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九十一章 皇帝哥哥(2 / 2)冰霜恋舞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赵兴也没客气,张口咬了一口。

宫里的点心都是那种精致却很小的形状,赵兴特意让御膳房做的大一些。

虽然如此,可为了能够保持形状,不碎开,也大不到哪去,还没有小丫的手大。

赵兴一口就咬掉了一半,小丫并没有任何不舍,反而笑的很开心。

“唔…好吃,你也吃。”赵兴含糊不清道。

“嗯。”

小丫咬了一口,高兴的眼睛都咪了起来。

这是她吃过最好吃的东西。

“再给你一块。”

赵兴咽下点心,拿了一块点心递给了小丫。

“不要。”小丫摇了摇头。

“嗯?”

赵兴一愣,问道:“是不好吃么?”

“好吃,这是小丫吃过最好吃的东西。”

“那为什么不要?”

小丫说道:“吴妈妈说了,每个人都一样多,不能多要。”

赵兴闻言沉默了,小丫头明明才两三岁,却懂事的让人心疼。

“没事,这块是哥哥的,你请哥哥吃,哥哥也请你吃。”

小丫闻言看向了吴妈妈,见她点头,才接了过去,说道:“谢谢皇帝哥哥。”

…………

“陛下怎么了?”

傍晚时分,赵兴和张桂芬才启程回宫。

上了马车后,张桂芬见赵兴在发呆,关心道。

“没什么。”

赵兴摇了摇头道:“朕在想,礼法中,子女有任何不孝,不仅要被人唾弃,甚至还会被处罚。可父母抛弃孩子,却不用受任何处罚,也不会被道德谴责,你说这公平么?”

封建社会中,子女别说不赡养父母了,就是顶撞父母,都算是不孝。

父母甚至可以直接去报官。

可父母却能光明正大的抛弃孩子。

“是很不公平,可是规矩就是这样,陛下又能如何?”

张桂芬安慰道:“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句话未必对。可臣妾相信,大多数人,若不是逼不得已,肯定舍不得舍弃自己的孩子的。”

“是啊,不怪他们父母,是这个世道。”赵兴叹息道。

“臣妾没有指责陛下的意思,这天下…”

“好了!”

赵兴拉着张桂芬的手,打断了她的话,微笑道:“《礼记·礼运》中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天下大同太过美好了,并不显示。不过让老有所终,幼有所养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

“律法只有不孝有罚,显然不够的,朕准备制定律法,惩处那些抛弃孩童的。”

“可皇后说的也对,若非逼不得已,怎么会有那么多抛弃子女的。还需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行。”

除了一些听信谣言,说什么头胎生女儿,要溺死才能生儿子,否则就会一直生女儿,把女儿给溺死的。

大多数人丢弃子女还是因为养不活。

养大子女代价不大,哪怕再狠心的父母,也不至于抛弃孩子。

赵兴之前让盛维联系那些到大宋进行贸易的异国商人,让那些商人带一些大宋没有的种子来。

那些商人为了巴结赵兴,倒是送了很多。

可惜赵兴让人试种,不是种不活,就是种活了,却不是粮食种子。

虽然丰富了大宋的植物种类,还有一些是大宋没有的蔬菜。

可并不能增加粮食产量,意义不大。

赵兴甚至想着要不要派人出海,前去搜寻玉米土豆的种子回来。

即便这些种子,如今的产量没有后世高,可再差也比大宋现在的稻子麦子这些高吧?

让天下百姓,有充足的田地能够养家糊口,这并不显示。

历朝历代,开国之初,百姓能够分得大量田地,并不是因为地主乡绅死的太多了,而是普通百姓死的多。

赵兴前世看过一个帖子,说富不过三代,穷也不过三代。

因为古代灾荒,天下大乱,死的都是穷人。

等天下安定后,人口锐减,原本占着大量土地的地主乡绅也逃走了,大量田地荒芜,朝廷自然有土地分配给百姓。

可以说,历史上那些大一统的朝代灭亡,其实就是一次再分配。

可如今大宋是中期,人口大量增长,即便清查出来的那些田地,分配给百姓,也只是杯水车薪。

除非赵兴把天下地主乡绅都给杀了。

但这样显然不现实,地主乡绅也非都是坏人。

富者更富,这一点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哪怕地主乡绅不利用一些手段兼并土地,因为粮食产量低,百姓没有抵抗灾难的风险,土地向少数人手中集中,都是不可逆的。

想要改变这一点,增加粮食产量,发展工业,让一部分人口不依赖土地也能生活,才是长久之道。

古代重农抑商,不就是因为粮食产量少,需要保障粮食充足,必须要抑商么。

大宋商业繁荣,也是因为战乱导致大量人口往南方迁移,南方得到了极大的开发,加上占城稻产量高于汉人原本种植的水稻。

粮食产量足够,才能发展工业。

回到皇宫,张桂芬回了后宫,赵兴则去了龙图阁。

“陛下,这是臣和一众大学士,根据陛下的意思,初步拟订的章程,请陛下过目!”

赵兴刚到龙图阁不久,张庆之就到了。

赵兴接过张庆之拟订的章程,简单的看了一下,说道:“这件事暂时先搁置吧,之前是朕没有想清楚。”

张庆之拟订的章程,完全是按照赵兴的指示拟订的。

百姓不得抛弃子女,一旦被发现,不仅要罚钱,还要被杖责。

子女多者,可以减免赋税徭役等等。

赵兴已经想明白了,此时推行这些用处不大,还是得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然后再推行处罚,双管齐下才有用。

打发走张庆之,赵兴便忙着处理扎子了。

今天耽误了一天,晚上只能加班了。

…………

“外臣拜见大宋皇帝陛下!”

梁乙埋和几个西夏官员走进大殿,躬身行礼道。

“免礼!”赵兴摆了摆手,微笑道:“不知夏皇谴使来,所谓何事?”

“事情重大,外臣不便口述。这有一封吾皇的亲笔书信,请大宋皇帝陛下过目!”梁乙埋双手捧着书信道。

三水上前接过书信,送到了赵兴手里。

赵兴展开书信看了起来。

好一会,赵兴收起书信,微笑道:“夏皇所言之事,朕需要好生考虑考虑。”

“吾皇说,此事不可拖延太久,望大宋皇帝陛下,尽快给外臣一个答复。”梁乙埋说道。

“朕知道了,你们先回去休息吧。鸿胪寺卿,替朕好好招待他们。”赵兴淡淡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