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明所使用的总兵、副总兵(副将)、参将、游击将军、守备这些军职原本只是临时军职,但在后来的演变之下却成了实际军职。而最初朱元璋设置的以五军都督府为结构的军职,比如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都督佥事、都指挥使、都指挥同知、都指挥佥事、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镇抚使、千户、副千户、百户、副百户、总旗、小旗这些军职除地方卫所外五军都督府的职务全部成了虚职。
这样一来,还牵扯到了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的职权划分,兵部以之前的暂授临时军职取代了五军都督府本来的实际军职,从而把权力从五军都督府夺了过去,这也影响到了皇帝对军权的掌控,这是朱慎锥无论如何都容忍不了的。
如果任其继续下去,这个情况根本无法改变。所以从军职军衔下手,重新调整和确立军中的军职军衔,是极其有必要的。
根据多次商讨并结合实际情况,朱慎锥让人拿出了具体方案。未来大明的军职军衔分为四个等级,这四个等级等同于现代的将官、校官、尉官、士官。
其中将官分为四级,分别为金吾将军、骠骑将军、定国将军、镇国将军,以对应现代将官军衔中的上将、中将、少将、准将四级,此外还保留龙虎将军(大将)、金吾大将军和骠骑大将军(元帅)这样的后续军衔作为晋升。
至于实际军职,把卫所军职和边军军职进行统一合并,分为都督(提督)、总兵、副总兵(副将)、参将、游击将军这些等级军职,指挥使职务直接不留存于军中,全部转为地方卫所和未来的警察司内军职,也就是由现有军职转为预备役和警察警衔职务。
其中都督(提督)可领一至三军,相当于目前的总镇总兵,等同于后世集团军司令,由金吾将军(上将)担任,总兵可为都督(提督)副手,领一军也就是普通总兵职务,由骠骑将军(中将)担任。
副总兵为总兵副手,领一师,由骠骑将军或定国将军(少将)担任。参将可为副总兵副手,领一旅由定国将军或镇国将军(准将)担任。游击将军可为参将副手,同样可领一旅或四营,由镇国将军担任。
这些就是高级军职,至于将领之下的军职就是校级军官了,校级军官分三级,改武散衔中的安远将军、怀远将军、定远将军军衔为安远校、怀远校和定远校,其职分别对应守备副守备、千户副千户、百户副百户这三级职,其中安远校也就是守备或副守备可为游击将军副手,领三到四营为一团,怀远校可为定远校副手,为千户副千户,实领一营,定远校可为怀远校副手,为百户副百户,领一官或三哨。
下级军官为尉官,和校级一样分为三级,分别是飞骑尉、骁骑尉、云骑尉,三级尉分别对应哨、队的职务,其中级别最高的飞骑尉可为定远校副手,以此类推。
至于再下的士官,依旧以目前的总旗、小旗来设置,保持原来不变,是军队中的基层兵头,级别高于普通士兵,但不属于正式军官,可享受等同于正式军官大部分待遇,也可通过战功、或军校考核,可进行晋升尉官,如此就有了上升通道。
对于普通士兵也是一样,按照军功可提拔为小旗或总旗,陆续进行晋升。当然这个晋升的速度却是很慢的,毕竟要靠战功晋升很是不易,而如能考入军校或者推荐入学,学习后毕业授衔,那么最低的也是云骑尉,直接一步就迈入了军官行列。
这些军职军衔的分类参考了目前大明现有军职军衔,还采用了大明武勋加衔和散衔结合使用,看起来有些繁琐,可却也是必要的,而且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讲,这样的划分他们反而更明白些。
此外还规定军衔不等同于军职,军衔作为正式品级对应目前的官品,金吾将军、骠骑将军、定国将军、镇国将军这四级分别为正二品、从二品、正三品和从三品。
三级校官为正四品、从四品、正五品。三级尉官为从五品、正六品、从六品。士官的总旗小旗这些职务和以前一样,由从七品到从七品不等。
每级军官的军衔作为品级依旧在服侍上体现,但为了更好区别,同时朱慎锥还特意设置了类似之前金鱼袋的做法,给武将的服侍上增添了军衔标志,将官为金色,以金星作为区分军衔高低,校官为银色,以银星来区分。至于尉官同样是银色,但在银星中多了一条横杠。士官无星,仅以银杠多寡来区别,这种军衔模式几乎是造搬后世现代军队的军衔,看起来一目了然,很容易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