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市租
西汉的县分为京县、大县、小县。
京县只有一个,就是京畿长安。
大县和小县的区别,在于一县的户口人丁。
人口在一万户以上是大县,县长吏是县令,秩一千石到六百石。
人口在一万户以下是小县,县长吏是县长,秩五百石到三百石。
小县的县尉不过二百石。
对于郭解来说却是个重大突破,迈过属吏的门槛,正式成为一名长吏。
尹齐赞叹道:“赵公遇见欣赏的吏员,真是不遗余力的提拔,居然想着举荐郭解担任一个小县的县长吏。”
赵禹很受用这句话,笑眯眯的说道:“你们二人早就有机会提拔小县的县尉,却赖在本吏身边不走,如今郭解反倒是后来者居上,后不后悔?”
尹齐、王温舒两人对视一眼,笑而不语。
小县的长吏虽好,却不如京畿的列曹,何况两人深受赵禹的倚重。
水涨船高。
等到赵禹提拔右内史,郡官寺的门下五曹,已经有两席给他们二人留着,只剩下三曹。
留给长安官寺数百名属吏的门下五曹不多了。
“嗯?”
张汤轻‘嗯’了一声,看出赵禹的真正意图:“赵公应该是在考校郭解,只要他能胜任功曹,等到赵公担任右内史,就能直接提拔郭解担任一郡的门下五曹。”
酷吏比起任何官吏都要遵守汉律。
官吏的任免,有着严格的规定。
六百石以上的官吏,是由天子进行任免。
二百石以上的官吏,是由丞相进行任免。
剩下的百石小吏,郡太守和县令可以自行征辟,不过,也只是初选,经过朝廷的复审,方能正式任命。
只有一百石以下的小吏,郡太守和县令可以随意任免。
不用上请。
郭解早先不过是一个县的都亭长,直接提拔一郡的郡曹,还是门下五曹,履历过于单薄,肯定会被朝廷驳回。
郭解担任过长安的门下功曹,就不同了,哪怕只是担任了一天。
履历也足够丰富。
“赵公。”
这时,铃下走进后堂,恭声道:“郭解想要征调几名贼捕干。”
征调贼捕干?
这是要抓人啊。
赵禹挑了挑眉头问道:“郭解刚刚上任就要抓人,他想去抓哪名官吏?”
只是去把普通的平帻庶民,不用禀报给赵禹。
以郭解在长安贼捕干的名望,只需要说一句话就能随便抓人。
郭解找到了铃下,专门说一声去抓人,应该是去抓官吏。
铃下说出官吏的名字,给了赵禹一个惊喜。
“高市的旗亭长赵布。”
铃下心中感慨,郭解过于与旗亭长赵部平级,都是亭长,现如今却能抓捕旗亭长问罪了。
赵布?
长安官寺的市掾赵孟族弟。
“高市的旗亭长?”
赵禹的神色中带着几分诧异:“郭解进入閤下的便坐短短半天,就能查到赵布的头上?”
不仅是赵禹,就连张汤都感到了意外。
着实想不到郭解一个弁虎的莽夫,竟然擅长处理吏事,并且这么的快速。
屁股还没坐热,就查到了赵布头上。
郭解在赵禹心中的分量再次重了几分。
“尹齐。”
赵禹直接让贼曹掾尹齐跟着一起去抓人,可见对于郭解的重视:“你跟在郭解身边,把他审讯赵布的过程全部记下,回来告诉本吏和张汤。”
尹齐一脸的惊奇,拱了拱手,迈步走出听事堂的后堂。
“上吏叫来小吏有何事?”
赵亭长穿着一件缯布襦袴,手掌没有老茧,不像是一名习五兵的武吏亭长,更像是便坐的文吏,走进门下的功曹便坐,心绪紧张的朝着郭解作揖。
不知道哪个月的月言簿出现了纰漏,惹来功曹郭解把他叫到閤下。
说是喊来。
其实是调遣贼捕干抓过来。
贼捕干前往高市的旗亭,除了没有用麻绳反绑双手,脚踝没有戴着脚鈇脚镣,几乎是把赵亭长羁押过来。
赵亭长站在便坐门口的廊庑下,战战兢兢,时不时伸出缯布袖口,擦了擦脑门的冷汗。
他心中有鬼。
“不用紧张。”
郭解一眼看出赵亭长的情绪不对,漫不经心的询问道:“这几个月以来,高市的月言簿,记录着催交市租一万六千二百匹布,是否属实?”
市租是商业税。
功曹的钩校工作,有两种查账的方式,验明月言簿的记录是否准确。
有没有出现误报、瞒报的情况。
一种是参考不同官吏的月言簿,一一核对,查看有没有不一致的地方。
第二种是直接去实地考察,比如郭解前往高市,按照高市月言簿的记录,找到缴纳市租的商贾,查看是否真的缴纳了市租。
旗亭的催交市租,属于长安官寺的市掾管辖。
旗亭长赵布递交上来的月言簿,记录着催交了一万六千二百匹布。
市掾赵孟递交的月言簿,却只记录着高市催交了一万六千匹布。
中间有着足足二百匹布的亏空。
不是一笔小数目。
市掾主市场治安、催交租课、平准物价。
赵亭长和赵市掾又同时出身于五士里,就不得不怀疑两人的催交市租,存在着见不得人的勾当。
“原来是催交市租。”
赵亭长暗自松了一口气,伸出缯布袖子,擦去最后一点冷汗,整个人放松下来:“可能是某些商贾没有按时缴纳市租,耽误了几天,进入下个月,使得缴纳市租的记录,写在了下个月的月言簿。”
月言簿是一个月一记录。
月末的三十日没有缴纳市租,拖到下月月初的一日缴纳市租。
就会把上个月的市租,记录在下个月的月言簿。
郭解冷冷的盯着赵亭长,根本不相信他说的话,这套说辞太熟悉了,明摆着是在踢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