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
叶满枝赶紧起床,接过报纸浏览起来。
头版头条的标题是两行鲜红的大字——《加强国防力量的重大成就 保卫世界和平的重大贡献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吴玉琢凑到她身边,指着报纸上的一个字问:“妈妈,这个字念什么?”
“核。”
“这个呢?”
“讹诈。”
吴玉琢盯着新闻,逐字逐句念道:“新华社十六日讯,1964年10月16日15时,我国爆炸了一颗原子弹,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这是我国在加强国防力量、反对美帝国主义核讹诈和核威胁政策的斗争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吴峥嵘收到消息,快步走进家门时,就听到他女儿用清脆又稚嫩的童声念着报纸上的新闻。
“有言,给我看看。”吴峥嵘伸手。
小屁孩赶紧将报纸塞给他,又好奇地问:“爸爸,这个原子弹厉害不?”
“厉害。”
像是觉得程度不够,吴峥嵘又添了两个字,“非常厉害!”
他快速浏览着报纸上的内容,然后露出一个笑,双手将闺女举起来颠了颠。
吴玉琢难得遇上一次举高高,兴奋地喊了两声,又拍着她爸的肩膀说:“再举一次!”
吴峥嵘好心情地满足了闺女的要求,然后让母女俩吃早饭,他得先去单位开紧急会议了。
作为外行,叶满枝和吴玉琢只能看个热闹,但军事学院的家属院里,有一大半的人是从事国防和科研工作的。
大家对这件事的反应远超叶满枝的预料。
家属院里沸腾了!
她俩还没吃完早饭,外面的大喇叭里就放起了《东方红的音乐。
居委会组织人手敲锣打鼓扭秧歌,喧嚣的场面甚至比前段时间的国庆活动还热闹。
叶满枝送闺女去幼儿园的时候,听了一路的鞭炮声和欢呼声。
这样的阵仗,她其实是见过的,前些年苏联发射人造卫星的时候,大家就举行过欢庆活动。
当时她还在被窝里批评过吴峥嵘,觉得他思想不进步,对苏联发射人造卫星的事反应太冷淡,跟大家唱反调!
吴峥嵘不以为然,不但唱反调,还跟上级领导和盘托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因为讲了那番话,他才被组织推荐来军事学院读了副博士。
七年时间一晃而过,这次终于轮到自家传来好消息,吴大博士的反应与当初截然不同。
要不是时间来不及,吴峥嵘恨不得顶着他闺女去大院里转两圈!
叶满枝一边为国家变强而感到喜悦,一边又不得不感叹,人生际遇真是奇妙,七年好像形成了一个闭环。
这样的好消息让整个城市喧腾了一天,广播里反复播送着这条新闻,许多市民自发组织了欢庆游行。
吴玉琢晚上回家时,比早上还兴奋,显然是在幼儿园被老师们进行过共产主义教育了。
一曲《北京的金山上,被她甩着红绸跳了好几遍。
“宝宝,咱能换个舞蹈不?”叶满枝看了一晚上,有点看腻了。
连最捧场的梨花都跑了。
吴玉琢提要求,“妈妈,你给我弹个曲子,我可以即兴跳个别的!”
叶满枝对她那所谓的即兴舞蹈不抱啥希望,但还是拿出琵琶,给她弹了一曲《将军令。
曲调铿锵有力,很有将士气概,配合今天的喜讯还挺应景的。
大舞蹈家跟着伴奏即兴跳了一支民族舞,跳完一曲不尽兴,又要求再来一个。
叶满枝满足她的要求,又弹了一曲《赛马。
这曲子比将军令的节奏还快,跳吧,让小崽把体力消耗完就可以洗洗睡了。
然而,她这边刚弹了两小节,窗外便有二胡的弹奏混了进来。
《赛马本就是二胡独奏曲,有了二胡合奏以后,那热烈奔放,气势磅礴的场面一下子就有了。
大舞蹈家吴玉琢顾不上跳舞,赶紧拉开房门,跑出去寻找声音来源。
叶满枝手上的动作不停,直到听见闺女喊了声“芳芳姨”,她才放下琵琶走了出去。
“振芳嫂子,刚才的二胡是你呀?”叶满枝站在自家院里问。
“哈哈,没忍住,打扰你了吧?”
“没有,我就是哄哄孩子,”叶满枝笑道,“我家吴所还在单位没回来,今天那个原子弹的消息太提气了,我们娘俩在家自娱自乐一下。”
“我家老周也没回来呢!今天实在太高兴了!”
两家挨得这么近,柳振芳其实早就知道隔壁有个琵琶高手。只不过人家弹琴的时候总是门窗紧闭,那就是不想被人知晓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