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22章 大唐双龙传(巴蜀联盟 上)(2 / 2)江六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看着绾绾的眼睛,易华伟意味深长地说道:“武功让你有自保杀敌之力,情报让你明辨局势,而经济……则能让你拥有撬动整个天下的杠杆。三者结合,方是大道。你心思玲珑,是个可造之材,莫要辜负了这份天赋,也莫要……局限了自己。”

这一番话,如同醍醐灌顶,瞬间浇灭了绾绾心中那点不情愿的小火苗。娇躯微微一震,美眸中先是闪过一丝愕然,随即涌起浓浓的醒悟!

原来如此!

盟主的眼光和布局,竟然深远至此!自己之前只想着一时刺激,却未曾看到这背后的广阔天地!将经济与情报结合,这简直是……降维打击!若真能掌握此道,日后为盟主办事,岂非能起到事半功倍、乃至四两拨千斤的神效?

想通了此节,绾绾再看手中那本《经济时,眼神已截然不同。那不再是一本枯燥的账本,而是一把能够开启新世界大门的钥匙!紧紧将书册抱在胸前,如同捧着绝世珍宝,抬起头,迎上易华伟的目光,脸上再无半分犹豫,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和炽热:

“盟主教诲,绾绾铭记于心!是绾绾目光短浅,不识盟主深意!请您放心,绾绾定当潜心研读此书,不负盟主期望,将这‘经济之道’与‘情报之术’融会贯通,为盟主效犬马之劳!”

易华伟看着她眼中燃起的斗志和悟性,微微点了点头,不再多言,转身继续向前走去。

绾婠快步跟上,抱着那本《经济,赤足轻点地面,心情与片刻前已是天壤之别。

………………

四川盆地的地理环境,是其在整个战略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根本原因。

北有秦岭、米仓山、大巴山等天险,隔绝关中;东有长江三峡之险,扼守荆楚入川之咽喉;西接青藏高原余脉,南邻云贵高原,形成了天然的防御壁垒。这使得外部势力难以用兵,而内部势力则易于割据自守。同时,都江堰水利工程滋养下的成都平原,沃野千里,农业发达,提供了支撑割据政权所必需的物资基础。

对于志在天下的几大势力而言,四川是必须争取或至少需使其保持中立的关键。

对李阀而言,夺取巴蜀,便可顺长江而下,夹击杜伏威的江淮军与南方的天道盟,完成统一南方的战略布局。对天道盟而言,稳固与独尊堡的联盟,则能保证其岭南根据地的北翼安全,并将影响力辐射至中原。

此外,成都平原沃野千里,物产丰饶,是隋朝重要的粮食和赋税来源地。蜀锦、井盐、铁矿等资源极为丰富,足以支撑一支强大的军队和长期的战争消耗。谁控制了四川,谁就拥有了一个稳定而强大的后勤基地。

历史上,从先秦的秦国到三国时期的蜀汉,无不证明了巴蜀作为大后方的巨大潜力。

通过长江水道,西可连通吐蕃,东可直下江陵、江都,威胁江南;陆路上,金牛道、米仓道等古道北接关中,是进出中原的要冲。因此,巴蜀成为连接中原、江南、岭南和西域的战略十字路口。

巴蜀本土主要有三大势力:代表新兴门阀的独尊堡,代表汉族民间力量的川帮,以及代表少数民族利益的巴盟。这三者之间形成了微妙的平衡,既相互依存,共同抵御外侮;又彼此竞争,争夺地区主导权。

独尊堡是巴蜀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新兴势力,其崛起打破了传统四姓门阀李、宋、宇文、独孤垄断顶级权力的格局。

作为独尊堡的缔造者,解晖其人堪称一代豪杰。其外号“武林判官”,不仅指其武功高强,更指其行事风格——他在混乱的江湖中建立秩序,以绝对的武力与威望,对武林恩怨进行仲裁。这种定位,使他实际上扮演了巴蜀武林“无冕之王”的角色。

其武功已臻至宗师境界,与“天刀”宋缺齐名,仅此一点,便足以让各方势力对其忌惮三分。

当然,解晖并非纯粹的武夫,他极具政治眼光,深知独尊堡的根基在巴蜀,但未来却系于天下大势。因此,他早早地与岭南宋阀结成了牢固的同盟。

解晖之子解文龙与宋缺长女宋玉华的婚约,是独尊堡与宋阀联盟的纽带。这桩婚事超越了简单的利益结合,更是两大宗师家族理念认同的体现。通过这层关系,宋阀的汉统理念深深影响了独尊堡的取向,使得解晖在天下之争中,天然地倾向于支持代表汉人文化正统的宋阀,而非带有胡人血统的李阀。

独尊堡位于成都,其影响力无孔不入地渗透到川蜀的各个角落。

它不仅是武林的仲裁者,更通过庞大的商业网络和人际关系,掌控着地方经济的命脉。在原著寇仲争霸期间,解晖虽未公开举旗反唐,但其存在本身,就是对李阀势力渗透巴蜀的最大障碍。他利用其影响力,暗中牵制、拖延李阀对四川的整合,为寇仲和宋阀的战略布局争取了宝贵的时间。独尊堡的存在,确保了巴蜀在隋末乱世中,始终是南方汉人势力对抗北方关陇集团的重要一环。

川帮是巴蜀本土汉人组成的江湖帮派,其根基在于控制水陆商道的现实利益,风格更为质朴和直接。

作为川帮帮主,范卓是典型的草莽豪杰。其武功以刚猛霸道的刀法著称,为人讲义气,重诺言,是巴蜀本土利益坚定不移的捍卫者。他深知川帮的力量在于团结,因此积极联合巴盟,共同组建“巴蜀联盟”,以集体的力量对抗外部势力的蚕食。

范卓对独尊堡的态度是复杂的,既有对解晖武功和地位的尊重,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不愿完全沦为附庸,体现了本土势力维护自身独立性的努力。

作为范卓的侄子,范长龙是川帮年青一代的佼佼者,也是帮中的武力担当。其“枪王”之名,是在无数次对外征战和对内维稳中打出来的。他负责具体的事务,如护送商队、清剿水路匪患、以及与敌对势力火并,是川帮实际上的“拳头”。(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