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8章(1 / 2)鹿子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滨江市的评优工作, 是从一五计划之后开始的。

最初只评选劳动模范,后来为了激励大家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又增设了先进个人奖和先进集体奖。

今年正好是评先进的第十个年头。

孙副主任当过三次评委, 遇到过一些比较个别的,“要奖”的企业领导。

但人家都是来要名额, 或是推荐先进人选的。

像叶满枝这样, 直接让他们增设一个新奖项的, 她还是头一回遇见。

她怔愣过后, 公事公办地说:“叶厂长,你提的意见我们评委会记下了, 之后会认真讨论的。”

评奖这种事向来是上级单位公布评奖细则, 下级单位按要求推荐人选。

叶满枝也知道自己管得有点宽了, 但是机会就摆在面前, 她总得试试吧?

今年不争取的话,明年就更难了。

逢五逢十搞些特别活动, 设个特别奖项顺理成章。

但“光荣十一年”虽然也挺光荣, 却像是为某人特设的奖项。

“孙主任, 市里的评奖工作我们基层单位肯定全力支持。我今天冒昧登门, 只是想反应一下基层出现的情况。咱们市里每年都要评出一千多名先进个人, 我相信连续多年得奖的同志一定不在少数。”

孙主任不确定连续获得九次先进的工人有多少, 但多次得奖的肯定大有人在。

见她点头, 叶满枝继续说:“获奖能督促大家一直保持优秀, 可是奖项名额有限,如果这个奖项总是颁给固定的几个人, 其他人会觉得没奔头,争不过这几位优秀的同志,索性就不争了。不过, 让常年得奖的同志发扬风格,将名额让给其他人,那对他们也很不公平……”

孙主任笑了笑说:“叶厂长,企业领导也要开辟新思路,如果某位同志连续九年获奖,说明这个同志非常优秀,可以考虑让其走上更重要的领导岗位。”

厂领导与工人的评奖体系不同。

如果在工人这边走到顶了,那就可以往干部那边努力。

叶满枝笑道:“我们厂的这位同志,今年刚被提拔为车间主任。”

2.27大火之后,罐头一车间的主任和副主任都被追责了。

陈桂兰是在大火之后提拔上来的新主任。

闻言,孙副主任若有所思地颔首。

这个叶厂长反应的情况是存在的,十周年也确实是个噱头,值得颁发特别奖项。

但是评委会不可能为某人量身定制一个奖项,他们得先确认一下,市里有多少能拿到“光荣十年”奖项的同志。

*

尽人事听天命,叶满枝去市里反应了情况便重新返回单位上班了。

给别人跑动奖项的同时,她自己的事也不能落下。

车间的工人要评奖,厂部的干部也要评奖。

叶满枝来第一食品厂上班将近一年,能写的内容挺多。

她对争取奖项还算有经验,不但要工作做得好,汇报材料也要写得好才行。

所以,除了去车间跟班劳动、做明年的全厂供销计划,她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写汇报材料上了。

周如意进入办公室拿走签好字的文件,踯躅片刻问:“厂长,年底要总结的材料还挺多的,有没有需要我来写的?”

她家这个厂长是大学生,无论是演讲稿还是提交给上面的材料,都是自己动笔的。

刚发现这一点的时候,周如意还暗自窃喜过。

可是,时间越久,她心里越不踏实。

秘书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当领导的笔杆子,材料都被领导自己写了,那她这个秘书还有什么用啊?

人家蒋副厂长那边,连年终工作总结和评奖申报材料,都是由秘书捉刀的。

蒋厂长只需要在此基础上修改补充。

叶满枝笑道:“行啊,今年分管工作的总结我还没动笔。你跟供销科和财务科联系一下,先写个初稿吧。”

这算是很重要的工作了,周如意连忙点头,捧着一沓文件高兴地回了秘书室。

而叶满枝还在盯着面前的稿纸犯愁。

她申报个人奖项的初稿已经写完了。

足足三十页,比她的大学毕业论文还长。

她担心评奖委员会没耐心看完,盘算着精简一下。

但她反反复复翻看了好几遍,哪一部分都不舍得删改。

尤其是与罐头车间推行《鞍钢宪法有关的内容,十七页的汇报,她一个字都不想减。

这可都是她的成绩!

叶满枝在办公室里改了一下午也没改完,眼瞅着到了下班时间,她赶紧将材料收进抽屉,去幼儿园接孩子放学。

吴峥嵘昨天去北京出差了,家里只剩她跟吴会计。

“宝宝,妈妈今晚要值班,你跟我去厂里还是去太奶家住一晚?”

“我跟你在一起!”吴玉琢答得干脆。

她已经不是第一次去妈妈单位值班了,爸爸不在家的时候,她都要跟着妈妈去单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