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朝谒天子,公路志骄
雒阳,虞安殿。
“仆参拜陛下,愿陛下永享嘉福,长乐未央。”
崔琰将礼单交于侍从,让侍从转呈于刘协,说道:“陇右叛军宋建自称河首平汉王,于枹罕称王置官为乱十年之久。而今马腾暗连羌人犯边,张侯思平陇之事,故难以动身,特命仆代献重礼,为陛下庆贺新年。”
刘协打开礼单,见张虞所献礼单丰厚,嘴角不由咧开,笑道:“车骑将军讨公孙有功,拨粮赈济朝廷有绩,今又令卿献礼朝谒,当是我汉室之福啊!”
说着,刘协看向杨彪,问道:“车骑将军有功于朝,朕欲迁升骠骑将军,不知杨卿以为如何?”
自朱儁被刘协气死之后,杨彪作为弘农杨氏子弟,且与二袁有姻亲之交,逐渐被刘协所依仗,并与董承共领尚书事。
杨彪恭敬说道:“公孙瓒作乱,车骑奉令讨贼大胜,恢复幽州,足以迁封骠骑将军。而献粮赈灾之业绩,陛下可酌情赏赐食邑,以明陛下赏罚公正之名。”
顿了顿,杨彪补充说道:“后将军袁绍献粮赈灾,献公孙瓒告罪表,彪以为应当同赏。”
朝廷东迁雒阳之后,为了给袁绍上眼药,拒绝了袁绍求官,而是刻薄给了后将军,甚至低于前将军公孙瓒。而今袁绍不满自己官爵太低,在雒阳粮荒之时,送了不少粮草,算是希望朝廷能将他的官职往上提一提。
闻言,刘协不由暗自皱眉,为杨彪帮袁绍说话而不满。
朝廷之前自辖的疆域不大,仅河南、弘农、朝歌三郡尹,朝歌郡虽是由河内荒废的乡县设立而成,但若能整顿治安,至少能有数千户百姓。然袁绍贪图朝歌郡,直接让张郃占了,并将郡守刘艾赶了回来。
“那便拜袁绍为前将军!”刘协闷声说道。
“陛下英明!”
杨彪知袁绍干的事不地道,见刘协小迁袁绍官职,便没有继续说话。
“琰代车骑将军,拜谢陛下天恩!”
见刘协拜张虞为骠骑将军,崔琰识趣行跪礼,向刘协叩首谢恩。
“崔卿免礼!”
刘协面带浅笑,伸手虚扶,说道:“卿回安邑之后,代朕向张侯问好,望他能早平陇右叛军。”
“多谢陛下!”
在拜谢起身之后,崔琰俊朗的脸上露出迟疑之色,拱手说道:“张侯另有一事上报于陛下。”
“准!”
崔琰说道:“禀陛下,张侯知京畿困顿,陛下处境艰辛,今特请陛下与诸卿暂至安邑就食。待明年春生,可再移驾京畿。”
此言一出,殿内群臣议论声四起,似乎对就食安邑有不同之见。
刘协眉头微皱,否决说道:“张侯爱护朝廷之心,朕今已知之。若张侯爱护汉室,不妨多资助粮草,至于迁至安邑就食则是不必!”
“遵命!”
见刘协第一时间否决,崔琰便没有继续说话,甚至没有解释张虞用意,而是有意让朝堂公卿揣测张虞用意。而崔琰沉默之态度,让不少人为之臆想。尤其是受袁绍收买的臣子已将此事记下,准备告诉远在信都的袁绍。
很快,朝廷因无事而散,董承不解张虞用意,特意在离殿之后寻上崔琰。
因董承女儿为皇后之故,今他已贵为卫将军,录尚书事,身份与之前大不相同,而不再是依附于张虞麾下的将领。
“敢问崔君,君侯请天子与诸公至安邑就食,不知是否有奉天子,迁都安邑之念?”董承明晃晃问道。
崔琰沉吟少许,说道:“君侯无此之念,仅是因出于爱护之心。陛下迁与不迁,君侯皆可。”
说着,崔琰念及张虞临行叮嘱,说道:“明岁君侯西征陇右,若京畿突发变故,君侯出兵不及,董君不妨以袁术为外援。”
闻言,董承疑惑问道:“君侯可是言暗指袁绍?”
崔琰摇了摇头,笑道:“君侯别无他意,仅是为防万一之事。”
说实话,崔琰都不清楚张虞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仅觉得张虞似乎有意让袁术插手京畿事务。
董承捋着胡须,思虑说道:“张侯之意,我已知之,有劳崔君传话。”
“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