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5章 夏之虫不可语冰(2 / 2)木兰竹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张不疑中途离开了一下,去府衙的开水房提来温水给刘盈润喉咙。

这群回答刘盈问题的官吏,说的不一定是真话。

刘盈也不需要他们回答多详细,只是了解一下所谓“潜规则”是个什么东西。

了解之后,刘盈看向自己的勋贵小弟们。

他看得出来,勋贵小弟们大多是认可这些“潜规则”。

大汉官场的“潜规则”,和刘盈附身的后世封建王朝那些与利益相关的潜规则不一样。

说是“潜规则”,不如说是“社会风俗”,或者说是这个世界目前公认的价值观。

为何士人要去吕释之门口谩骂?

对刘盈、对后世人来说,与心有反意的诸侯王勾连的大臣,在诸侯王开始谋反的时候若暴露了自己与诸侯王联系的事,那谋逆罪是没跑了,谁都认为他们该被杀。

这时却不是这样。

周天子的大臣和诸侯王有联系多正常?别说周天子,就是七国混战时,正在打仗的秦国和东方六国中的公卿,也可以与其余国家的人频繁往来,收受贿赂。

哪怕是律令最严格的秦国也是如此。

在秦国,公卿犯罪可能逃不出国,只能等死。但公卿可以随意辞职,隐居或者去他国做官,秦王会劝一劝,劝不动便不会阻止。

大秦只统一了十几年,这十几年又严苛地对待国人,统一的基础框架给架好了,但世人并未形成“统一”的认知。

“汉国”的官吏接受淮南国的贿赂,多正常?他们辞掉大汉的官,去淮南国当卿大夫,反过来对付大汉,都是符合士族阶层道德标准的事。

所以吕释之以“谋逆”杀了这群人,世人皆骂吕释之是滥杀无辜的酷吏。

再者,这些被杀的卿大夫家中都豢养了门客。

别说被杀的卿大夫的行为符合当世的道德,就是不符合,以这时的“侠义精神”,门客也是要去吕释之门口骂的。

这时的门客充满了主观能动性,他们认为对主家好,就会不顾一切地去做。

如原本历史中赵王的门客,赵国相国贯高要替张敖反了刘邦;如这一世的刘盈他阿兄韩信的门客,也想刺杀刘邦,并杀了“监视主父”的主母。

大汉的律令?

这时候的士人真不在乎。

也是吕释之不出门,不然吕释之肯定会被许多人刺杀。

刘盈又扫了一眼自己的勋贵小弟。

哦,对了,张不疑和周胜之就是无视汉律,谋杀他人,才被削了爵。

这大汉上下的士人,看得起汉律的人真不多。

原本历史中,都到了汉武帝时期,豪强郭解的门客认为自家主父受辱就去杀了人,郭解也没把汉律当回事,毫不犹豫地包庇罪犯。

这便是汉武帝严厉打击游侠的导火索。

同样,长安令擅自为刘盈做主,并声称是刘盈的命令,也是如此。

如长安令这样的官吏,没把自己当成官,而是当作刘邦和刘盈的“家臣”。

吕释之曾经让刘盈受辱,即使刘盈已经放过吕释之,吕释之在为刘盈做事;即使吕释之杀人,是因为刘盈在前线拼杀的时候,这群收了淮南王贿赂的人试图从朝堂上背刺刘盈;即使死的人都在淮南王叛乱的消息传到京城后,给淮南王传递过朝廷的消息……

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吕释之曾经让刘盈受辱啊,所以刘邦和刘盈的“门客”就要主动侮辱吕释之,把吕释之从屋里逼出来,对针对吕释之的刺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提供便利。

门客就是这样的东西。

游侠就是这样的东西。

西汉建国时,泥腿子勋贵在高级官吏中占比百分之九十。

现在的大汉,就是一个大大的草台班子。刘邦是坐在虎皮大椅子上的绿林头子,卿大夫都是一群山贼小头目。

在汉文帝时,勋贵在高级官吏中的占比就迅速降到了百分之五十;汉武帝时,占比下降到百分之二十左右。

以前刘盈还为勋贵打抱不平。当了几年太子,指手画脚了几年阿父阿母处理政务,刘盈不得不哀叹,这群勋贵不成长,实在是不能指望他们来治国。

刘盈脑海里闪过许多话,来驳斥长安令的话。

他有他的道理,一些在后世已经证明正确的道理。

可刘盈想过之后,一句话驳斥的话都没说。

他只是轻叹:“夏虫不可以语冰,真是寂寞如雪啊。”

因为刘盈很明白,他说干了喉咙,这些跪着的人,站着的人,哪怕他身边坐着的刘肥,都听不懂他在说什么。

明明字和词都懂,合在一起,他们却肯定不明白。

没有四百年炎炎大汉,所有人都不会懂。

“盈儿?”刘肥担忧地看着刘盈。

他想说,其实长安令也没做错什么。虽然他在守孝,没有注意吕释之这样的事。但若是他得知此事,也会当作不知道。

任何让吕释之痛苦的事,刘肥都举着双手跳着脚支持。

他真的不明白,盈儿为何会生气,又为何说寂寞。

“和你们说不明白,就不用费口舌了。”刘盈起身,“无论你们是遵守何处的道理,触犯了律令,就按照律令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