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46章 “这江弦小儿该不会不当人吧?”(2 / 2)好想吃薯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忙着准备毕业的事情,还要被你催着写这么一篇文章。

我到底是你妹妹,还是你的丫鬟。

另一边,江弦扫一眼稿子,也大概看明白了这是篇什么文章。

知道自己媳妇心思的他笑了笑,没再多说什么。

《你别无选择》如今在文学评论界处于一个被批判的位子,这事儿他当然也清楚。

但江弦并不悲观,因为历史已经证明过一次《你别无选择》这篇对文学的意义。

这篇的优秀,是广大读者们有目共睹的,难道捂着读者们的嘴就能挡住浩浩荡荡的赞誉?

捂的了一时,也捂不了一世。

1985年4月24日。

这一天,沉寂已久的京城西郊万寿寺终于热闹了起来。

因为今天,这里将正式举行文学馆的开馆典礼。

典礼举办在大悲坛的小礼堂里头,在江弦看来,这里肯定是简陋的不得了,各方面的条件都比不上后世。

不过今天,这里真是蓬荜生辉。

因为群星璀璨。

作为整个文学界的盛会,几乎整个文学界人士都来出席了。

巴金从上海赶到京城。

除了他,还有夏衍、沙汀、盛成、周而复、唐弢、林默涵、骆宾基、冯沐、徐迟、林林、王濛等和各方面领导,加在一起竟然二百多号人。

京城重要的媒体也几乎都来了。

接待室里灯光闪烁,江弦、巴金被摄像师们紧紧地围住。

“让一下、让一下。”

有人嚷嚷着开了条道,一名身躯佝偻的老者在搀扶下朝着江弦走来。

江弦瞥见他,赶紧迎过去,恭敬握手。

“您来了!”

老者笑笑,身旁的人给他介绍:

“这位就是江弦同志。”

“大才子啊。”

老者上下打量他一眼,“出来以后看了你的很多作品,最近听说文学馆的事情,竟然不知道馆长就是你,见谅见谅。”

“您客气了。”

江弦讪笑一声。

与此同时,老者的出现也成了典礼的一个小高潮,记者们的摄像机对准他一阵拍摄。

因为这个老人叫胡凤。

自他出狱以后,几乎不在公共场合露面,然而这一次,他竟然出现在文学馆的开馆典礼上,不可谓不令人震动。

“我带大家参观一下。”身着中山装的杨犁引领着一群人逛起了文学馆。

“大家注意门上的门把手。”杨犁提醒说。

众人朝着门上去看,发现所谓的“门把”是两个手掌形状的铸铜件。

“这个把手是江弦同志的创意,我们把茅盾、巴金两位同志的手形翻了个石膏模,再设计成了一个长方形的铸铜件,推着两位同志的手印门把进门,便是与文学巨匠的一次接触。”

众人啧啧称奇,纷纷朝着门把手看去,发现其上连手掌的纹路都清晰可见。

“这个设计有意思。”

“不失为一份巧思。”

“江弦同志不光文章写得好,做设计也是天马行空。”

一群人啧啧赞叹。

但也有几人并未吭声。

他们都是作协的内部高层,近几天被读者们的辱骂信攻击的苦不堪言。

而这些信件的始作俑者便是江弦。

因为他的一篇《你别无选择》,害得作协挨起了骂。

看完门把手,又逛了书库、报刊库、档案库、手稿照片库、摄影室、复印室

“对作家整批捐赠的文学资料,我们建立了以其姓名命名的文库。”

江弦介绍说,“这里是鲁迅文库,这里是郭末若文库,这里是茅盾文库.”

他一一介绍一遍,从鲁郭茅巴老曹到光未然、刘白羽这些作家。

因资料和文学地位的不同,文库大小也不一致。

贺井之看的难掩心动,四下搜寻自己的文库位置,看来看去却怎么都没找着。

又瞥见一间小屋,门口一片狼藉,竟然还有几只野狗出入。

贺敬之眉头一跳。

这江弦小儿,该不会.

他过去瞥了一眼,才发现自己想多了,这间破屋子仍旧空着,并不是他的文库。

“文库如今还在建设之中,以后会更加完善。”江弦补充一句。

“.”

贺井之脸色登时一变,惊恐起来。

以后有没有自己的文库,那岂不是这小子说了算了?

这.

他俩一向不睦。

《人民文摘》停刊的事,他也在背后多有出力。

贺井之又瞥了一眼身边几人,发现他们脸上也多了几分沉重。

再看向江弦,贺井之忽然发现这个小子有些棘手起来。

古代有一种官职,虽然地位不高,但连皇帝都不敢轻易得罪,那就是史官。

这会江弦也有些形同于史官的形象。

他们这些文学家,哪个也没办法做到不顾自己的身后名。

而这个决定他们身后名的权力,偏偏落到了江弦的手里。

典礼很快开始,巴金先上台发言。

“今天我能来我心里很高兴,因为今天是中国现代文学馆正式开馆的日子,这的确是一件大好事。我们这样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应当有一个这样的文学馆,至少应当有一个。现在成立了,这是很好的事情,虽然规模很小,但是从今以后就会从小到大。”

“.”

“我相信中国现代文学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文学馆的存在和发展就将证明这个事实。我又病又老,可以工作的日子也不多了,但是只要我一息尚存,我愿意为文学馆的发展出力。我想,这个文学馆是整个集体的事业,所以是人人都有份的,也希望大家出力,把这个文学馆办得更好。将来不但办一个,而且还办两个、三个,各地大的省市都有分馆,这样发展,我相信这个前景是会实现的。”

巴金发言结束以后,乔木又上去发言,他代表的是上级领导。

最后轮到江弦。

作为第一任馆长,也作为文学馆最早的筹建人,一共设了三个发言的机会,第三个机会理所应当的给了他。

他坐在座位上,身边是一众大佬,对着麦克风开口道:

“今天到会的各位前辈,各位作家同志们,我参加这次会感到非常兴奋,非常荣幸。”

“这馆能够成立,能够在今天开馆,这毫无疑义地应该首先归功于我们大家所一致尊敬的,中国现代文学老一辈的巨匠巴金同志的倡议和大力的支持。”

“没有他的倡议和实际的支持,文学资料馆的成立是不可能的。”

江弦说了几句开场白,而后往更深层的方向讲去。

“我相信中国的现代文学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我的新《你别无选择》当中,我写过这么一段:”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