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复印
重生后,周浩然制定了两个计划。
a计划和b计划。
a计划,就是利用这个暑假,赚到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b计划,那就只能是按部就班了。
在暑假的策略失败后,去大学里读书,然后在大学里做一些事情。
周浩然更倾向a计划。
目前进行的很顺利。
a计划有一个时间上的硬性条件,只能是暑假。
因为暑假过后,高中生们就去读大学了。
包括周浩然手里现在拥有的两张王牌——理科状元盛伟承,文科状元马荟蕾。
这俩人有“高考状元”的身份。
在各大主流媒体里有广泛报道。
有很大的知名度、信任度和影响力,全社会对“高考状元”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崇拜似的追捧和欣赏。
这些都是“素人”周浩然所不具备的。
取其之长补己之短,是管理学的进阶要素。
周浩然自然可以信手拈来。
所以他要抓紧时间。
赶在他俩上大学之前,把“高考状元”的价值充分挖掘。
这次,周浩然的公文包里装着理科状元盛伟承的错题本,去了李长兴的印刷厂。
“你看这个,能不能印。”
周浩然把两本错题本递了过去。
李长兴看了一下,试探着问:“要怎么印?如果要新的排版,甚至把字体打印出来……”
“不用!”周浩然摆了摆手,“就要手写版就够了,直接原封不动的把这两本复印,装订起来就行。”
李长兴笑道:“要只是复印,那就太容易了,随便一个复印店都行。”
周浩然问:“印这两本,成本大概多少?”
李长兴翻看了一会儿,估算道:“一本大概300页,两本600页。小16开纸,纸张就用标准纸就行……需要特殊的精美包装吗?”
“不用。”
周浩然没打算在市场里兜售,没必要搞封面包装。
“那成本应该不高,一张纸2分钱。一张纸可以是4页。两本,3块钱足够。还跟量有关系。一个批次,印刷量越多,成本就越低;印刷量越少,成本就会越高。”
李长兴说到这里就叹了口气。
周浩然看出来了,失笑道:“《少儿百科全书,你们一次就印了20万套,是不是也是想压缩成本?”
李长兴道:“是啊,多印些,成本也低。没想到会卖不出去。”
“时代不一样了。”周浩然对此就很有感受,“之前是物质匮乏,图书量不足,基本上只要不是太烂的书,都能有很好的销量。以后可就不行了,供给端会越来越多,必须得有更精细的市场调研。”
李长兴对这些不太懂,感慨着说:“过去这几年,出版社的生意一直很顺,赚了几百万。设备、厂房和土地的贷款,都还清了。就像你说的,随便印什么都能赚钱。没想到这次的大订单,出了大问题。”
周浩然也不谦虚,淡然道:“市场是有人格的,你尊重市场,市场才会尊重你。”
李长兴点了点头,又问:“周先生,这两本手册,要印多少?”
周浩然对此也不拿不准,因为他也没有实地调研,想了一下,说道:“咱们这一个批次,最少是多少本?”
李长兴道:“这倒没什么限制,只印一本也可以。不过,我们这不同于那些复印店,我们这是大设备,最好能有一定规模。启动一次如果量太少,可能还不如去外面的复印店划算。”
“多大规模?”
“一个批次,最好超过500本。”“可以。”
周浩然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