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盐业
这几篇论文尚且需要时间和实验的验证,章星九实现了抢先的目的,就已经足够了,剩下的只需要等这些论文慢慢发酵,再看诺贝尔奖委员会是什么反应了。
不知不觉又到了过年时间,章星九和往常一样带着妻儿回绍兴过年,年后刚抵达沪上,就跟马相伯、张謇等校董一起开会,讨论今年震旦大学的工作重点。
严复再次提起了废除科举的事,“袁项城和张香帅等人这次是动了真招,此前已经有人开始上书试探了,若换成以前肯定会被驳回去,上书的人也会打发走,这次却并非如此,所以依我看,废除科举怕是就在今年了,所以我们震旦大学必须加快建设校舍、招聘教师的速度了。”
“诚然如此,老夫得知的消息和几道贤弟差不多,许多消息灵通的人已经开始为自家子弟另寻出路了,等到了暑假招生季,就算朝廷没有明发圣旨废除科举,报考咱们震旦大学的人也会增加!”张謇附和道,他是状元出身,买卖做的也大,论起人脉关系,甚至比严复还要强。
听到他俩这么说,其他校董也是笃信不疑,纷纷讨论起废除科举的利弊来。
章星九不参与这些讨论,只是在心里嘀咕着,袁项城难道不知道废除科举会给清廷带来多大的打击?以他的眼界肯定能看出来,却依旧选择了再三上书,难道就是要挖清廷的根?
想想也是,他现在大权在握,朝廷却对他倍加防备,那些狗屁都不是满人王公还看不清楚形势,依旧把他当奴才看待?这如何能忍?
接着他们又聊起了另一件事,那就是立宪的呼声,前两个月小鬼子和老毛子在东北展开激战,小鬼子竟然接连获胜,给清廷上下以很大震动,朝野上下普遍将这场战争的胜负与国家政体联系在一起,认为日本以立宪而胜,俄国以专制而败,“非小国能战胜于大国,实立宪能战胜于专制”。
这话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耳熟?就跟后世网上那些天天嚷嚷着都是体制问题一样。
张謇对立宪也很热衷,章星九估摸着他曾经多次出国考察,对立宪制度原本就有好感,而且身为状元却只能当个商人,心里难免有些不甘,而要是立宪成功的话,或许还可以在政坛有所作为。
这件事跟震旦大学的关系没有废除科举那么密切,聊了一会儿就算了,校董们继续商量着如何买地、如何兴建校舍、如何筹备暑假的招生考试等等。
这些事情都聊完了,张謇又拿出了一个新的问题,他看着章星九问道,“州平,我记得去年你曾经说过,若是我们几个的生意遇到技术问题,可以钱请学校做研究?不知此事是否属实?”
“当然可以,不只是诸位,其他沪上的企业也可以跟我们合作,委托我们进行专项研究,欧洲和美国很多大学都跟企业有类似的合作。”章星九顿时精神一振,要是能借着这个机会树立起样板,那震旦大学就又多了一条吸纳资金的渠道。
“那就好,事情是这样的!”张謇点点头继续讲道,“诸位或许也知道,老夫当年能侥幸考中状元,就是策论中关于‘盐铁’的论述得了朝廷的青睐。”
“老夫一直对盐业非常感兴趣,此前也做过一些调查,出国考察时也经常留意其他国家的盐业情况,这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华夏百姓食用的粗盐,氯化钠含量不到50%,且含有大量有害成分,而欧洲已经规定,牲口食用盐的氯化钠含量必须达到80%。”“也就是说咱们华夏百姓吃的盐,连欧洲牲口吃的都不如,我当时听了简直羞愧不已,当时就下定决心要办一家盐业公司,生产出质量更好、价格更便宜的盐来。”
“最近几年朝廷关于盐业的管制有所松动,老夫这家盐业公司终于能办起来了,在开办之前老夫专门去了东洋,到松永町盐业所学习制盐法,又邀日本技师崛田信男、德田乙五郎、石井千代吉3人前来查勘盐田试验区、指导监造.”
“前后耗费白银四万余两,在北河界北辟地120亩筑堤开港,建造了30亩盐田及相应的日式灶舍,设釜试制,忙活一年却仅仅收获精盐91桶有奇,质量虽好,产量却是太少了。”
“所以老夫想请州平挑选几位熟悉盐业的老师学生,前去盐场调查分析,若是能找到提高精盐产量的办法,老夫定当厚谢!”
章星九立刻表态,“状元公欲兴实业,这是大好事,要是能借此机会带动华夏盐业的发展,减轻百姓的负担、改善百姓的体质,那就是功德无量,所以此事我一定好好挑选人手。”
话是这么说,该有的规矩还是得有,章星九给他介绍了技术合作的模式,震旦大学先派出人手对该项目进行评估,要是能做就给张謇报价,张謇能接受,双方签订合同确认,张謇再根据项目的进度逐阶段付款,直到项目最终完成。
而且章星九也觉得盐业很有前途,盐不仅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学基础原料,完全可以依托制盐业打造一家综合性的化工厂。
所以他代表震旦大学提出,想在张謇的同仁泰盐业公司入股,这样将来盐业公司盈利,震旦大学也能拿到分红,便又多了一条资金来源。
张謇没有当时就做出决定,只说让章星九尽快派人过去考察,至于入股的事情,等考察结果出来再说。
章星九答应下来,很快就挑好了人选,让他们去同仁泰盐业公司的生产厂区进行摸底调查。
他们抵达厂区的时候,张謇正好也在,闻讯立刻出来迎接,这一看脸心里就开始犯嘀咕,领头的人也太年轻了吧?瞅着也就二十出头的样子,他有这个本事么?
张謇按捺住不快问起了来人的姓名,来人自我介绍道,“学生范源让,字明俊,是震旦大学化学系大三的学生。”
待会儿还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