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他还是打起精神起来,走到玻璃门前,拉开玻璃,外面还有条狭窄的走廊。
他趴在走廊上的铁栏杆上往下望甲板上有不少人,他还看到了先前那群衣衫褴褛的流民,此刻正站在一处角落不知所措。
再往远处是一片起伏的大海,以及海面上飘零的渔船。
咸咸的海风吹打在脸上,一颗金黄的蛋饼在天与海交接之处升上来。
这种站在高处看海景跟站在山崖上看区别还是挺大。
他眨了眨干涩的眼睛,低下头发现又多了一批衣衫褴褛的人,这次人数比先前还要多,少数也有数百人。
数百人站在甲板上,将某一块位置都给填满了。
有人抬头,他忍不住挥手。
隔壁传出激动嚎叫声,罗起信伸出半个身子才发现此时站在阳台上的人还不少。
船延伸下去的梯子总算是收起来了。
罗起信知晓这是船准备开动了,他还是很好奇这船是怎么动起来的。
这么大的钢铁船没有上千力士踩动轮桨,怕是没法让大船动起来。
正想着他就看到啊不远处的烟囱冒起了一股浓烟,浓烟不断然后船缓慢动起来。
动、动起来了……
罗起信惊讶了,他飞快进屋子抓起钥匙戴上门扣上锁往一楼跑。
等跑到甲板上,他发现船沿聚集了不少人正冲着岸边挥手。
他没有理会,而是想要找船长室,他想知道这船是什么发动的,为何不像是人力驱动,更像是自跑船?
自跑船前朝出现过,几代造船的罗家自然是听说过。
原本以为这只是传言,因为谁都没有见过实物,谁能想到突然就蹦出来了。
罗起信在甲板上跑了一圈才找到前往船长室的入口,然而他被门口的船员给挡住了。
“客人,这里是船上重地,禁止外人靠近。”
船员警戒地抽出刀,罗起信发热的大脑这才冷静下来。
“不好意思,我迷路了,走错了地方。”
他举起手后退,脸上流露出遗憾之色。
他退到甲板上,靠着船舷观察位于后方的轮桨,看了很长时间海岸已经变成了一道黑线,他突然盯着那不断冒烟的烟囱陷入了沉思。
他眼睛亮了起来,像是看穿了某个谜题,“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他精神奕奕上了三楼回了自己房间,或许是已经驶入了大海,船速跟着提升,船边都是冲开的浪花,偶尔还有大鱼追着船游动。
罗起信掏出了纸,虽然已经弄懂船是用热力驱动轮桨工作,他还是没能弄清楚这热力是如何将轮桨带动起来。
咬着从百货铺买的方便书写的硬笔,罗起信在纸上写写画画。
写了一会儿他又打起哈欠,终于忍不住倒在床上睡了过去。
他是被门外繁杂的脚步声吵醒,有人在赞扬食堂的生鱼片滋味不错。
罗起信摸着咕咕叫的肚子,好一会儿才意识到自己在哪里。
他在船上,一艘前所未有的巨型能自走的钢铁船上。
翻身起身,他穿上鞋取了银票下楼。
若是说二楼三楼是住人的地方,那么一楼就是一条消费地方,他之前跑的时候可是看了,人家直接将一条商业街都搬上来了。
衣食住行满足了船客的所有需求。
一楼楼梯口是一家小银行,银行门前竖着一块木板,木板上贴着一张红纸,大致意思是船上消费得用专门的货币,需要先用钱换了才能使用。
下面是各家银票兑换的汇率。
罗起信早就将银子换成了泰山银行的银票,这会儿倒是占了便宜,因为泰山银行的银票在船上是一比一兑换。
他进入掏了十两面值的银票,然后换了一沓很小面额的纸钞。
纸钞上写着靖远号专用钞,最小的面额是一元,还有两元、五元、十元、二十元、五十元、一百元。
最小的是一元,最大是一百元。
一元等同一文钱。
厚厚一沓拿在手里罗起信总算是明白为何船上要换成自己的纸钞用了。
这次买得起船票上船的都是有钱人,说不定手里攥着大把银票,这些银票在船上很难破开,还不如换成专门的纸钞,等下船时剩下多少再换回去。
银行旁边是一家看起来很高档的酒楼,门和窗户都是大片玻璃制作,这种西洋来的玻璃经过民间改良,如今各省都有玻璃厂。
玻璃价格没有低下来,却已经压了西洋玻璃一头,因为本土的玻璃更加清透,像江南一带的豪商谁家别院要是没装玻璃就会被跟穷挂钩。
罗起信哪怕身在福建也听闻了江南这几年的斗富事迹。
酒楼牌匾写着兆庆楼三字,这是漳州本地最有名的酒楼,做生鱼片是一绝。
罗起信家就在海边,吃鱼是吃够了,他继续往里走,路过几家金店、银铺、香粉还有成衣铺子,他在一家门匾上写着“吉祥快餐”四个字的食铺门前停下。
这家食铺子人非常多,比之前那家看起来高档的兆庆楼生意还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