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26章 通过隐身无人机来促进隐身战机发展(2 / 2)赞美诗2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王浩然现在的想法是:我可以去立项一个隐身无人机的课题。这总归是不需要和人抢吧?

嗯!不行的话,那就还跟西飞合作一把?

他和西飞合作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愉快的。

双方至今还保持着很好的协作关系。

此外,王浩然和西工大也有不错的合作。

盘古科技在西工大也是有好几个实验室的。

盘古科技每年会给西工大提供相当大一笔的科研经费。

这也让西工大近几年发展态势相当不错。

王浩然就决定,先给自己设计中的无侦7搞一台更好用一些的发动机。

其实,如今的龙国飞机发动机这个板块发展相当不错。

目前已经是研制出了一系列的涡扇发动机。

当然,龙国涡扇发动机的奠基者也是王浩然。

王浩然在想:涡扇发动机已经很成熟了。那么,我是不是应该有更高的追求呢?

比如,搞一台变循环发动机。

所谓变循环发动机,简单意义上来说,其实就是通过改变发动机部件的几何形状、尺寸或者位置,以便调节热力循环特性和动力输出的新型航空发动机。

这种变循环设计可以使得飞机能够在不同的飞行状态下工作在最佳的状态,这样就可以整体提升飞机的性能,使得其可以在最经济的模式下极致省油。

又可以在改变调节部件形状的情况下让飞机输出功率快速增加,使得其飞行速度迅猛提升。

一句话:有了变循环发动机,战机可以最低飞行个三四百公里每小时。

而最快的时速则可以达到两倍声速以上。

这样的话,战机的应用范围可就相当宽广了。

这个变循环发动机其实概念出现得挺早的。

最早可以追溯到1960年代。

鹰的ge公司曾经率先搞出来过一台120变循环发动机,不过,最终它也只能作为22的备选发动机。

这也可以看出来:变循环发动机别看感觉似乎挺简单的样子。

实际上,那是真的一点不简单。

毕竟,战机发动机想要在工作的时候改变部件的形状啥的,难度也是相当大。

那么设计貌似也会给航空发动机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简而概之:工艺还是做不到极致。

这也是为啥前世研究了变循环航空发动机几十年,最终一直到20年代也没能有一款成熟的产品开始应用的主要原因。

比如,136变循环发动机,由ge和罗罗公司合作研发。

这台发动机原本计划是使用在35战机上。

但是,最终它也没能被选中。

主要的原因还是稳定性不太够,安全系数无法保证。

王浩然知道变循环发动机研制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但是,他还是决定,要搞一台出来,先在无人机上使用。

无人机上只要能用得好,经过不断的改进,没准未来的一天就可以在主力战斗机上使用了。

王浩然的脑子里,现在有两款变循环发动机。

一款是鹰的136。

另一款则是龙国的25吨级别变循环发动机。

前世的时候,龙国的这款变循环发动机是为6代机所设计。

不过,试飞的6代机最终没有采用传统涡轮吸气式发动机。

王浩然决定把两者给结合一下。

虽然王浩然脑子里已经有了前世的完善的设计方案,但是,要想研制出成品来,难度却还是相当大的。

整个1986年的春节前期,王浩然都在实验室里琢磨着变循环发动机的一些技术难点。

变循环发动机的技术难点主要有这么几个:

首先,其控制系统相当复杂。

变循环发动机需要在做工状态下改变关键部件的位置、尺寸和形容,这就要求高度复杂的控制系统来精确地控制这些变化。

这需要搞出高精度的传感器和执行机构。

这还需要复杂的算法来处理大量的数据以及实时的调整。

其次,它的第二个技术难点是,该种类型的发动机需要在极端条件下工作,因此对材料和制造工艺就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变循环发动机的设计和制造需要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其制造难度和成本相对是比较高的。

第三,因为变循环发动机是需要在不同的飞行状态下对其性能进行优化,只有如此才能在不同的飞行条件下都达到最佳性能。

这种优化的过程说来简单,但过程十分的复杂,需要大量的计算和实验验证。

最后一个,变循环发动机的维护保养和维修都是需要搞技术门槛和专业知识的,一般的维修人员难以胜任。这也是限制其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

王浩然带领着自己的团队一点点地验证,进行了大量的复杂计算,不断地改进工艺技术。

甚至,他在春节期间都把大量的时间耗在了实验室里。

终于,历时3个多月,他终于在1986年的4月中旬把一款相当不错的变循环发动机样机给造了出来。

因为是用在无人机上的,所以,这第一台变循环发动机并没有采用实时改变关键部件位置、尺寸和形状的设置。

他汲取了汽车变速箱无级变速的一些经验。

他给这款发动机设置了7个档位。

只有当速度突破到某个限度的时候,发动机才会改变关键部件的位置,做出相应的调节。

通过调整燃油的供应以及涵道的大小、加压燃烧室的压力等,来改变发动机功率的输出。

这样就基本上可以让飞机在300公里时速到3500公里时速之间进行调节。

因为这款发动机是用在无人机上的,所以,它的绝大部分时间,速度只需要控制在300公里每小时就可以了。

若是有对方的飞机过来骚扰冒犯,则可以通过拉升飞行上限进行躲避,甚至可以对其航电系统进行干扰,让其吃个哑巴亏。

王浩然造出变循环发动机之后,就交给其他团队成员进行性能方面的测试。

而他本人则是开始对无侦7整体机身进行改良设计。

要想达到最好的隐身效果,那就需要对机身重新来进行设计。

比如,要想隐身效果足够好,那就要采用圆滑的曲线和倾斜的平面。

此外,还可以采取翼身融合、内外倾斜的双尾翼设计。

这样就能使得敌方雷达难以探测。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研制出最好最高效的雷达波吸收材料进行涂装。

这些吸波材料具有特殊的电磁特性,可以把照射到飞机上的雷达波吸收并转化为其他的能量。

这就可以把反射回对方雷达的信号强度给降到最低。

隐身战机有必要配备电磁干扰装备。

这样就可以发射假目标信号、噪声信号等干扰信号,这样就可以掩盖真实目标信号,舞蹈对方雷达探测结果。

隐身战机还可以通过采用深色涂装、低反光材料等技术,降低飞机在各种光谱范围内的特征。

比如可见光、红外、紫外等,这也可以让隐身战机在肉眼观察下也难以被发现。

这些也都是要充分考虑的。

隐身吸波涂料方面,其实也是个挺复杂的事情。(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