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9章 犹如蜉蝣望青天(1 / 2)鼠猫狗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章 犹如蜉蝣望青天

你不出去游学一番增长自身的见识,瞧瞧外面的世界,终究是被一叶障目的井底之蛙。

外面的天才更多。

唯有如此才能瞧见自身的短板,能够激励自己在读书这条道上不断的前进!

现如今光是自己见到的就有两个。

包拯突然想到,外面还需许许多多慕名而来的学子。

他们哪一个不是被各地乡民誉为读书天才,想要出来游学一番,证明自己的?

十二郎如此好的学问,竟然想要去戍边?

着实是包拯不能理解的。

可包拯再瞧一眼宋煊依旧苦读诗书,便觉得纵然是十二郎去当丘八,想必手下的士卒也定然不会吃人等事件,能够保持军纪良好。

一想到这里,包拯便越发沉下心来,开始用功温习。

他们都有各自的志向,并且为之努力。

偏偏自己是寄托了父母的殷切希望,只想着考中进士后,便回家侍奉父母。

包拯突然有些懊悔。

方才自己有什么资格去,反驳宋十二想去戍边的远大志向呢?

“少爷。”

陶宏双手捧着一只小狸猫道:

“我换来了一只小狸奴,放在粮仓旁抓老鼠用。”

“哎呀。”宋煊连忙站起身来:

“快来让俺瞧瞧。”

“喵。”

小狸猫冲着宋煊喵喵叫了几声。

宋人对于吸猫这件事跟如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就分两类,一个是捕鼠的猫,一个是宠物猫。

稍微能赚到钱后,宋人总归是要养些宠物的。

人类驯化猫的历史起码有五六千年,早在石器时代,猫便与人类相伴。

中国人养猫的历史也很长,先秦的《礼记中便记载了一种“迎猫”的礼仪。

不过,在很长时间里,古人养猫只是出于实用目的,是要让猫捕捉老鼠,减少鼠患。

但到了宋代,许多士大夫与市民家庭养猫,不再是为了捕老鼠,而是将猫当成宠物养。

因为你只有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才会养一只“无用”的猫,将它当成家中的成员,给它起名字,为它买猫粮。

就算挣不到钱,诸如陆游都顾卧僵村也吐槽自己,没有余钱给小猫买猫粮。

宋朝最常见的猫是狸,即狸猫。

狸善捕鼠,出现在许多宋人的画作上。

宋煊摆弄了一会小狸后:“一会你去宠物市场买个猫窝以及一些猫粮来,免得咱们囤积的粮食遭到鼠患。”

“好。”

陶宏应了一声,转身就出去了。

宋煊把小狸猫放在书桌上,慢慢rua了几下,忍不住吟诗: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十二哥所作,倒是不怎么应景,待到下雨时再拿出来用。”

“哈哈哈,好好好。”

宋煊哪会做诗,脑袋里时不时的蹦出点熟悉的诗词。

张方平自是晓得宋煊时不时从嘴里冒出几句诗词来。

早就习以为常了。

什么叫天才啊?

这就是!

但包拯不一样啊。

他最不擅长的就是科举考试当中的诗词歌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