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眼皮底下的铁路皇帝自然不会视而不见, 事实上建设第一天他就收到了消息,沿途地被人买下,人家在地里做了什么, 衙门也一般不会多管闲事。
皇帝对每一样新生事物都抱有审视目光,先放任,若负面影响过多再禁止。
宝音张口要修一条从南到北的铁路就不是个别商家能做到的, 得调动国家资源才能办到。
一条铁路等于什么,皇帝很清楚,就是一条只吃煤炭的漕运, 一旦修成定然不能由民间掌控, 哪怕是宝音他也不会松这个口。
宝音见状也不失望,她退后一步, “那就修一条天津到通州。”
最好能修到港口, 这样粮食下船就能运到京城。
皇帝皱着眉头, 思索着得与失。
宝音眼珠子一转, “这样, 由朝廷、内务府和泰山商行一起出资组建一个铁路局,再以这个局的名义通过银行发行债券, 用债券募集民间资金?”
“债券?”这又是个皇帝未听过的名词。
宝音简单解释了一下。
“修铁路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 你承不承认?”
皇帝点头。
有这么一条铁路, 没日没夜不停歇, 从南到北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不需要舟车劳顿,人疲马倦。
关键是研究这车的人还在想办法让车提速。
未来坐个几日,或睡个几日就能到达目的地,对于行军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关键是疆土太大,有铁路几日就能到达, 对于朝廷掌控这疆土也有利。
要是两三日就能坐火车到大清任何地方,他还需要每年辛苦跑出去这巡那巡吗?
想去哪里坐一趟车的事。
“修铁路前期投入太大,需要资金,假设我们发行债券,有大面额有小面额,约定了十年二十年偿还本金。拿到债券的人每半年或一年可以领一些息钱,日后火车盈利,可以靠盈利的钱来换利息,一来二去我们相当于借民间资本修了轨道。”
皇帝听明白了,“这是借鸡生蛋?”
他揉着眉头:“你如何肯定民间愿意买这个债券?”
他不认为朝廷的信誉能让民间买账,确切说民间反朝廷情绪依然高涨,不然他也不会到扬州时连船都没敢下。
扬州跟皇室有洗不净的血海深仇。
宝音奇怪看他,“开海禁后每年都有大量白银流入,银子肯定毛了,手里的银子原来三十两能买一间屋子,一年时间过去一间屋子涨到五十两,谁能算不明白这笔账?”
“买了债券,十年后还是那么多银子,十年前拿到的利息,这就是变相放印子,这还是朝廷允许的,肯定有人买账,再说这债券面值也不高,就一两银子起步,能拿出一两银子闲钱的人不至于生活困顿,有钱肯定想着钱生钱。”
皇帝摇摇头,“国债卖出去,若是铁路局十年后拿出本金该怎么办?”
宝音白了他一眼,“修铁路又不是只修一段,债券可以一直发,十年后到期再发国债卖的资金先还呗,先还了前面的本金,拿已经盈利的轨道再还前面的国债利息。”
皇帝愣住,没想到还有这样的操作。
宝音淡淡道:“只要大清不亡,这个金融游戏就能一直玩下去。”
见他没吭声,宝音明白这么大的事不是现在就能做决定。
她拍了拍手问:“先修天津到通州这一段行吗?让人见识一下铁路的便利,什么铁路局,发行国债的事你多找一些人商量一下。也别只找官员,商人也找来问问。”
不是修很长,只修这一段,他倒是能接受。
“就照你说的办,百姓拆迁问题,你这边如何解决?”
宝音笑笑,“所占土地给钱买,不愿意要钱的就置换土地。”
这会儿拆迁可没有后世那么守规矩,衙门通知下去,说拆就拆,不拆也得拆。
“先让人去找一条最合适修建铁路的路,最若是荒地就最好,实在不行就按照所占土地给钱,这钱不通过衙门,直接送到百姓手中。”
她看皇帝一脸赞同,道:“当然衙门有监督权,有权督促这笔款落入百姓手中。”
“都察院也可以派人巡视,别前脚落入百姓手里,后脚被人用手段夺走。”
皇帝颔首,“就依照你说的办,拿这一段打个样。”
公事谈妥,宝音欢快地就要派人去办,然后被皇帝拽住了手。
她回头面露疑惑。
皇帝语气不善问道:“你对朕就是这样用完就扔?”
宝音犹豫了一下,凑过去亲了一下,“这样总该行了吧?”
他摩挲着她的手背,暗示意味十足,宝音突然一个激灵,脸上露出了惊恐之色。
“公子,你别这样,奴家不是这样随便的人!”
她头垂下来,似恼似羞期期艾艾道:“奴家是有丈夫的人。”
皇帝被她这突如其来一出一下子给整愣住了。
……
太子一言难尽站在门口,进也不是退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