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完美主义
东北平原。
数年时间,翻天覆地。
在诸葛亮的操持以及世家豪强和诸子百家的努力之下,这片原本的荒芜之地,已经彻底变了模样。
肥沃的黑土地上,规整的田垄一望无际,沉甸甸的麦穗迎风招展,无数百姓面带喜悦之色穿行其中。
新修建的水渠蜿蜒绵长,遍布了整片田野。
水车、风车在不断的流转着,帮助百姓灌溉水渠、加工粮食。
一辆辆牛车在农夫的驱赶下沿着坚固平坦的道路行驶着,车上载满了粮食。
一座座城镇中,高大的城墙耸立,城门处,精干的民兵们身着皮甲、精神抖擞的站岗,时不时帮着进城的农夫推两把车。
城镇内,鳞次栉比的商铺、住宅,宽阔的道路两边,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诸葛亮一身寻常士子装束,不动声色的穿行于街巷之间,暗自打量着各家店铺的经营情况。
随着东北平原农业的蓬勃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兴起。
墨家改良的诸多生产器械早已批量生产,大量的民间工厂、作坊逐渐流行,几乎三五个人就能组建一个小作坊,以村、街为单位的小型工厂同样为数不少。
丝绸布匹、瓷器家具、精盐白、水果蜜饯、香料酒水,如今的市场已经颇有宋朝之时的兴盛之态。
繁荣背后,大量的问题也逐渐浮现,囤积居奇、垄断打压、哄抬物价、恶性竞争、逃避商税……
诸葛亮这些年的工作并不轻松,尤其是东北平原大量的世家豪强、诸子百家、汉胡杂居,更是使得管理难度直线提升。
但好在主政东北的是诸葛亮,还有管宁等诸多能臣从旁辅佐,一切都进行的有条不紊。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
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次就够。
田泽专门安排管宁看着诸葛亮,严格限制了诸葛亮每日处理政务的时间,并制定了科学的作息饮食。
在数次因为分身乏术导致出错后,诸葛亮彻底改变了以往亲力亲为风格,转而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用人和人才的培养之上。
田泽对此颇为欣慰。
率先垂范是好的,但是事事亲力亲为绝不可取。
作为主事之人,摊子越大、越要懂得取舍和用人,抓好人事和财政才是最关键的,其余都是次要。
诸葛亮的识人之能自然不差,虽然尚有不足,出了马谡这种差错,但也有部分当时蜀汉的底子太薄、损失太大等原因。
从出师表中便足以见得其识人之能,比之刘备差不了太多。
而经过这段时间的磨炼,在用人和育人方面,诸葛亮更是进益颇深。
人才之所以会成长为人才,除了天资外,后天的环境也极为重要,田泽一直坚信这一点。
否则的话,威震华夏的关羽也不会在前期一直干着斗将的活,压根拿不出太过出彩的领兵战绩。
到后面刘备羽翼丰满,才逐渐磨炼显现出领兵之能。
田泽对于诸葛亮寄予厚望,自然是不遗余力的加以培养。
东北平原这个平台,比之整个天下丝毫不差,甚至难度还要高一些。
因为局势太过复杂,便是陈宫等人也难以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