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现在常凯申的内心十分矛盾。
王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刚毅俊朗的外表,确实深得他心。
但太原兵工厂一事,确实拨到了他的敏感神经。“德邻,你觉得.在党国内部,真的存在新晋系吗?”
淮北大捷之后,这个称呼在内部闹得沸沸扬扬,不知道是谁传起来的吗,人人都说山西有两个军阀头子。
李宗仁面无表情,内心却已经翻江倒海。
这该怎么回答?
没有?
但王奉对手中军队的掌控力度,确实有些过于牢固了。
下面还有自主经营的兵工厂,看上去和阎老西几乎没什么区别。
说有?
恐怕对战局不利啊!
见李宗仁不出声,常凯申挥挥手:“我会在徐州待几天,以后每天的前线军报,都送一份到我这来!”
说罢,便站起身离开司令官办公室。
徐州近郊。
王奉率领军队,在原野之上穿行。
吉普车内,赵方远送上来一份军报,上面写着已经探明的战场基本信息。
第二师团来势汹汹,除了师团级的主战兵力外,支援部队也是全部拉满。
光是一个重炮旅团,就能让人感受到滔天压力。
这可不是师团下属的野战炮联队能够比拟的。
除了常规的105毫米榴弹炮以外,还配属了大量的150毫米榴弹炮。
150毫米
一枚普通的105毫米榴弹,重量在20公斤上下,而150毫米榴弹,重量能达到惊人的50公斤。
装药量至少多了1.5倍。
妥妥的战略级压制火力。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骑兵旅团。
在冷兵器时代,骑兵就天克步兵,即便到了热武器时代初期,骑兵对步兵也保持着一定的压制力。
虽说重机枪的发明,标志着骑兵时代的落幕。
但前提是,要有足够的重机枪。
就按照现在国军的实际火力配置,骑兵旅团的威慑力,比一支战车联队还要强。
空军更是强横到没边了。
第三军团能在这种情况下,坚守临沂多日,着实是有些不易了。
赵方远:“长官,这第二师团,原本的任务是驻防东北,防御苏联进攻,现在被调到了华北,单一师团的作战力,就远超之前所遇到的.”
王奉将军报折好,冷哼一声:“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别管对手有多强,火力悬殊又能怎么样?这叫瘦狗敢屙硬屎!”
“不就是一个甲种师团,难不成一个师团,就能包打天下了不成?”
“把我这句话传达给各级军官,让他们都好好听着点!”
赵方远点点头:“是!”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大战在即,在所难免的出现人心浮躁。
尤其是那两个主力军,补充的新兵,大多都是第五战区的预备役,无论是在军事素质,还是思想政治上,都比不上自己手下的预备役。
但等拉到战场上,磨砺两天就会好很多。
没有什么教训,能比鲜血来的更刻骨铭心。
王奉:“距临沂还有多远?”
赵方远将地图放在腿上,取出尺子测量。
“长官,直线距离至少还有一百公里.”
一百公里.
按照目前的行进速度,至少要五天以上。
王奉望向窗外浩荡行进的大军:“但愿第三军团能顶着住吧。”
此时,临沂城。
日军用重炮轰击城墙,一枚150毫米榴弹砸下去,顷刻间便能将城墙撕碎。
“杀给给!”
“冲锋!”
一线指挥作战的鬼子军官抽出佩刀,大声高喊。
身旁的鬼子兵立刻冲出战壕,呈散兵阵型向城内冲去。
残垣断壁之间,只有微弱的枪声回应。
城内指挥所。
庞炳勋焦头烂额,日军合围临沂城,那那都在告急,但现在手里的兵都被派了出去,就连自己的警卫营,也跟着投入了战斗。
“参谋长,李长官承诺的援兵,到底什么时候能到?”
“再这样下去,恐怕就要全军覆没了?”
徐祖贻放下望远镜,表情十分镇定:“我多次向长官催促,想必此刻援军已在路上了。”
他说这话的时候,显然也没有底气。
作为战区总参,对各地兵力部署烂熟于心。
哪支部队能挑大梁,哪支部队难堪大用,心里跟明镜似的。
就算真来了援兵,估计也是第89军。
庞炳勋将信将疑:“希望如此吧”
指挥所内陷入了沉寂,只能听到外面不停的枪弹声。
两三分钟后。
一名士兵急匆匆跑来:“报告长官!”
“战区长官部电报!”
庞炳勋心中一激灵,眼疾手快,抢先接过电报。
“给我看看!”
上下扫视一眼,随即眼神中顿时亮起希望。
“是援兵!李长官派援兵过来了!”
年逾甲的他,此刻笑的像个孩子一般。
于绝境之中燃起的希望,力量就是如此强大。
徐祖贻也有些诧异,在他印象中,目前战区根本就无兵可派了。
“是哪支部队?”
庞炳勋:“新编第一军团,大概要在五日后抵达。”
徐祖贻皱眉,放下望远镜。
王奉军团?
在他印象中,这支部队在淮北战役中损失较大,这才过了不到半个月,应该还在抓紧休整才对。
但能来总归是件好事。
庞炳勋走到作战地图旁:“传令各部队,加紧防守,援军就在路上!”
“通知炊事班,能做什么做什么,让弟兄们吃两口好的!”
有时候鼓舞士气就是这么简单,一个明确,可以看到的希望。
还有一顿热腾腾的饭菜。
士兵敬了个礼:“是!”
庞炳勋盯着作战地图,嘴里嘟囔着:“狗娘养的小鬼子,想要吃掉我第三军团,他还缺副好牙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