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律规定,若不能考上正规军,戍卒一年一换。加上路上的时间,大概最多会耽搁个两三年。
若考上了正规军,不仅每月有粮饷,还能把家人接到驻地入籍,朝廷会赐予田宅,一家人就能团聚了。这也是较为温和的将中原庶民迁徙到边疆的一种方法。
无论现在的戍卒将来能不能通过考核,立下军功,但至少他们在战场上不死,是能在头发尚青的时候回家的。
有些戍卒不太明白这些律令,稀里糊涂就来服役了;有些戍卒知道律令,但不相信大汉会照做。
太子亲自带着勋贵子弟来向他们讲解律令,他们就有点信了。
自己真的可以回家?如果立了功,还可以带着爵位回家?
若有爵位,除了朝廷的征召,地方上的徭役,他们都可以不去了!
爵位高一点,甚至能免妻儿父母的徭役!
戍卒比冬季天空更昏暗的眼神,渐渐多了神采。
他们聚在一起讨论爵位,讨论战功。
反正上战场都得奋力杀敌,匈奴人可不会因为他们胆怯就手下留情,那一定要多杀几个匈奴人赚军功啊。
蒙恬看到这一幕,有点眼熟,又有点陌生。
曾经所向披靡的大秦兵团,就是靠着军功来驱动。
秦律严苛繁琐,庶民就算再小心翼翼,只要官府需要刑徒,他们都会成为刑徒。想要不成为刑徒,唯有立功得爵这一个途径。
是以秦人人人渴望上战场。
刘盈仍旧以军功驱动戍卒,但对戍卒说的话却是他们的家乡很好,父母妻儿的徭役赋税都不重,大汉官吏没事几乎不不会去打扰他们。
只要匈奴不攻破大汉的边境,只要大汉不重新组建庞大的军队,他们的家人,他们的朋友,他们的父老乡亲,都会平安地活下去。
等他们立了战功,得了爵位,就可以荣归故里,家乡一切未变,就在原地等着他们。
“打完仗,该孝敬父母的孝敬父母,该疼爱妻儿的疼爱妻儿。还没成亲的人有了爵位,肯定能取个漂亮妻子。”
刘盈不仅派勋二代去讲解大汉的政策,自己也亲自去宣扬这些让蒙恬听着很陌生的言论。
在秦人心目中,戍卒就等于几乎一辈子回不了家。就算回家,大秦拖欠的爵位都要上溯到灭六国的时候,他们立了功,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田宅领。至于免徭役,大秦年年都是朝廷组织的徭役,免不了。
打完仗就回老家结婚?蒙恬看着刘盈脸上的坏笑,心头有些触动。
王元有些担忧:“戍卒思乡,会不会逃走?”
蒙恬摇头:“只需要在边疆待满一年就能归家,他们为何要冒着牵连全家、邻里的重罚逃走?”
王元若有所思,道:“他们真的相信太子的话吗?”
蒙恬道:“若太子的话都是假的,他们还能信什么?太子身份高贵,明知他们不敢逃走,骗他们也没有好处,所以不可能骗他们。”
李由没好气道:“是真是假,你自己还不知道?汉律就是如此规定!”
怎么有人质疑我熬夜协助萧相国制定的汉律?!
李由就算来到北疆,也要做萧何安排的事。这制定汉律,非他法家传人莫属啊。
王元疑惑:“李由,你怎么脾气一日比一日暴躁?”
李由翻白眼:“我能不暴躁?太子拿来了一堆没分类的律令,现在他们宣读的内容,都是由我整理!”
王元原谅了李由的暴躁。
难怪难怪,能者多劳,同情抹眼泪。
刘盈做的事如此正经,蒙恬有点犹豫要不要急信皇帝,把太子叫回去了。
很快,刘盈做的事让蒙恬的汗毛倒竖,恨不得亲自骑马去京城报信。
刘盈在提升了汉军士气,并获得戍卒相当高的信任后,下令征集五百兵卒为自己所用。
刘盈征召五百兵卒时,不只提了个人素质。
他要求这五百兵卒年龄都在三十岁左右,上有父母下有妻儿,且以边塞籍贯,弓马娴熟者优先。
选入刘盈队伍的壮卒,将和刘盈同吃同住——即每日都有肉吃,有毛皮衣服穿。
刘盈还承诺他们,已经从京城要马,给他们一人配一匹战马,两匹驮运东西的马,兵甲也一应俱全。
“跟随我出征者即可赐爵一等,若战死,爵位加一等,由儿子继承,且父母妻子皆授爵一等;若活着,全都跟着我回京,为我太子宫护军,家人皆可迁徙到京城。”
太子命令一下,暂时充当报名处的草棚顷刻被挤塌。
刘肥眼睛一翻,双脚一蹬,晕了过去。
韩信扶着晕过去的刘肥,急得六神无主。
“赶紧去把义父义母请来!让他们亲自来!”
盈儿这哪是招护卫啊,这是在招死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