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26章 通过隐身无人机来促进隐身战机发展(1 / 2)赞美诗2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我们通常对于鹰的大型无人机如数家珍,什么捕食者、rq2先锋无人机、rq3暗星无人机等,一款款脍炙人口。

实际上,巨熊的大型军用无人机发展也是相当了得。

熊从50年代末开始研发无人机。

60年代就推出了图123猎鹰无人机。这是图波列夫设计局基于121型战略巡航导弹开发的远程侦察无人机。

图123具有巨大的机体,可以容纳多种摄像设备和电子侦察系统。

它飞行速度可达2马赫。

后来,他们还推出了图141侦察无人机。这是目前他们拥有的中程无人侦察机。

它挟带了多种探测设备,比如照相机、热成像仪、光学成像仪和影象雷达等。

也许有的人会有所怀疑:熊在电子科技领域似乎挺落后的吧?

它们怎么能造控制系统要求极高的远程军用无人机呢?

其实,熊的电子科技一开始并不算差。

熊的电子科技一开始和鹰一样走的是电子管路线。

不过,后来鹰开始走晶体管路线。

晶体管明显要比电子管更先进,可以在一小块基板上堆砌更多的电路图。

所以,鹰到了60年代中后期已经在电子科技领域领先于熊。

而熊则是持续在电子管这个领域浸淫。

制造大型无人机,其实完全可以用电子管电路图来构造控制系统。

不过是占用的体积比较大而已,作用还是能够起到挺不错的作用。

这就是所谓的力大砖飞。

巨熊造的东西,看上去很粗笨,但基本上还都挺耐用的。

军用大型无人机除了控制系统一定要足够强大之外,还必须得拥有很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

因为,它飞到别人地盘附近,跟操作手距离较远,很容易会被强磁信号干扰甚至是劫持,最终与操作手失联。

比如,前世的2016年,波丝就曾经使用干扰技术先干扰鹰军的一架捕食者无人机,然后将其击落。

所以,想要研制一架优秀的无人机,其抗干扰能力必须得足够强。

第三个问题,就是无人机的动力系统方面的问题。

军用大型无人机一般普遍用于侦察等方面,它的速度比较慢,大多数无人机最高飞行速度不过800公里每小时。就这么一个速度,面对防空导弹的时候会非常危险。

如上就是军用大型无人机面临的主要问题。

王浩然脑子里自然是有现成的作业可抄的。

他之所以下决心要研究先进的无人机,就是为了解决脚盆方面的问题。

那么,他要搞的无人机就必须得具备三点:

“第一,飞行高度要足够高!”

飞得高,对方就有点儿望尘莫及的意味。

如今的导弹,有很多是打不了太高的。

“第二,要研制一个强大的航电系统。”

这个航电系统包括:先进的雷达、优秀的飞行控制中枢以及抗干扰能力。

抗干扰能力这一点要充分考虑清楚。

当然,还要加上系列侦察设备,还要有打击能力。

那么,前世一个型号的无人机就浮现在了王浩然的脑海之中。

它就是:无侦7!

无侦7最高飞行高度可以达到2.3万米,已经可以躲避绝大部分的战机以及防空导弹。

最初的无侦7使用的是涡喷7发动机。

这款发动机属于老款,1963年就已经研制出来,之前一直被用在歼七上面。

不过,前世最初版本的无侦7使用的涡喷7没有开加力模式。

这样可以节省油耗。

但即便如此,其实涡喷发动机的油耗还是比较高的。

后来,无侦7的发动机就被更换为涡扇发动机。

大涵道比的涡扇发动机其油耗更低,可以让飞机滞空时间更长一些。

最初的无侦7,它是没有隐身效果的。

不过,后来也补上了这一短板。

毕竟,龙国的隐身涂料后来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在1980年代,隐身战机这个概念还是相当高级而且超前的。

如今,也就巨鹰在搞隐身战机,而且已经有了一些成效。

熊那边自然也在跟进,不过,暂时没有啥突破。

在王浩然的主持下,如今,龙国的第三代战机其实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对登峰造极的程度。

航电系统堪称独步天下,挂载的导弹也相当的齐全,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霹雳系列。

王浩然觉得,是时候补上隐身这个短板了。

毕竟,鹰的第一架真正意义上的隐身战机117已经在1983年服役了。

这架战机他们从1975年就开始设计研发。

原型机1977年已经完成,1981年进行了首次飞行测试,1983年开始正式服役。

这玩意当年出来的时候,可是轰动一时,惊艳全世界。

117采用了复杂的外形设计,雷达吸收涂料以及特殊涂料来达到减小雷达反射截面积的目的。

前世的时候,117曾经在打击椰枣的行动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摧毁了大量高价值目标。

不过,117因为在对南联的行动中被击落下来一架,鹰认为它有缺陷,不完美了,后来,它就被逐渐地雪藏。

但讲真,117真的算得上一架非常强大的战机了。

龙国其实也在进行隐身战机的研究。

不过,目前还没有特别大的进展。

负责研发的是沈飞和成飞。

这两家也在暗暗较劲儿。

王浩然作为穿越者,他自然是知道,后来成飞的方案被采纳,就有了歼二十。

而沈飞的隐身战机方案则被否了。

不过,沈飞也没有气馁,而是继续努力改进。

后来,沈飞的方案也得到了部队的支持。

那就是歼三十五战机。

这也是龙国的第二款隐身战机。

王浩然没有过多地插手隐身战机的研究。

是因为,人家拿到了科研项目,你若是主动插手,会让人诟病的。

他也不想什么东西全都自己搞定了。

总得给人一个表现的机会吧。

当年三代机他横插一杠,是因为国家急需三代机,而三代机又太过难产。

为了国家空军的发展,他就必须得想尽办法出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