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雀的心思,他也明白。
魏王跟太子之间的矛盾,是平衡太子的必然,也是对太子的磨炼跟压制。
只是这些,在李世民心中,一直都掌有分寸。
他认为,魏王也应该懂得这个分寸。
虽说自己给了他一些希望,李世民本身也没有真要换掉太子的想法。
借魏王的手,同时对付五姓七望,把他们拉入漩涡中去。
也因此,李世民对魏王有些愧疚,加上曾经过继的事情,这才有所偏爱,僭越。
其实李世民也想过,等到自己年迈后,传皇位于太子。
青雀这边就藩,也不会亏待他。
虽说太子登基后,肯定会对青雀有所动作,不过在李世民看来,作为五姓七望的支持者,魏王就藩后,还是会得到五姓七望的支持。
即便是太子登基,也很难对魏王真的下死手。
而且朝堂,从来不准许一家独大,太子只要明白这个道理,那么即便自己驾崩后,太子登基,也不会杀魏王。
李世民早就把一切都想清楚了,然而现实没有按照他的设想去进行。
魏王李泰,要勾结突厥,放突厥入关这等事情,是李世民怎么都想不到的。
张阿难略微迟疑,道:“陛下息怒,魏王定是被奸人蒙蔽。”
给魏王说话,不是说张阿难站在魏王立场,而是不希望陛下伤心。
李世民冷笑:“若真是被蒙蔽,朕就放心了。”
“他这是利欲熏心,是狼子野心,是通敌叛国!”
“连他自己的心腹,都看不惯他的所作所为,让外敌来践踏自己的臣民。”
“莫说朕当年受过的屈辱,难道他会不知道,突厥入关,会对百姓如何吗。”
“多少家庭,要被祸害,多少人要妻离子散,惨死突厥铁骑之下。”
“他对着大唐百姓,难道就没半点怜悯之心?”
“还想当皇帝,若是他当了这皇帝,会在乎大唐百姓的死活吗。”
“朕是真没想到啊,青雀,朕这般宠爱的孩子,竟然会走到这一步来。”
“他枉费了朕对他的悉心栽培,枉费了他母后对他的照顾。”
李世民气得牙痒痒。
偏爱魏王,其实不仅是李世民的个人原因,还有长孙皇后的关系。
承乾,青雀,稚奴,都是长孙皇后怀胎十月生下来的孩子。
对于自己的孩子,长孙皇后自然都是喜爱的,也不存在只宠爱承乾。
对青雀的愧疚,不仅是李世民,还有长孙皇后。
当年,李渊过继李泰,李世民难受,长孙皇后亦是如此。
要回青雀,不仅是李世民的意思,同样也是长孙皇后的恳求。
哪有当母亲的,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呢。
只是长孙皇后也明白,嫡长子继承制的重要性,所以一直坚持,要让太子继承皇位。
哪怕是太子腿疾。
也在临终前担忧李世民可能会因此废太子,所以请求李世民废立太子慎重。
“若是她母亲泉下有知,必定也会跟朕这般,对青雀很失望吧。”
李世民感觉有些心累。
这一刻,他突然觉得自己不是个好父亲。
李世民喃喃自语:“自从观音婢走后,一切都变了。”
他记得皇后临终前,拉着他的手,眼中满是忧虑:“陛下,承乾是嫡长子,虽有腿疾,但品性纯良,望陛下莫要轻易废立。青雀和稚奴还小,要多多教导,让他们兄弟和睦……”
可如今,他不仅没能让孩子们和睦相处,还亲手将他们推向了对立的深渊。
李世民跌坐在龙椅上,目光呆滞地望着殿外。
仿佛又看到长孙皇后在世时的光景。
那时,承乾、青雀和稚奴三个孩子总爱围在她身边,承乾学着夫子的模样教弟弟们识字,青雀蹦蹦跳跳地拿着新得的玩物分享,稚奴则乖乖依偎在母亲怀中,时不时发出清脆的笑声。
殿内总是充满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记忆突然不受控地倒带。
贞观九年的盛夏,太极宫的荷开得正盛,长孙皇后倚着朱栏,三个孩子像雏燕般围在她身旁。
那时的笑声穿透九重宫墙,惊起一池白鹭。
皇后下葬那日,三个孩子哭得撕心裂肺。
承乾强撑着病体,护着两个弟弟。
青雀紧紧抓着他的衣角,声声唤着母后。
稚奴更是哭得昏厥过去。
那时,他以为孩子们的感情深厚,即便没了母亲,也能相互扶持。却不想,随着年岁渐长,权力、野心如同毒蛇,一点点侵蚀着他们的内心。
“是朕错了。”
李世民语气中充满了懊悔。
“朕以为给他们优渥的生活、无尽的宠爱,就是对他们好。却忘了,皇后在时,最看重的是他们的品德和兄弟情义。”
想起自己对李泰的偏爱,给了他超越礼制的赏赐,让他生出了不该有的野心。
真的一定要用兄弟去平衡太子的权力吗。
从前,李世民觉得这样做,是对的。
可到了今天才发现,这样的结果,只有兄弟反目成仇,不死不休。
“阿难,你说……”
李世民抬起头,眼中满是迷茫。
“若皇后还在,承乾和青雀,还会走到今天这一步吗?”
不等张阿难回答,他又自顾自地说道:“皇后在时,总能化解孩子们之间的小矛盾。她会耐心地教导承乾如何做一个好兄长,会温柔地提醒青雀要尊重兄长,会告诉稚奴要敬爱两位哥哥。”
“在她的教导下,孩子们从不争宠,只想着如何让对方开心……”
泪水顺着李世民的脸颊滑落,滴在龙袍上。
他仿佛又看到皇后在宫中忙碌的身影,为孩子们缝补衣裳,给他们讲故事,教导他们做人的道理。
那时的皇宫,是真正的家。
而如今,只剩下冰冷的权谋争斗。
哪还有半点家庭温情。
一定要用魏王去平衡太子吗,一定要用魏王去引动五姓七望吗。
若是兄弟和睦,就没办法对付五姓七望吗。
“朕对不起皇后……”
李世民闭上双眼,声音哽咽。
“她将三个孩子托付给朕,可朕却让他们反目成仇。若她泉下有知,该有多失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