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立业巴蜀,玺之袁郎
屋外朔风拍打窗框,发出呜呜之声。屋内橘黄色的灯盏被点燃,驱散屋中的黑暗,却见孙坚父子与帐下心腹围绕案几而攀谈。
朱治满脸忧色,说道:“袁术依仗家业,不修德行,豪桀纵横,士民厌弃。以治之所见,袁术无王霸天下之德行。使君武略超群,不亚曹、吕,今为出寻前程,不如还江左立基,以舟舸为马,或能割据一方。”
“张虞与二袁相争天下,三者必有一胜。使君如能割据江左,进能如赵佗称王,留威名于青史;退能效窦融归汉,子孙延绵福祚。”黄盖深以为然,说道。
孙坚坐于榻上,拄剑立于身前,神情阴郁,说道:“袁术知我于荆南、江东深有根基,故据不用我征江东,而命我屯兵颍川,为其固守边疆。今欲至江东立业,袁术岂会放行?”
说着,孙坚以剑戳地,叹气说道:“人皆以江东猛虎称我,然我受制于袁术,如园中观赏之虎,安敢言猛!”
见父亲心思忧愁,孙策奋身而起,说道:“袁术自坐拥荆楚起,便欲窥探长江上下,仅因夷陵、白帝水道艰险,刘焉用将得当,故难以破关而入蜀。父亲既不能还江左立业,何不如西逆长江,破白帝,据江州,下巴蜀,至益州立业。”
继而,孙策看向孙坚与孙氏老将,说道:“益州者,天府之国,沃野千里,民有百万。高祖为业,以开汉室之业;公孙为基,以据世祖之兵。今刘焉老迈迟缓,州内大族横行,故我孙氏如能至益州,进效赵佗之业,退仿窦融之绩,将能得意于一时。”
赵佗不用多说,南越国主,在秦末割据于岭南,在西汉时被汉武帝派兵讨平。
窦融为凉州五郡之主,于西汉末年割据河西,在刘秀率大军征讨陇右之时,知汉中兴之势不能阻,故率凉州归降。在归降之后,刘秀善待窦氏,以至于窦氏声威仅次于皇室,官府邸第相望京邑,宗亲、外戚、功臣不能比。
当然了,盛极则衰。汉明帝上位后,为了兴除刘秀积弊之政,前后多次向窦氏发难。窦氏遭遇打击、清洗,虽权势不如以往,但依旧是东汉时期少有的名门望族,堪比东汉中晚期的杨、袁二氏。
窦氏权势一直延续到曾孙窦宪,窦宪因燕然勒石之功,进封大将军,嚣张跋扈于一时,更是欲暗害汉和帝。汉和帝察觉其阴谋,先反杀了窦宪,并大规模清洗窦氏旧人,至此窦氏才宣告衰微。
以赵佗、窦融二人为例子,其实变相说明了孙坚父子的志向,他们在袁术身上看不出大一统君主的潜质,故决意脱离创业。而创业的目的,便是如赵、窦故事,希望能帮孙氏博个未来。毕竟争霸天下实在遥远,他们尚不敢想象。
孙坚看向孙策的眼睛里尽是欣赏之色,有子雄壮至此,何愁自己打下的基业无人继承?
微微颔首,孙坚无奈说道:“袁术如能放行,莫说至巴蜀立业,纵让我至交州亦愿。仅是袁术忌惮我,不愿准我统兵,故如何说服袁术放行,则是为困难之事。”
朱治沉吟少许,说道:“袁术窥探益州久矣,仅无大将统兵西征。使君欲率兵讨江左难,但率兵征益州易。”
“哦?”
孙坚兴趣骤燃,问道:“君理何出此言?”
朱治说道:“袁术之所以不愿见使君东征,实忌使君为吴郡人士,亲信多为江左之人,故纵使君东征便如纵虎归山。然西征巴蜀不同,使君于蜀中无人脉根基。今时袁术迟迟不能破白帝入蜀,便是帐下无将可用。”
“昔袁术于争豫州,以使君为豫州刺史,将周氏驱逐出豫州。故使君请命出征,袁术或会以旧时故事待使君,以使君开道入蜀,而他遣官出任太守,侵占使君胜果。”
孙坚虽没死在黄祖手上,但却因根基之故,被袁术吃得死死。在孙坚击退周氏之后,袁术依靠袁氏根基在汝南,很容易便掌控了豫州。而孙坚在政治上慢了一拍,便一直依附于袁术。故孙坚征益州,袁术说不准会让孙坚继续啃硬骨头,而他在后头窃取胜利果实。
闻言,孙坚紧握剑柄,冷笑说道:“此番如能出征,我岂能中袁术旧计!”
黄盖迟疑说道:“虽说出征益州易,但袁术疑心重重,怎肯准使君率兵出征。毕竟西征益州,少需一、两万人,多则四、五万兵马。”
孙坚握剑眯眼,说道:“我今有步骑万人,若能再得万人水师,我便能破白帝,下江州。至巴地招兵募马,能有数万之众,便能席卷巴蜀。”
“今不仅要让袁术准使君出兵,更要让袁术资助兵马,怕是愈发困难!”黄盖忧烦道。
“难道使君便要久居于人下不成?”朱治反问道。
“这”
众人犯难之时,孙策按剑踱步,深思得一计,谓众人说道:“父亲于雒阳得传国玉玺,而袁术窥探此宝久矣。父亲如能舍玉玺,或许能让袁术放行。”
“玉玺?”
孙坚目光由是深邃,说道:“伯符安敢断言,袁术得玉玺,便会放我出兵?”
孙策咬牙说道:“父亲出征豫州之时,袁术屡屡遣人相逼母亲,探寻玉玺口风,而母亲言辞拒之。母亲恐父亲得知此事会与袁术起刀兵之争,故叮嘱家中众人不准向父亲泄露消息。”
“我观袁术屡屡寻玉玺,其实有篡逆之心。今如能舍玉玺于袁术,袁术或不再猜忌父亲,会准父亲统兵远征。”
“啪!”
孙坚怒拍案几,说道:“我为袁公路出生入死,而他竟敢以此待我妻儿,此仇不报,非丈夫也!”
见状,朱治赶忙劝道:“今时之仇,使君后报不迟。如公子所言,如能以玉玺换得出征机会,使君可从矣!”
孙坚长吐浊气,说道:“昔我被玉玺迷了心窍,不仅与袁术冲突,更自绝于天下。今不能得脱牢笼,我要玉玺有何用?”
“父亲英明!”
孙策敬佩说道:“玉玺虽为传国之宝,不可不重。但如不能摆脱束缚,得玉玺有何用处?父亲以玉玺换基业,实乃大智英明之举!”
朱治大为感慨道:“使君有成大事之胆略,今欲得基业,需先舍得。”
铿锵一声,孙坚抽出宝剑,凝视着闪闪发光的剑身,脸上露出为大业誓死不休的坚毅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