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9章(2 / 2)玄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奴才不敢!”此人跪地,忙说不敢。

……

内务府的大动作很快传进了后宫,永和宫内,德妃正在修剪指甲。

“养心殿那边将皇上私库的银子都搬光了?”

“是。”

宫女小声道:“银库那边停着十多辆马车,那银子是一箱一箱往马车上拉,听说命令是将银库的银子全送到外面银行去。”

德妃陷入沉思。

“皇上知道吗?”

这话刚出口她就知道问错了人,皇上在宫里怎么可能不知道?

也就是说宸贵妃做的事得到了皇上的允许。

谁都不傻,一时间东西六宫都陷入了沉默,似乎是冷眼静看。

乾清宫内,阿哥们要晚一步知晓,他们是下课后从身边的太监口中得知。

“这么说来广储司的银库没银子了?”太子拿着毛巾擦拭手,准备用些点心。

他身边的太监忙道:“现在已经不是广储司的银库了,银库独立出来了。”

“是,听说银库那边正热闹着呢。”

太子尝了几口点心,喝了半杯奶茶起身,“走,且去凑个热闹。”

有同样想法的还有几位在上书房读书的阿哥。

六阿哥跟在四阿哥身后,他是皇帝回宫后才进上书房读书,或许是生病时四阿哥出宫探望过,两兄弟在上书房时关系很亲近。

对于这位瘦弱的弟弟,四阿哥也多有照顾。

大阿哥看见太子的身影挑眉,两伙人很快汇合在一起往银库所在方向行去。

这些小家伙的行动很快被告知了上面主子,皇帝听闻后没有多管,宝音同样如此。

一行人去了银库,看着往外拉的一车车银子,找人来问话。

得知是将银库的银子拿到宫外换成纸钞,对政治敏感的人立刻反应过来换银子后带来的影响。

本来民间的银票、纸钞一类流通只是在民间流通。

官府使用的还是官银,皇宫私库、户部官库储存的也是官银。

现在宫里的私库换成了方便交易的纸钞,也就是变相承认了纸钞也是流通货币。

阿哥们都上过货币这门课,几年前还研究过一段时间,耗费心血写出了一篇言之有理的论文。

对于自古以来的货币自然是有了解。

更不要说近半年也上了几次经济课,已经明白货币对民间的影响。

“汗阿玛将银子换成纸钞,是认同了纸钞的流通?”太子陷入不解。

今年要动兵,他以为汗阿玛会以稳为主,怎么看着动作这般大?

难道是故弄玄虚,掩盖要出征的消息?

而大阿哥只有一个念头,他的府邸下个月就要动工了,别到时候拿到手的只有一沓纸。

银子调换动作很快。

皇帝忙里偷闲,很快知道银库的银子被拉去银行兑换成为同等的纸钞。

他摇摇头,“动作可真快。”

对于他来说银子换成纸钞不算事,不过是左手倒腾到右手。

只是这个时候换银子,令他心里有了猜测。

“她缺银子了?”

……

“你缺银子了?”

宝音面对他的问话,平静回道:“是为建城备着。”

“一座城市建立,若是没有银子作为货币支付,怕是会动摇人心。”

运送大批物料结果只换来一堆纸,谁心头不会嘀咕。

用纸币替代金银需要慢慢培养民众的信任,不能操之过急,若是将纸币硬塞给别人,势必引起信用危机。

她什么都失败重来,只有纸币不行。

她以银行为中心凝聚的这点信用容不得半点动摇。

新城市定然是要给别人选择,有人为了方便会选择要银票或纸钞,也有人肯定会选择真金白银。

银行能做的就是以从容不迫的姿态,面对旁人的选择。

银行不能迫使旁人选择收纸钞。

但是泰山商行所涉及的生意可以,只要一日这些商铺作坊只收纸钞,纸钞就能在市面上流通。

因为某些商品独一无二,只有纸钞才能买到。

她没继续深聊这个话题,转而问他何时出征。

皇帝解下了披风,露出了宝蓝色袄子。

端起她面前的茶杯喝了一口,察觉是酸甜口的水,皱了下眉头。

“就等喀尔喀的消息了,预计四月可以出发。”

他随口提起了另一桩子事。

“天津卫来报,说是有不少大船出海捕鱼停靠港口,京城这边也多了不少冰冻的鲜鱼。”

或许是渔获太多,多到天津卫也不得不上报。

听闻整个海港出口都堆满了鲜鱼,因为鱼太多,方圆十里都是鱼腥味。

又因为鱼价便宜,连河北都有人冒着严寒拉着车子去买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