千万家庭,砸了那些人的饭碗才是问题。

宝音不是不知道朝廷对于商行的忌讳,有些还在朝堂上提起将商行收为国有。

这些人都被皇帝按住了,宝音当作不知道,商行在她手里用处才大,放在朝廷手里最后只能被拆解,变成某些人的私产。

想来皇帝不在,又有人将商行的威胁在太子耳边念起。

见太子为难,宝音提了一个建议。

“主要大修的是外城,这样户部那边商议一下,看外城有哪些地皮可以拍卖,卖掉的钱拿来修路,也不用户部出银子,你看行不行?”

太子眼睛一亮,这主意好,拿没人要的地皮来修路,户部也没有反对的理由。

“不过,你这边得给我一个特赦。”

“这些地拿来会建房子,朝廷能允许我建三层高房。”

这时候等级制度森严,什么等级对于房子高度也有限制。

她建的钟楼还是钻了漏洞,不住人才得以保留,哪怕是这样还时不时遭人弹劾,这些都被皇帝压了下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