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厥回到长安以来,见识天工院的神奇东西后,几乎天天都往天工院跑。
尤其是见过火车后,还专门命人坐火车体验,更是突发奇想,要为自己打造专列。
还是李淳风提醒他,陛下与太子都还没有专列,这才让他暂时放弃。
不过,他却跟天工院研讨,如何设计自己的专列。
不能造,还不能设计了啊。
李承乾对二郎的行为,自无不可,任由他去,没有任何干涉。
就是希望李厥能对天工院有足够的认知与了解,才能保证以后的道路不会发生偏移。
李厥不去,李承乾反而会让他去,现在主动比被动的更好。
一代人接一代的,不遗余力的支持天工院,使命与责任才能延续下去。
只是,李承乾没想到,李厥还能对火炮有想法。
提出来的建议,歪打正着。
陆炮与舰炮的口径,肯定不一样的。
毕竟陆炮要考虑道路条件,越大,运送越困难。
舰炮则是不同,肯定是固定的,一旦固定,完全不用考虑移动的问题,反而更加在意的是威力与破坏。
男人对大的东西,是情有独钟。
在他们看来,越大的东西,越是厉害。
火炮队伍就是如此。
承天门城楼上,几多都是盯着大口径火炮的,前面小口径的直接忽略。
“二郎,你很有想法嘛。”
李世民夸奖道,李厥就站在他身边,这位置肯定是有讲究的。
李承乾与李厥是一左一右。
“是阿耶教诲。”李厥说道。
“嗯。”
李世民想说多跟你阿耶学学,但想到一些不好的事情,他还是没能说出口。
学跟老子对着干啊?
阅兵队伍依次经过承天门。
持续了一个多时辰。
大唐首次正儿八经的阅兵大典,在最后由大唐退伍老兵组成队伍,经过承天门后正式结束。
看着这一群或有伤残的老兵,李世民虽然带着宽慰的笑意,但眸中却有寒人的冷意。
“阿耶。”
从承天门城楼下去,前往太极殿的时候,李厥突然开口说道:“孩儿有个想法。”
“什么想法?”李承乾对培育李厥,一直都很有耐心,向来都是鼓励他的。
“孩儿读史书,书中有记载,战车冲阵,犹如以前提出来的千乘之国,万乘之国等来形容国力的。”
李厥望着阿耶,道:“孩儿坐火车的时候,突然想到,火车能靠蒸汽机,不用人力畜力移动。”
“那不是战车也可以装上蒸汽机呢。”
“战车有马,可伤马伤人制止战车冲撞,可如果战车没有马,还有铁壳子,人像坐在火车里面,是不是也伤不到了呢?”
“如此之下,战车不能被外物所伤,进入战场来,岂不是所向披靡,无人可挡了?”
李承乾猛的停下脚步,扭头注视着李厥。
他这一顿,本来朝着太极殿的群臣队伍,都下意识停下来了。
李世民坐在銮驾上,扭头也露出疑惑之色。
“二郎,你自己想的吗?”李承乾问道。
李厥说的想法,不就是坦克的雏形嘛。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已知的一点一点改变发展,在这基础上延续,得来的。
他之前还真没有朝坦克的方面去设想。
毕竟,从现在来看,坦克比火车还太不切实际了。
李厥竟然能将火车与战车相结合。
作为老父亲的李承乾,他突然想笑。
是那种后继有人,发自内心的欣然之笑。
“阿耶。”
“大家都看着我们呢。”
李厥有点难为情的说道:“我就是胡思乱想的,阿耶不用当真。”
李承乾环视一圈,笑道:“你还怕的啊。”
“走,边走边说。”
“嗯嗯嗯!”
李厥小鸡啄米一样点头。
一行人继续朝着太极殿而去。
李世民这会儿有点不满这銮驾了,自己步行的话,还能放慢脚步,听高明跟孙儿的谈话。
“你想过没有,战车装蒸汽机的难度。”
“那么大一个东西,如何才能移动?”
李承乾说道。
“阿耶不觉得我的想法,很奇怪吗?”李厥答非所问。
“为什么会奇怪。”李承乾反问道。
“有点过于臆想……。”
“我告诉过你,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李承乾道:“你的想法很大胆的假设,我不会说你不对,因为你只是想法,却没有去尝试求证过。”
“阿耶觉得行得通吗?”
“失败你就不做了?”
李厥坚定道:“不一定会失败。”
“这就对了。”李承乾欣慰的说道:“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还没做,想到失败就气馁放弃,自我否定了。”
“天工院这个地方,就是去发现,并且去试验任何大胆假设的场所。”
“失败不是结果,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李厥伸手抓住阿耶的手,暖意传来,他好似得到极大的鼓励。
阿耶从来不会否定他任何想法,只会让他自己去经历。
失败对他来说,无关轻重,因为失败得起,过程才是最宝贵的东西。
“你有没有想过,单单是靠战车冲撞,没有杀伤力怎么办?”
“古时的战车,可是能放箭杀人的。”
李承乾很有兴趣的跟李厥补充观点。
他不说出来要干什么,只是在引导方面下功夫。
“可以装利刃,也可以在战车前布满铁刺。”李厥说道。
“嗯。”李承乾点头道:“还有呢?”
“有连弩炮,也可以装在火车上,火枪能装吗?”
李厥泛起疑惑,他不能确定是否行得通,有点迟疑,“还有火炮,应该也能装在战车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