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百四十一章 军职军衔(2 / 2)夜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不过目前还做不到肩章或领章的设计,因为服饰的不同弄上去不伦不类,只能以胸章结合补子来作为区分,但想来随着以后的军制不断变动,未来军队的服装也会陆续统一,等到时候即可逐步向后世的模样进行转变了。

吴襄在面圣后很快就被正式授衔,他的级别不低,直接授予金吾将军衔(上将),摸着别在胸口的四颗金星,吴襄倒很是高兴。之前他没搞明白这军衔的用意,等看完了皇帝给他的关于军中军衔军职的划分后很快就弄清楚了这些玩意的不同,皇帝能够给他这样的军衔,哪怕他现在没有实际军职,对于吴襄来说也算是很不错了。

而且整个大明拥有和他同等军衔的连十根手指都没有,除去王晋武、周安民、黑云龙、秦良玉、郑芝龙外再加三个老牌勋贵外也只有自己了。

王晋武不用说,他可是目前大明军中妥妥的第一人,手里掌控着大明最强悍的军队——新军,这个军衔非但名至实归,而且对于他来说甚至低了些。要知道以王晋武的身份,就算是龙虎将军甚至金吾大将军也没问题,可偏偏皇帝特意压了他的军衔,仅仅只授金吾将军衔,这并非是打压,而且对王晋武的保护,如果唯独王晋武超出诸人,这样对他并非是好事,枪打出头鸟,到时候不知有多少人会盯着他,反正以后还有机会升职,何必在乎现在这点虚名呢?

周安民也是一样,虽他已不掌控锦衣卫,可从身份和地位来说得到这个军衔不算为过。黑云龙很早就跟着朱慎锥了,现在又是宣府总兵,掌控除新军和辽军外大明最精锐的边军,从资历来说毫无问题。

秦良玉虽是女人,但功勋卓著,又有封爵,而且如今年事已高,这个军衔更多是荣誉不是实职,授金吾将军无人反对。

郑芝龙身份不同,他在福建地位特殊,虽然实际的军职并不高,可他本就是纵横四海的海盗头子,郑家的战船最强盛时控制了整个南海,郑芝龙招抚后为大明稳定南海起到了极大作用,再加上郑鸿逵的缘故,郑芝龙授予这个军衔也是理所应当。

而其他三个老牌勋贵算是安抚了,反正这只是军衔而不是军职,把这些勋贵拉进来,等于是搞搞平衡,同时也告诉勋贵们皇帝的态度。

除去他们几人外,剩余者比如祖大寿、吴三桂、李虎、李佑、郑鸿逵、左良玉、曹文诏、曹变蛟、黄得功、贺人龙、高杰等分别授予骠骑将军。刘良佐、刘泽清、陆义生、胡林等授予定国将军,而授予镇国将军和其余各级校官、尉官者就更多了。

当然这些授衔不是一下子就完成的,先从新军和边军中进行,一步步由京师向大明各地覆盖。而且吴襄等人因为已经就在京中,所以他们是第一批授衔,未来几年时间里,大明对军制的改变会一步步统一军职军衔的划分,同时也对目前大明军队结构进行从上至下的一系列调整。

穿着崭新的官服,胸前四颗金星闪耀,吴襄坐轿直接来到总参议府。

总参议府位于皇宫的西边,隔着海子和皇宫比邻,这里原本就属于紫禁城的范围之内,正德朝时期的豹房离这里很近,嘉靖中期开始不住皇宫时常会搬到皇宫外居住修道,其所住也在不远。

到了地方,吴襄下轿,衙门门口有全副武装的侍卫站岗,这里的侍卫都属于大内侍卫,大多都是勋贵子弟,也有不少军户子弟的佼佼者,这些侍卫穿着鲜明的盔甲,腰间挂着雁翎刀,一个个站着笔直,腰板直挺,隐隐有着一股气势。

吴襄迈步就朝正门走去,走到门口的时候侍卫一言不发立正对他行了军礼,吴襄郑重回礼,心中感慨这些侍卫的训练有素,像这样的素质就连他精锐的家丁也有些许不如,听说这些侍卫都是皇帝亲自让人训练的,而且大部分人还在新军中任职,未来还有不少人会直接进入军校深造,大明这么多年哪里见过这等情况?也就是当今圣上了,要不然根本不会有如此改变。

进了大门,吴襄直接往里走,这里他已经来过几回了,对里面的格局已很熟悉,很快就到了三进院的议事房附近,他的办公所就在前面不远,正当他要绕过回廊继续往前走的时候,突然听到议事房里传来有人说话的声音,声音听起来很是耳熟,而且似乎还在辩论什么,吴襄不由得停下了脚步,侧耳聆听了会儿,转而就朝议事房走了过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