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百四十章 军制改革(2 / 2)夜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因为这个原因,许多武将身上的五军都督府的官职中所谓的左右都督全变成了虚职,而实际兵权全部在文官集团手里。这种情况直到朱慎锥入京后才开始改变,因为朱慎锥是用武力上位,他本身就掌控军队,手上还有一支强悍的新军,文官集团根本拿朱慎锥毫无办法,更不可能插手新军事务。

入京后朱慎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整顿京营,把原来的京营结构全部打散,留着京营的空架子另起炉灶,由新军协助重新整编。最终现在的京营已和以前完全不同了,虽然京营的名头还在,可已成了彻头彻尾的养老场所。

京营的实际力量已全部转移到了新军方面,从京营中挑选出来的士兵包括中下级军官通过整编组成了新军的一部分,用这个办法这才把京营的军权彻底拿回来。

此外,警察司的设置也是这个目的,通过警察司不仅能解决掉部分军权问题,还能就此改变大明已不堪重用的卫所制度。而且警察司名义上只是负责治安,但实际上却也是一支军队结构,可以说朱慎锥手里的警察司等同于后世的警察和武装警察的结合体,这样一来兵部就无法插手其中了。

吴襄在这些将领中官职最高,资格也最老,所以朱慎锥把总参议府右总参议的职务给了他。这个职务等同于副总参谋长,负责总参议府的实际工作,而左总参议的人选朱慎锥早就考虑好了,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周安民。

现在周安民已不是锦衣卫都指挥使了,自从朱慎锥安排他从锦衣卫退出来后,都指挥使就交给了别人,而且锦衣卫不是什么好地方,朱慎锥可不想让周安民在锦衣卫呆一辈子,这种地方呆的时间久了未来谁都说不清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所以把周安民安排在总参议府并担任左总参议职务是朱慎锥早就考虑的,周安民是朱慎锥最为信任的人之一,又是长公主的驸马皇帝的姐夫,而且周安民这人没什么野心,对朱慎锥忠心耿耿,让他来担任左总参议,再加上他原本在锦衣卫的经历,自然可以帮着朱慎锥控制住总参议府。

王晋武没有在总参议府任职,作为如今实际的军中第一人,如果继续在总参议府任职就不合适了。总参议府作为实际的总参谋部,如果让王晋武也入总参议府任职,那么他的实权也未免太大了些。

虽然朱慎锥信任王晋武,但也要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一个人地位太高,手中掌控的权利过大并非好事,除非朱慎锥想对付王晋武,要不然把他放在总参议府之外反而是一件好事。

至于李佑等人就没关系了,可以在总参议府中挂个职务,用来牵制吴襄、左良玉等将领,从而让其内部各派达到平衡的状态。此外各级将领都会在武学挂职,大明的武学真实命名朱慎锥也已想好,武学会按照之前的设置会分成几个教学结构,分别对中高级军官的进修培养和普通入学学子的教授学习等等。

这个武学正式的名字为“大明皇家军官学院”,自武学建立起后,以后大明的武职世袭转为实职情况会渐渐改变,但凡在军中任职的军官,无论官职高低必须要进武学学习(培训)完成学业毕业后才能授予实际职务。

这种做法彻底改变了以前武职中大部分是承袭职位的情况,也打破了大明开国以来卫所制世袭的问题,更大大减少了无数能力不足却占着军职这种问题。另外在同时,朱慎锥还着手对大明的军职、军衔进行了整理,这点他其实早就在做了,只不过还没正式推行而已,而总参议府和武学的成了,恰好可以推行这个新的制度。

之前曾经提到过,大明的实际军职和军衔很是混乱,这是因为大明原本的卫所制和边军制所造成的原因。这种情况使得大明军中军职和军衔各不匹配,甚至同等军职或军衔无法进行区别,反而要通过加官和实授来分别的情况发生。

为了改变这个情况,也是为了整顿军队和卫所制度,朱慎锥在一年前就已开始准备重设军职军衔了,下级军官的情况还好些,中高级军官这种混乱情况极其严重,把这些理顺,重新设置并且定义,这对军队是有极大好处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