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全部看完,张亢把手中的书稿放下:
“十二郎这字真是越看越喜欢。”
包拯:???
一门两进士,祖坟冒青烟,千军万马杀出来的进士,看了十二郎的策论就只夸他字好看?
没道理啊!
方才你不是说什么要指点一二吗?
咋屁话都不说,开始矜持起来呢?
宋煊自是满眼期待的瞧着张亢,想要查漏补缺,听听接下来的话。
但张亢又拿起一旁张方平的书稿:“我来看看你写的。”
张方平:???
宋煊了然,这是要都看完了,再一起做评判。
也是。
宋煊对于考试是从小经历到大的,老师都是集体判卷。
看着张方平的书稿,张亢的眉头舒展开了一些。
他写的好是好,但还是有些稚嫩,需要多加练习才对,问题不大,况且又有宋绶的批语,该提点的也都提点到了,自己没必要画蛇添足。
最后张亢看着包拯曾经写的书稿,嘴角含笑。
终于她妈的对味喽!
这才应该是没有应举学子的正常水准嘛。
要不然让十二郎看去,还以为我老张家一门双进士有水分,小觑俺呢!
随即张亢信心大增,对着包拯一顿输出。
包拯:???
方才说好了要给我们三个人评论,结果你光给我点评是吧?
包拯虽然知道自己与面前这两位本地的读书天才,是有着不小的差距。
可没想到差距如此大!
虽然张亢对他很热情,而且有些热情的过火。
大抵是来他这里找自信来了。
但包拯又没法吐槽本地的官员不讲礼貌。
凭什么逮着我一个人辅导啊?
你明明是来主要辅导宋煊的,不要本末倒置哎。
包拯也是庐州的读书天才,许多当地学子都是要仰视他的背影,还受到当地最高官员的贴心指导。
可是他到了河南后,还没考试参加入院考试,此时温习功课的时候,心里一时间有些接受不了,自己竟然是需要被重点照顾的“差生”。
面对包拯的窘境,张方平:我们三个在一起,猜猜谁不是神童?
宋煊默默拿过自己的书稿,难道自己写的还是太激进了?
张亢不知道包拯的底细,所以有些话不能当着他的面说。
尤其是现在拿着包拯的书稿,一个劲的批评,估摸是想要支开他,让他回去修改。
宋煊瞧着自己的策论,看样子将来考试的时候,论点还是要写的保守一些。
一个是觉得自己写的过于激进,今后还是要假装站在保守派一面。
一个是觉得自己没什么可以指点宋煊的,不如指点指点这个新来的黑脸小子。
反正来都来了。
包拯擦着自己额头上的热汗,一直都在听张亢的建议。
他不得不承认,张亢说的许多看法,对自己都十分有益。
如此良言,若不是宋十二豪气邀请自己,怕是都没有这种机遇。
寻常学子,想要拥有都不会拥有。
包拯在心中暗暗骂了自己一句。
自己出来游学不就是来增长见识的嘛?
遇到比自己更加优秀的人,要学会尝试接受,并且去学习他的优点。
如此才不算是白来一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