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陈怀信来说。】
【操控舆论并不难。】
【因为。】
【在那脑海中的知识里。】
【就有上百种不同方法。】
【“对付这些人。”】
【“甚至。”】
【“不需要我过多关心!”】
【陈怀信的重心,更多是放在,那建国的事务上。】
【而道观主根据他的安排,所推行下去的方案,也让那舆论的风向,慢慢的向着他们这边倾斜。】
【等到那些道门道士注意到后,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
【当他们的所作所为,被百姓所讨论,所厌恶的时候。】
【那就代表着……】
【他们完了!】
【“黄巾军是因为被压迫,所以才起义造反的。”】
【“而当他们知晓,那所压迫他们的人,混入了自己之中。”】
【“那所引起的愤恨,所造成的舆论,是谁都无法阻止的!”】
【陈怀信很清楚这样一点。】
【所以。】
【在一开始。】
【他才让道观主采取温和之法进行改革。】
【因为不管怎么说,这些道门道士参与过造反,无论他们的初心是什么,但至少他们的确是有功的!】
【只要他们协助进行温和改革,陈怀信也会对他们以往的事情既往不咎,认为他们是被逼迫,才会成为世家门阀的帮凶。】
【可他们不仅抗拒,才直接剥夺了道观主的道籍,那就只能认为,这些人的目的,这些人的初心,并没有因为推翻承国而发生改变!】
【“为了维护队伍的纯洁性,也为了警告其他其他用心之人,自然得对这种投机分子出重拳!”】
【当本以为是自己的属下,亲自上门将他们逮捕之时。】
【这些道门道士顿时明白,自己这下是真正的完蛋了!】
【他们本以为的舆论护身符,他们本以为的在军中的威望,在陈怀信面前根本不堪一击!甚至这针对他们的方法,都没能够给陈怀信带去忘恩负义的名头!】
【因为百姓根本不认为,陈怀信是在背信弃义,反而认为他在大义灭亲!】
【“当发现道教之中,存在有混进来的蛀虫后。”】
【“陈怀信都能够不顾旧情,将这些人给逮捕。”】
【“他……”】
【“果真是为了百姓、为了国家、不为私利!”】
【这些来自黄巾军的赞誉,让道门道士更是愤恨!】
【道观主的威望,也因为他借此机会,请求陈怀信设立宗教法,避免道教再有这种事情发生时,而慢慢的恢复了!】
【被蛀虫攻击的道观主,自然是被冤枉的,而为了让道教更加纯洁,主动请求与律法来限制,那证明了他的高风亮节!】
【“至于这些道门道士。”】
【“看在他们的功劳上。”】
【“若是识相。”】
【“就让他们在牢里呆上一辈子。”】
【“若不然……”】
【“那该要见血了!”】
……
金銮殿之外。
那推演的未来画面。
让王千禾连声称赞。
能够借助这种事情,削弱道教的权势,还不会引起百姓不满。
“陈怀信不愧是陈怀信!”
“这种随意操控舆论,借助民意达成目的的方法。”
“恐怕……”
“也就只有他能够做到了!”
王千禾感慨着。
那些世家官员。
此时的脸色则是非常难看。
他们本以为。
这场针对道教的改革,会引来建国前的内战。
他们都已经做好了,看陈怀信笑话的准备了!
“可谁曾想。”