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音放下了杯子不会在意道:“也是因为现在气温还算低, 不然这些鱼也存不住,还不如干脆低价卖了。”
之前捕鱼是往鱼罐头厂去送,但那都是小鱼, 大鱼都腌制过。
这就遇见了一个难题,需要用到大量的盐。
盐的产出都掌握在官府手里,价格还不低, 肯定没办法做到跟后世一样又便宜量又大。
好几百万斤的鱼,光是腌制就得耗费大量的盐,本来普普通通的咸鱼, 因为盐价变成了普通人吃不起的鱼, 说来也挺搞笑。
还不如趁着气温还低,将鱼都低价出售了。
“可是你之前说的破冰船?”他想到内河冰层还未化冻, 近海也是, 这个时候海船队伍出海捕捞, 难道是破冰船研究出来了?
“哪有那么快。”
她有些郁闷, 现在很多研究困在了材料一层上, 本来钢铁硬度用来做普通船抵御近海海浪还是能够做到,可船想要建大, 这钢铁硬度也得跟着突破, 她可不想自己的船发生泰坦尼克号这种事。
死太多人, 可是会打击出海的热情。
“就是靠船本身的重量, 压碎冰面闯了一条道出来。”
这会儿还是小冰河世纪, 冬日温度远比后世寒冷,这种魔法物理双重攻击的低温,连她都不怎么扛得住。
天津港口,沿海不乏被冰层包围的船只,只一条弯弯曲曲的小道多出来浮冰, 越是靠近岸边,浮冰范围越大。
港口停着十多艘大船,此刻船上的渔获已经陆陆续续卸完。
一些个头大,不怎么稀罕的鱼堆前正好排着队来采购。
海边住着的人是不缺鱼吃,想吃鱼了退潮时在海边走走,总能捡到搁浅的笨鱼,可那不是冬季。
冬日万物凋零,也就是天津卫这边多了几家养济院,秋日时官府展开了清扫活动,只要是无家可归之人全都送到养济院去,有家的帮忙找家,没家的暂时收留。
也就这两年有人做慈善,往年的冬天哪年街头没有冻死过人?
“大黄鱼,一文钱一斤!”
不值钱的大黄鱼一文钱一斤,被冻得硬邦邦,可耐不住价钱便宜,天津卫这边的市民排着队来买。
一文钱能买到什么?
在这里一文钱能买到一斤的鱼,哪怕是乞丐口袋里也有个几文钱,买个几斤重的鱼回去,也能填饱肚子。
冬日少食物,这么便宜的鱼,市民们哪怕冒着严寒也要出门买。
买到鱼的提着硬邦邦的鱼回家,没买到了缩在棉大衣里瑟瑟发抖排队。
队伍里有不少养济院的老人,各个看起来很苍老,面貌却好看了不少,洗了澡,剃光了头发,戴着瓜皮帽披着旧袄子排在队伍里不时跺跺脚。
养济院跟后世养老院不同,进去后除了瘫痪在床的,其他人都有安排到力所能及的活做。
简而言之就是不白养着人。
之前是帮着粘火柴盒,有了电后,就能够点解出大量的氯酸钾,火柴也就应运而生。
这种价格低廉,又极为方便的点火方式,一出现就受到热捧。
各家百货店里火柴总是供不应求,因为价格便宜,很多人都会一次买上十几二十盒,若不是怕受潮,说不定会囤积好几个月的分量。
火柴的产出制约不在氯酸钾,而是在火柴盒上。
火柴盒迟迟无法供应上,后来干脆将活派发出去。
养济院就接了一批粘盒的活,一大批老人凑在一起粘盒子,多多少少也算是有点收入。
今日前来排队的老人,就有不少是养济院的,揣着那点积攒的铜钱,想要换些鱼回去换换伙食。
“带鱼,带鱼出售,两文钱一斤!”
旁边的带鱼也堆积成了小山,刚出海的带鱼跟一条银腰带一样,因为气温低,也被冻得硬邦邦。
这种深海鱼不常见,市场上虽然有,价格却不低,现在两文钱一斤就能买到原来能买几十上百文的鱼……
买带鱼的队伍长度也不算短。
至于其他深海鱼,因为个头都很大,整只卖都得几两银子,排队人的打扮都跟别的队伍不一样,一看就知道是富人家的小厮,不远处还停留着不少马车。
帮忙卖鱼是百货楼抽调的人,天津卫这边消耗的鱼有限,卖了一天后,见港口还是有渔船往返,有人出面想要将鱼低价全包了。
百货大楼这边当然不允许,真要包出去,这鱼就成了普通人吃不起的高价鱼,这不是白白给别人作嫁衣。
他们图什么?
本来低价卖鱼就是给百货楼赚取名声。
一听有人要全包了,上面当即有了应对,开始限购。
每人只能定量买,想买多还不行。
什么东西只要一限量就会被人认为是好东西,自然会引起哄抢。
一听限量,本来还不急着买鱼全都跑来排队。
那些见到商机没能得逞的人干脆以高出一文的收购价从市民手里收鱼。
哪怕是价格最低的黄花鱼,两文钱一斤低价收购也是不亏。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幕,有人这边排队买鱼,买到后走到另一头排队卖鱼。
就这么排了两次队就能换来至少三文钱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