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令下达,全军顿时就开始了准备,等所有人一一离开帅帐后,王晋武也迈步走出了帅帐,此时明军的大营各部在诸将的指挥下进行井然有序调动,大战即将开始。
看着这一幕,王晋武心中感慨万千,这一仗意味着什么,作为主帅的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仗大明准备并谋划了多年,目的就是要一举解决辽东问题,为大明彻底解除这个心腹大患。
王晋武就是朱慎锥指定的执行人,他身上肩负的重任可想而知。一旦这仗赢了,那么困扰大明长达近三十年的建奴问题就彻底解决,而他王晋武也将走向人生巅峰,其功绩被后人所铭记。
作为一员武将,封狼居胥是人生最高的追求,而现在因为蒙古的逐步稳定,自然是不可能了。但平定辽东的功绩从实际来看不亚于封狼居胥,只要做成了这件事,王晋武必然能在历史上留下浓浓一笔,同大明开国那些先辈们,徐达、常遇春、李文忠等人并列。
想到这,王晋武不由得豪气万丈,可同时也未免有些愁绪。他清楚的知道这一仗恐怕是自己领兵的最后一仗了,这同他的年龄和身体无关,要说年龄如今的王晋武才是壮年,至于身子更是健壮的很,而且此战后,以王晋武的功劳,由侯爵进封为公爵是一定的,在出征之前皇帝朱慎锥已给了他这种暗示,而灭建奴之功也足以他登上公爵之位。
可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王晋武就不可能继续领兵了,何况他现在还是内阁的阁老。虽说他是皇帝的表弟,是大明的勋贵外戚,但正因为如此未来王晋武将不会再有亲上战场的机会,作为武将的功劳太大,一旦封无可封,这可不是一件好事。
王晋武心里很明白这点,所以他对这场战争尤其重视,现在终于要到了关键时刻了,这些日子他一直不用全力拿下盘山,一方面是为了借盘山之战练兵和磨合各部军队,另一方面也是想用盘山来引诱八旗主力往这边聚集,以明军火器的优势不断消耗对方,从而占据主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建奴那边估计是察觉到了自己的意图,或者说建奴因为多尔衮的缘故准备在主力返回之前重新调整战术。面对这样的情况,王晋武也已判断出了建奴的想法,再加上作为主帅的他早就全盘做好了安排,无论从目前局势还是计划时间来看,彻底拿下盘山的时机已成熟。
当日,明军除维持部分规模对盘山的进攻外,大军已做好了后续准备,翌日清晨,随着王晋武总攻的命令下达后,作为先锋的祖大寿就带着辽军精锐嗷嗷叫着对盘山发起了猛烈进攻。
这一次进攻的强度和烈度是之前无法相比的,明军拿出了十分的力气,仅小半个时辰,盘山的建奴就吃不住力了,虽然建奴八旗和所属汉军旗拼死抵抗,意图和之前那样继续守住盘山,但在强大的明军面前,他们的努力却是徒劳的。
之前的明军不是打不下盘山,而是没有用全力去打,而且为了练兵和磨合军队,明军之前进攻的力度并不大,这就给了建奴一个错觉,那就是明军虽比之前强了不少,可强的也有限,只要他们守在盘山,有足够的兵力,就能把明军死死挡在辽西走廊的出口。
可谁想祖大寿发起进攻后,建奴守军瞬间就感觉到了不对劲,对面的明军打的实在太猛了,建奴和祖大寿也算是老对手,双方打了数十年仗,可一直以来祖大寿守城有一套,但打野战却从不是建奴的对手,更何况这一次攻守相易,祖大寿领兵猛攻建奴驻守的堡垒,这还是头一回。
祖大寿作为辽东的大将,也是大明的高级将领,他能先后在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这些人手下混的如鱼得水,并同吴襄一起牢牢掌控住辽军,成为辽东将门巨头自然不是什么废物。
哪怕祖大寿曾经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手下吃过多次败仗,甚至有一次还走投无路最终假借投降只身逃脱,但却不能否认祖大寿的军事能力。
仅仅从军事能力上来看,祖大寿在整个大明将领中都是排在前几位的,他的几次战败从实际情况来看也不是祖大寿指挥不当或者无能。
作为顶在前线的大将,兵力不足再加战斗力不如的情况下,祖大寿只能采取被动防御的手段,而在防御战中祖大寿往往都是率领其部身处建奴的包围之中苦战,就算如此他也没有放弃,反而鼓舞士气抵抗到底,哪怕粮食耗尽,祖大寿依旧以其他手段努力坚持下去,直到最终山穷水尽,这才以假降为由逃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