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8章 后悔也覆水难收(1 / 2)木兰竹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吕太公的丧礼, 又隆重,又冷清。

吕家辉煌,前来拜祭吕太公的人不少,但前来拜祭的吕氏族人寥寥无几。

不是他们不想来。

吕太公和吕媪的丧礼上, 无论真心还是假意, 哭声震天响。

在吕氏族人聚集的地方, 哭声、叫骂声、锁链声也是震天响。

看在外祖父外祖母的脸面上, 刘盈特意开恩, 现在只是收押, 不杀人。

等吕太公入葬那日, 吕氏族人的血色才蔓延。

自己的母族居然谋反, 吕太子很痛心。

他求了陛下,没有用残忍的肉刑, 只是斩首和流放,很是宽容。

每一场砍头, 吕太子都亲临刑场监斩。

太子一声令下, 人头纷纷落地。

栎阳和咸阳很近,许多人是从半荒废的咸阳迁来。许多人都知道年幼的太子偷偷来帮咸阳灭火的事。

蒙恬将军就是因此对太子心悦诚服, 归附大汉。

太子为了不让荥阳多造杀戮而单骑夺城, 太子为了救母而单骑入彭城,太子为了吕氏欺压的庶民而亲自把人带到官府……所以吕氏才反了。

我当太子母族前不嚣张跋扈, 当太子母族后还不嚣张跋扈,这太子母族不就白当了?

反!必须反!

孝悌仁义无双的太子心里苦啊!

还好太子真正的母家都是清醒的, 吕泽和吕释之都是好人。

你看, 建成侯气成什么样了?吕氏族人都是他亲自抓的!

父母在,不分家。

父母去世,又已经封侯, 吕泽和吕释之的府邸自然分开了。

两座侯府一样宏伟,羡煞旁人。

太子对母族是真的好啊。

汉臣中许多人都知道太子单骑入彭城救母,罪魁祸首就是吕释之。

现在陛下和太子连吕释之都能原谅,吕释之都能一门两侯,他们还担心什么?

那些什么曾经想过背叛的汉将,投降不久的诸侯将领,和汉帝有仇被迫降服的楚将,还有担心自己功劳不多但错处不少的人,都安心了。

这计谋是张良给刘盈出的,但他只是提了建议,没想到刘盈执行得比他想象中的还好。

刘盈不仅“原谅”了吕释之,还重用吕释之,将城防交给了他。

张良看得都心惊胆战。

刘盈让吕释之负责城防,刘邦让樊哙在战场上负责自己的安危。这父子二人,真是一脉相承的心大。

张良夸赞刘盈气度大,刘盈却觉得没什么。

如果吕释之逃跑时死了任何一个汉军家属,他都得死。

为吕释之行为倒霉的只有自己和阿母,阿母还很快跑了,自己也逃了。无论是造成的结果,还是对人心的恶心程度,吕释之远远不如原本历史中的雍齿。

看看雍齿干的什么好事。

汉高祖带兵打仗,信任雍齿,让雍齿守丰邑老家,雍齿直接带着丰邑叛了。汉高祖几次没有打下丰邑,差点被雍齿杀了。

这才是刻骨铭心的背叛,难以忘怀的深仇大恨。

雍齿不仅被封侯,还善终。自己气度岂能比阿父差?

嗯,是比阿父差了点。

刘盈感慨,自己居然输给阿父了。以后要再接再厉。

面对萧谨对放过吕释之的不满,刘盈笑道:“我要在外翁外媪自己老死之前逼死他们,是因为这两人是阿母和大舅父的枷锁,我得当着他们的面砸了,否则他们自己死了,枷锁不算打开,而是永远留下。”

“何况,一件事要诛首恶,外翁才是那个首恶。”

刘盈一直看得很清楚。

当年还在沛丰,他还是刘亭长之子的时候,外媪和吕释之说的那些关于他阿母不进县令后院的风言风语,大舅父十分苦恼愤怒也不能阻止,那谁才能阻止?

长子长兄管不了的事,谁才是能管事的那个人?

吕释之从丰邑偷跑时,带走了外翁和外媪。外媪就罢了,外翁可是出了名的清醒人,在阿父起兵后还到处宣扬自己当初看中阿父,是相面相中的。

这样的人,他不想离开,吕释之还能把他绑走?

如果外翁斥责吕释之,以死相逼,吕释之这个大孝子还能自己跑了?

再厌恶吕释之,刘盈都要肯定吕释之的孝顺,和吕家其他人是一样的。

“错都是外媪和二舅父的,外翁永远清清白白,隐于人后。他可是吕家的当家人,连女儿都是亲手教导的好父亲啊。”

刘盈仍旧叫着吕太公和吕媪外翁外媪,还不小心叫了吕释之一声二舅父。

即使对他们从未留情,在刘盈的心底,曾经这些人给自己的温情都仍旧留下了痕迹。

何况吕雉和吕泽。

人如果看见谁对自己不好,就能轻易舍弃所有感情,还能是人吗?

萧谨看着刘盈眼中转瞬即逝的迷茫,和随之而来的坚定,小手轻轻抓了一下袖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