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李虎即将赶到洛阳之时,二皇子回到了京城。
久别而回,二皇子带着几分欣喜,又带着几分感慨走进广安门。
京城依旧是那个繁华热闹的京城,百姓们也继续过着安稳的日子,而他却不再是原来的他,他进入了人生的新阶段,福王,他明白皇帝的心思,希望他能一世享福,这说明内心有愧疚之情。
所以在回京之前,他就给皇帝上了认罪奏疏,希望前往陵寝为母妃守灵!
离开京城,远离皇后和太子的视线,他才有养精蓄锐,从头再来的可能。
他突然想起了老三,除了多了一个空头王爵,什么都没有,依旧被南镇抚司番子圈禁在王府里。不对,淑妃替他跪求来了一个恩典,每月初一十五可以进宫陪淑妃用膳,黄昏前返回王府。
今儿正好是十五,老三又可以离开牢笼,进宫去了。
想到这里,他抬头望了望天,若是凑巧的话,或许能在宫里碰到老三,也不知他现在是个什么样子,应该没了往日的清高。他最看不上老三那副假清高的样子。
想着,他双腿一夹,策着马径直向皇城驰去。进宫给皇帝磕头,说两句软话,争取明儿前往皇陵。
十名御前侍卫连忙策马紧随二皇子驰去。
淑妃宫里
饭桌上的饭菜凉凉地摆着。
两双筷子和两碗米饭前的坐位凄凉地空着。
淑妃这时正静静地站在门前,望着远处那道殿门。
终于,殿门外传来了脚步声。
管事太监急匆匆走了过来,向淑妃禀道:“娘娘,王爷病了。”
“什么?康王病了?”淑妃惊问。
“是。”管事太监答道。
淑妃一脸的焦急:“怎么样?传太医了没有?”
管事太监:“传了.”
淑妃急问:“太医怎么说?”
管事太监支吾着答道:“太医说,王爷这是郁结于心,气结于胸,只要好好调理,好好将息,这病会好的。请娘娘放心”
淑妃沉默了,她一辈子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平静安稳度过一生,却嫁给了一个不安稳的王爷,然后生了一个令她最不安稳的儿子。
人生或许就是这样,求上得中,求中得下,求下而不得,当真是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啊!
想到这里,淑妃闭了下眼睛,眼看着儿子一天天消沉下去,她心如刀割,可她却毫无办法!她不是贤妃,没有着皇帝的宠爱,更不是皇后,所以她只能看着,内心煎熬着。
这时管事太监犹豫了一下,轻声说道:“娘娘,二殿下回来了”
淑妃望向他。
管事太监:“听说,皇上准了二殿下的奏请,去西山为贤妃娘娘守灵。”
守灵?
淑妃眼中露出一点光亮,或许这样就可以让儿子离开牢笼,这是自己唯一能为他做的事情了,自己也可以解脱,不必每日这般小心翼翼地活着。
想着,淑妃径直走了出去。
消息也传到了养心殿,永昌帝默了一下,对当值大太监说道:“告诉太医院,要用心请脉,用心护理。”
当值大太监:“是。”答着躬身退了出去。
永昌帝叹了口气,又拿起一份奏章展开,批阅起来。
那堆批好的奏章越堆越高,永昌帝将笔一搁,伸了个懒腰,习惯地端起了茶碗,揭开碗盖,却已经干了,他又习惯地喊道:“戴权.”
一个小太监轻步无声走了进来,径直走到隔间提起铜壶,到御案前把茶水沏上。
永昌帝:“现在什么时辰了?”
那小太监:“回皇上,现在巳时末午时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